邵彤
摘要:對人類情感的研究一直是認知語言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情感作為一個抽象的概念,有時很難用簡單的語言直觀、具體的表達出來。因此,情感隱喻的作用在于使抽象的人類情感通過隱喻的方式被形象而具體地展現出來。本文從理論基礎、認知特征、認知模式三個方面,嘗試建構漢語情感隱喻的認知模式,以此對部分漢語情感隱喻實例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概念隱喻;情感隱喻;情感范疇
人們對于隱喻的研究由來已久。認知語言學家們認為,隱喻在抽象情感的概念化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情感是一種模糊又抽象的感覺,因此,為了使人類的抽象情感被描述和表達的更為生動形象,人們將它隱喻化,以便更直觀的感知和理解。國內外對于情感隱喻的研究與國外有相同點,也有不同之處,其差異主要是由于國內外認知特征、文化背景與表達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產生的。
一、理論框架
(一)概念隱喻的定義及分類
在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對隱喻進行了定義:隱喻的實質就是用一種事物去理解和經歷另一種事物。同時,他們也將隱喻分為以下三種類型:結構隱喻,指用一種概念的結構來表示另一種概念,換句話說,就是將談論該概念的詞語用于其他概念,這一類隱喻可以產生一詞多義這一現象;方位隱喻,指參照空間方位而組建的一系列隱喻概念;本體隱喻,指將抽象或模糊的概念比作具體或有形的實體,如容器隱喻、動植物隱喻等。
(二)情感隱喻的情感范疇
在英漢語中,情感隱喻作為概念隱喻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情感范疇都可以建立在概念隱喻的基礎之上。根據Z. K·vecses的理論,各種語言中情感隱喻的始源域可以共享,因而各種語言中的情感范疇也應該是共享的,以下面幾類為例進行說明:
1.情感的強度。這類情感隱喻可以通過如容器、溫度等始源域來體現。以其中的“容器”為例,“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他氣的滿臉通紅,眼睛冒火”。
2.情感的控制。人類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相反,情感也可以被一些外界的因素所控制。以容器情感隱喻為例,可以分為兩類情況,一是情感在一定可控的范圍之內,即嘗試將液體或氣體壓制在一個容器中;二是情感失去控制,即由于外部作用力,容器中的液體或氣體會溢出容器。
3.情感的積極和消極評價。人類有積極的或消極的情感,可以通過 “上或下”“暖或冷”“明或暗”等來表現,適用于的情感如“高興或悲傷”“驕傲或羞愧”等。
二、認知特征
根據G. Lakoff和M. Johnson提出的概念隱喻理論可以發現,在不同的語言或文化中,人們的情感表達方式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下面主要從情感隱喻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之處進行分析。
(一)中國的模糊性和西方的清晰性
中西方認知世界的方式存在差異,因而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人們采用模糊性思維來表達情感,注重整體思維,崇尚自然整體性,強調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中國人的五行說和陰陽說都體現出人們對于整體性的重視,人的五臟六腑以及五官都可以用來表達情感,不僅人本身可以被看作一個整體,五臟六腑或五官其中一類器官在表達情感是也可以被看作一個整體,如“他滿臉怒氣”“他惹了一肚子氣”。從西方的角度來看,人們采用清晰性的思維表達情感,強調個體具有的特性,如“His face always blazed anger.”
(二)中國的直覺性和西方的邏輯性
中國人注重直覺性,認為人們在認知世界時更多的是靠自身的感覺、領悟和體驗,所以表達情感是更加形象,如“他高興的手舞足蹈”“孩子們摔了一跤,都痛的齜牙咧嘴”等,情感的表達更加直觀,尤其在作品中使用時,可以使讀者感到身臨其境,有助于將讀者帶入故事情節之中。而西方人則更注重邏輯思維,擅長分析和推理抽象的事物,將其具體化,并最終歸納總結,因而表達情感時相對直覺性更加具體,注重內在的變化,具有邏輯性,如“He was mad with pain.”
