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法爭

如果把梁山泊看作一家公司的話,其發展歷程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企業史,有著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等特點鮮明的階段劃分。
由“白衣秀士”王倫開辦的創業型企業梁山泊,早期最為核心的組織管理制度是排名制。初創時期的第一把交椅自然是王倫來坐,然后依次是杜遷、宋萬、朱貴;林沖幾經周折上了梁山之后,排在朱貴前面,坐了第四把交椅。后來,晁蓋帶著吳用等六人進入梁山泊之后,雖然發生了火并王倫等大變故,但依然沿用了這種排名制。
排名制的最大好處是簡單,既可以讓梁山泊里的等級一目了然,也比較容易被各位大小頭目接受,便于推行。但是,這種排名制度存在兩個難以克服的問題。一是排名依據無法明確和量化——是按對山寨的貢獻,還是按個人能力、江湖地位,甚至是按來到山寨的先后?《水滸傳》中并沒有給出清晰的答案。曾為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的林沖剛到梁山之時,竟然屈居江湖無名之輩杜遷、宋萬之下,這不能不說是他火并王倫的原因之一。二是排名體系過于死板,座次排定后,很難進行調整,后來者能力再強、貢獻再大,也只能排在后面。顯然,這種排名制并不利于企業的快速成長,對處于創業階段的企業來說很不適用。
在“江州事變”發生后,宋江帶著二十余位新頭領投奔了梁山泊,“把了接風酒,都到聚義廳上”,晁蓋便請宋江為山寨之主。場中人“及時雨”顯然不敢當真,再三推晁蓋坐了第一位,自己坐了第二位,吳學究坐了第三位,公孫勝坐了第四位。如是,高管班子就已經明確,奠定了新梁山泊集團董事會的格局。對于其余頭領的位次再延續那不合時宜的排名制顯然不妥——跟著宋江新上山的這幫頭領都很有來頭:神箭手小李廣花榮、當過青州兵馬統制的霹靂火秦明、殺人不眨眼的黑旋風李逵、江湖上獨一無二的神行太保戴宗等,一下子帶上來二十幾號將領,新隊伍的實力甚至超過了山上的舊有人馬。
此時,初來乍到的宋江展現了其領導者本色,看似不經意地說了一句足以改變梁山泊激勵體制方向的話:“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雖然在董事會里宋江位在晁蓋之下,但是,宋江一句“休分功勞高下”就已經將梁山泊改姓為“宋”:不管以前功勞、資歷如何,對于董事會之外的人來說,以前的排名統統不算,以后按照功勞重新考核,再評定座次。在三十六個頭領組成的中層領導團隊中,梁山泊舊將有九名,隨宋江新入伙者則多達二十七名,在數量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宋江這道廢除排名制的“一號命令”可謂公私兼顧。于私來說,為宋系人馬立足梁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于公而言,這個根據“日后出力多寡”再定座次的“一號命令”就相當于企業管理中常用的“鯰魚效應”,有效地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
在一個團隊中,時間久了,內部成員由于互相熟悉,就會缺乏活力與新鮮感,從而產生惰性。當把“鯰魚”放到一個老團隊里面的時候,那些已經變得有點懶散的老隊員迫于對自己能力的證明和對尊嚴的追求,不得不再次努力工作,以免自己在業績上被新來的隊員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