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
李時珍是家喻戶曉的醫藥名家,他用畢生精力為后人貢獻了《本草綱目》,他以75歲高齡向人們印證了日常養生的重要性。
李時珍認為:“水者坎之象,上則為雨露霜雪,下則為海河泉井”;流水者,“其外動而性靜,其質柔而氣剛”;“水性本咸而體重,勞之則甘而輕。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 他還把江湖水歸為“地水”,并將它分為“順流水”“逆流水”和“急流水”三種。“順流水”性順而下流,又名甘瀾水;“逆流水”乃洄瀾之水,其性逆而倒上;“急流水”因湍水上峻急,其性急速而下達。所以,他稱“天水為一”,“地水為二”,認為“地水”不如“天水”好;而“地水”中的江湖水,又以“順流水”為飲用佳品。
關于食補和食療,李時珍論述很多。如豆芽“甘溫無毒”,可治“濕痹膝痛,五臟不足,脾胃氣結積。壯氣力,潤肌膚,益顏色,填骨髓,補虛損”;胡蘿卜,“性甘、辛,微溫,無毒”,可治“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安五臟,令人健食。”家禽中鴨肉,“主大補虛勞,最清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若將鴨肉同糯米煮粥食之,有養胃補血、生津作用,對病后體虛者,大有裨益;烏雞 “性甘,微溫,無毒”,可治“肚痛,心腹惡氣,除風濕麻痹,安胎。”并附方“補益虛弱:虛弱人用烏雄雞一只治凈,五味煮極爛,空腹飲食之”,“或五味腌灸食”。
李時珍建議老人每天都吃粥,他認為,老人的牙齒受損的非常嚴重,而且脾胃功能也不好,吃粥的話是最好的。 “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做粥的原料最好是粳米,因其性甘平,是健脾胃、培中氣的良藥。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還寫了胡蘿卜粥的制備與服法:新鮮胡蘿卜適量,切丁,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服用。胡蘿卜甘辛微溫,若經常食用,現代研究看來,可防治高血壓,增強老年人體質。
至于飲酒,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中這樣寫:“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活血行氣,壯神御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無常者,輕者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隕軀命。其害不勝言矣!”還說,“過飲不節,殺人頃刻……善攝生者宜戒之。”此外,李時珍強調酒后不要飲茶。他寫道:“酒后飲茶傷腎臟,腰腳墜重,膀脘冷病,兼患痰飲水腫,消渴攣痛之疾。”若從中醫陰陽學說來看,飲酒會升陽發散,促進血液循環;而茶苦味,屬陰,主降。若酒后飲茶,必將酒性驅于腎。而腎主水,水生濕,從而形成寒滯;寒滯則導致小便頻濁,大便結燥。所以,酒后不宜飲茶,而應吃些水果。
編輯/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