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鵑 張文
“孩子術后恢復情況不錯,心臟無雜音。”醫生給瞿亞貞做完檢查后,告訴母親畢麗書。“太好了!”畢麗書瞬間感覺壓在自己心頭六年的大石頭落了地,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反復感謝著這一路走來幫助過他的好心人:“謝謝希望工程,謝謝云南團省委,謝謝上海醫藥集團!”今年六歲的瞿亞貞出生時就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但因家里經濟困難,病情一拖再拖,已經惡化到危及生命的程度。2017年8月,“上海醫藥愛心守護計劃”首次在云南開展嬰幼兒先心病義診篩查工作,幫助來自大理、紅河、文山、保山等地80余戶農村建檔立卡戶貧困家庭青少年進行先天性心臟病公益義診檢查,其中43位青少年被確診患有先心病,需進一步手術治療。截至目前已有24位患兒成功手術并順利出院,瞿亞貞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1月11日,畢麗書聽說有從上海來的“大醫院”的專家來縣里義診,立馬帶著女兒過來檢查,這也就有了開頭的一幕。義診醫生的話讓計劃著春節前帶女兒去醫院做術后復查的畢麗書對孩子的康復和成長充滿了憧憬。
“上海醫藥愛心守護計劃”專項基金由中國青基會與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共同發起,首期投入1000萬元,旨在讓農村偏遠地區人群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中國青基會將“上海醫藥愛心守護計劃”打造成了一個幫助偏遠地區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產品組合”,在資助農村罕見病患者接受治療的同時,還建設鄉村衛生室、培訓鄉村醫生。項目開展以來,先后在云南大理州劍川縣、鶴慶縣,文山州丘北縣,紅河州金平縣,貴州遵義市正安縣5個地區援建19所希望衛生室,覆蓋貧困地區人群近6萬人。
云南地處高原,是兒童先心病高發地區。云南省衛計委官方網站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先心病患者近8萬人,并以每年近3800人的數量增加,隨著生育二孩政策放開,兒童先心病發病總數還將增加。
中國青基會常務副秘書長楊曉禹表示:“經過調研,我們發現先心病成為患兒家庭因病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所以中國青基會將嬰幼兒先心病納入‘上海醫藥愛心守護計劃罕見病救助項目范疇,幫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患兒接受手術重獲健康,減輕他們家庭的經濟壓力。”
中國青基會作為公益組織,實施公益項目強調扶貧精準性,高效利用善款集中幫助貧困地區解決燃眉之急。中國青基會希望工程事業部部長嚴石介紹說:“我們的項目首先在村和鄉鎮這兩級援建能履行預防保健、醫療服務、衛生行政職能的標準化村衛生室或鄉鎮衛生院。而且,我們還和當地政府‘打配合,衛生室援建好了,當地衛生部門派駐醫療、醫技人員,讓它運轉起來。然后,我們會為鄉村醫生、醫技人員提供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在兩個項目基礎上,因為農村貧困地區因病致貧、返貧的現象較多,我們還為援建地區的罕見病患者提供治療資助。這樣下來,我們通過組合產品在一個地區把項目做扎實,從根上幫助解決老百姓的基本醫療需求。”
“培訓很解渴。”云南大理劍川縣彌沙鄉文新村衛生室施育勝是“上海醫藥愛心守護計劃”第一期培訓班的學員,他表示培訓讓他收獲頗豐,“培訓的針對性特別強,都是圍繞我們每天碰到的常見病、多發病系統性地給我們進行培訓。我會把培訓的知識帶回去,更好地為鄉親們看病。”
中國青基會“上海醫藥愛心守護計劃”以援建的希望衛生室為中心,采取村醫“走出去”和專家“請進來”的培訓方式,對已建希望衛生室及周邊村衛生室的村醫進行培訓,從“軟件”的角度全面提升當地的醫療服務水平。
健康中國戰略中提出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中國青基會在建設希望衛生室,為鄉村醫生提供培訓的同時,努力將衛生室打造成為衛生健康文化的傳播平臺,鼓勵醫務人員成為健康宣講員。
在兒童先心病高發地區,除了地理因素,還有育齡婦女與孕婦優生優育相關知識信息不足,經常出現如擔心收費貴、不知道到哪里檢測等問題。同時,鄉村醫生的核心知識與綜合知識也有待進一步提升。針對這一問題,中國青基會“上海醫藥愛心守護計劃”為鄉村醫生提供了囊括內、外、婦、骨、兒五個學科的專業臨床培訓,在提高他們專業能力的同時,也希望他們向村民們傳遞衛生健康及疾病預防的知識,并將全科醫生的概念帶給廣大鄉村醫生,幫助他們成為全科醫生隊伍中的一員。
據悉,中國青基會還會把項目擴展到四川、安徽的貧困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