三、漢語情感隱喻的認知模式
下面以漢語情感隱喻的表達方式為重點分析對象,以英語中概念隱喻的三種類型為出發點,進行舉例分析和總結。
(一)結構情感隱喻
1.自然現象情感隱喻。自然現象經常可以用來表達情感,如“他的一句話使氣氛變得火熱”“氣得他火冒三丈”,又如“電光瞥過似的,忽然照徹”這個例子也深刻地展現了小說中人物心中的一種震撼的情感,借助狂風暴雨這一自然現象,使讀者可以直觀地體驗人物的情感,也使得作品中的情節、伏筆、人物情感、劇情發展等內容能更好地被讀者理解。
2.顏色、溫度情感隱喻。色彩可以刺激人類的視覺神經,使人們在看到不同色彩時產生不同的情感,因而顏色可以用來表達人們的情感,如暖色可以表達愉悅、開心、積極的情感,而冷色可以表達悲傷、失落、消極的情感。此外,由于在漢語中,人們通過體驗和感知來表達情感,因而人體的溫度也可以用來表達情感,如溫度的高低可以表達情感的強弱程度,如激動、興奮或憤怒時人體溫度會升高,而悲傷、失落時人體溫度會降低等。
(二)方位情感隱喻
1.上或下情感隱喻。“方位情感隱喻”指人們用空間方位來表達或認知情感,也就是通過方位的意象特征來表達人們的心理狀態。“上或下”或“高或低”等方位被投射于情感這一抽象概念之上,可以用來表達積極或消極的情感,如“上”或“高”可以表示“高興”“興奮”“驕傲”等情感,“下”或“低”可以表示“悲傷”“失落”“羞愧”等情感。例如,“他聽到這個消息之后,情緒一直很低落”“他慚愧地低下了頭,不敢看別人”等。
2.前或后情感隱喻。同“上或下”相似,前或后方位也可以被用來表達情感,“前”可以表示“大膽”“勇敢”“積極”等情感,而“后”可以表示“膽小”“害怕”“畏縮”等情感,如“勇往直前”“畏縮不前”等。
(三)本體情感隱喻
1.生命體情感隱喻。在漢語中,有生命的物體可以用來隱喻情感。以動物作為生命體的情感隱喻為例:
(1)“他如同餓狼一樣撲向了他們”;
(2)“她對他的愛如飛蛾撲火”;
以上兩個例子中“狼”和“飛蛾”的特征和行為可以表達“兇狠”“勇敢”“不顧一切”的情感。
2.容器情感隱喻。人們將容器看作存放情感的一種載體,情感被物化之后可以隱喻為容器中的事物。“容器”可以表示人的身體或身體的各個部位,而表達情感的“容器中的事物”可以用液體或氣體來表現。容器情感隱喻在日常生活或文學作品中都很常見,例如:
(1)他滿臉怒氣。
(2)她眼中的淚水即將奪眶而出。
這兩個例子中以“心”和“眼”為容器,“怒氣”和“淚水”作為容器中的氣體和液體,可以用來隱喻情感,“滿”和“出”分別表達出了不同的情感強度。
3.人的生理變化情感隱喻。由于人們通過體驗世界來表達情感,因而人的五官或五臟六腑的變化都可以用來隱喻情感。例如,“撕心裂肺”中人類心臟的疼痛程度被用來表達一種情感的強烈程度,表達了“十分痛苦”“仿佛心臟被撕裂了一般”的情感。這類情感隱喻因其對使讀者親身體會并理解作品中人物的豐富情感有著重要作用,而被許多作家廣泛應用于文學作品。
4.人的行為情感隱喻。人的行為或描述人類行為的文字可以非常直觀地表現情感,其動作或夸張程度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種類及其強度,以下面三個與“跳”有關的句子為例:
(1)學生們高興地活蹦亂跳。
(2)聽到這個消息,他急得上躥下跳。
(3)他被氣得直跳,甚至想要和他打一架。
以上三個例句中的行為雖然都含有“跳”的動作,但分別表現了高興、著急、憤怒三種不同的情感。
本文基于Lakoff的概念隱喻理論和K·vecses的情感隱喻理論,結合漢語情感隱喻的認知特征,嘗試構建漢語情感隱喻的認知模式,并以此對部分漢語情感隱喻實例中的結構情感隱喻、方位情感隱喻和本體情感隱喻的實例進行研究和探討,旨在分析漢語情感隱喻的規律和特色。
由于時間和篇幅有限,本文僅對部分情感隱喻的表達為例進行了分析,以認知特征的影響為主要因素進行探討,并不足以充分概括漢語情感隱喻的全部認知模式和表達方式。
參考文獻:
[1] 魯玲萍. 情感隱喻的表達方式及其認知特征[J]. 湖北大學學報,2014, (5).
[2] 束定芳. 隱喻學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3] 束金星, 徐玉娟. 從隱喻式認知看情感隱喻[J].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 2003, (12).
[4] 張岱年, 方克立. 中國文化概論[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4.
[5] K·vecses, Z. Metaphor and Emotion: Language, Culture, and Body in Human Feel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6] Lakoff, G.&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編輯/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