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昌,任 劍,蔣秀芳,孟祥君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1)
隨著輸配電價改革逐步深入,電網企業的輸配電價取決于存量成本、有效資產、新增投資和電量增長等核心要素。按照國家發改委“新增投資以不超過75%的比例計入核價有效資產”的核價規定,約有1/4的投資無法在監審當期轉為有效資產,新增投資對輸配電價的支撐作用將會弱化。同時在國家降成本、去產能、調結構的背景下,對電價管控將進一步加大,進而改變電力企業發展環境和經營模式。因此,基于電力行業“國資主導”的特殊性,在現有電網資產基礎上,規范運檢成本列支,規避低效、無效的成本投入尤為重要。
電網的發展趨勢表明,電力企業的運營必須實現智能化,即傳統運營需向智能運營的進行革命性轉變,實現傳統運營的全面監測、運營分析、協同控制向智能監測、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的轉變[1-2]。電網企業輸變配資產運檢成本矩陣關聯方法研究主要以成本投入有效性為視角,將數據分析和管理評價相關結合,選擇資產新舊程度和供電情況 (供電可靠性、設備可用率)為關聯因素,綜合電網企業的財務管理、運維檢修、安全質量管理等業務,從宏觀和微觀雙向開展評價分析資產成本投入成效,進一步促進業務之間融合,加強專業管理的同時,提升企業的整理水平。
矩陣分析方法是指將事物(如產品、服務等)的兩個重要屬性(指標)作為分析的依據,進行分類關聯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也稱為矩陣關聯分析法,簡稱矩陣分析法[3]。以屬性A為橫軸,屬性B為縱軸,組成一個坐標系,在兩坐標軸上分別按某一標準(可取平均值、經驗值、行業水平等)進行刻度劃分,構成4個象限,將要分析的每個事物對應投射至這4個象限內,進行交叉分析分析,直觀地將兩個屬性的關聯性表現出來,進而分析每一個事物在這兩個屬性上的表現。矩陣關聯分析法在解決問題和分配資源時,為決策都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先解決主要矛盾,再解決次要矛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將資源分配到最能產生績效的部門、工作中,有利于管理決策進行資源優化配置。
以電網企業資產新舊程度和運維成本為例,資產新舊與運維成本關聯矩陣如圖1所示。
圖1中區域①、②、③為正常區域,區域④為重點關注區域。區域①設備較新、成本較低,資產凈值率較高、設備較新,運檢成本也相應較低;區域②設備較舊、成本較低,資產凈值率較低、設備較舊,但運檢成本較低,反映出設備持續保持良好狀態;區域③設備較舊、成本較低,資產凈值率較低、設備較舊,因此相應的運檢成本較高;區域④設備較高、成本較高,資產凈值率較高、設備較新,但檢修成本較高,反映出在同等設備新舊狀態下耗用了較多的運檢成本,需要進一步分析。
相關性分析通過對指標數據形態兩兩之間波動情況來判斷兩兩之間的相關性。指標之間相關系數的絕對值越接近1,表示兩個指標之間相關性越強,相關系數

根據ρ取值范圍,定義:
|ρ|>0.95 一致;
0.8<|ρ|≤0.95 極強相關;
0.6<|ρ|≤0.8 強相關;
0.2<|ρ|≤0.6 弱相關;
0≤|ρ|≤0.2 不相關。
相關系數矩陣,是由矩陣各列間的相關系數構成的。也就是說,相關矩陣第i行第j列的元素是原矩陣第 i列和第 j列的相關系數。 設(X1,X2,X3,…,Xn)是一個n維隨機變量,任意Xi與Xj的相關系數ρij(i,j=1,2,…,n)存在,則以 ρij為元素的 n 階矩陣稱為該隨機向量的相關矩陣,記作

為探索通過指標關聯矩陣分析開展監測工作的實效性,結合電力企業輸配電價改革對準許成本的要求,將業務聚集到電網資產“運檢成本”相關的資產新舊程度、成本以及供電可靠性(可用系數)等方面。其中,資產方面主要涉及公司輸、變、配設備及線路;成本方面,主要是運檢成本;供電服務質量,主要是供電可靠性和供電可用性等。
整體監測框架由設備運檢成本、設備新舊狀態、供電情況3個維度構成,評價分析整體框架如圖2所示。

圖2 評價分析整體框架
1)資產凈值率。
指標含義:資產凈值(原值減去累計折舊)占資產原值的比例,反映設備服役期限的平均水平。
2)每萬元資產運維成本。
指標含義:單位資產規模水平下設備運檢成本。
3)供電可靠性(可用系數)。
指標含義:主要以電能質量計算的月度指標匯總形成年度指標數據為結果開展。

圖3 散點圖矩陣
采集某電網公司2015—2016年24個月的運維成本、資產凈值率、供電可靠率等指標數據,運用R語言,做出指標之間的線性及平滑擬合曲線以及相關性系數矩陣,如圖3、表1所示[4]。 可以看出,每萬元運維成本與資產凈值率、供電可靠性(可用性)為負相關性,相關性系數分別為-0.53、-0.56,資產凈值率與供電可靠性為正向強相關,相關性系數為0.65。

表1 相關性系數矩陣
電網公司主要圍繞電力購銷開展相關運營工作,電作為特殊的商品,需通過輸、變、配相關設備和線路輸送給用戶。輸、變、配設備和線路相關檢修業務成本是公司的主要支出之一。根據業務相關性,運檢成本同時與設備的新舊程度密切相關。為掌握設備運檢成本的耗用情況,需通過對設備規模、新舊狀況等多視角的關聯監測分析,掌握單位設備運維檢修成本管理水平,促進管理提升。
通過關聯分析,運檢成本將供電可靠性也納入評價體系,形成3個關鍵指標的綜合評價,進一步發現運檢成本、設備成新率、供電可靠性之間的關聯關系,綜合評價各單位運檢管理、供電服務質量情況,從宏觀方面,反映該單位相關綜合管理水平。關聯分析如圖4所示。
圖中區域①、②、③為正常區域,區域④為重點關注區域。
設備較新:
區域①可用率較高、設備較新,運檢成本相應較高;區域②可用率較高、設備較新,運檢成本相對較低,反映出設備持續保持良好狀態;區域③可用率較低、設備較新,運檢成本相對較低;區域④可用率較低、設備較新,但檢修成本較高,反映出在同等設備新舊狀態下耗用了較多的運檢成本,需要進一步分析。

圖4 關聯分析
設備較舊:
區域①可用率較高、設備較舊,運檢成本相應較高;區域②可用率較高、設備較舊,運檢成本相對較低,反映出設備持續保持良好狀態;區域③可用率較低、設備較舊,運檢成本相對較低;區域④可用率較低、設備較舊,但檢修成本較高,反映出在同等設備新舊狀態下耗用了較多的運檢成本,需要進一步分析。
為充分發揮企業資產運檢成本投入的最大價值,堅持用數據開展評價,用評價管理成本有效性的理念,利用關聯矩陣模型,以實際業務運行為基礎,以業務明細數據為對象,以運維檢修業務為原點,進行關聯因素全面梳理。創新工作思路,分析檢修業務相關因素和影響因子,通過數據計算和加工形成業務指標,并構建“業務關聯監測體系”,綜合分析相關檢修業務執行情況。探索運營監測深化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推進監測業務持續深化拓展。
1)深入挖掘業務內在聯系,開展業務綜合分析。基于企業業務基本框架,深度挖掘專業線條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梳理關鍵業務的管理要素,以“全面、專業、系統”的方法論有效支撐企業管理,從業務整體角度出發,將關聯業務與關聯評價相結合,實現業務綜合分析。
2)構建運營監測新思路,提升運檢成本分析廣度。通過梳理不同業務線條的關聯關系,深度挖掘頂層指標間的內在聯系和業務邏輯,突破現有監測內容框架,從業務全景展示的角度,建立監測業務關聯分析新思路。形成“監測指標、業務活動、明細數據”的業務關聯監測體系,綜合審視公司業務經營活動,提升監測分析工作廣度,提高業務數據資產價值。
電力企業業務點多、面廣,業務之間縱橫交錯,如何在跨業務、跨流程、跨系統之間關聯監測,準確定位企業運營管理問題,是影響企業運營監測成效發揮的關鍵因素。通過關于電網企業輸變配資產的運檢成本關聯矩陣評價方法的研究,綜合評價各類資產類型的不同單位輸變配運檢水平,對于提升運檢成本投入產出的有效性,減少無效、低效的成本投入,提高電網企業管理效率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1]刁柏青.智能電網框架下智能運營系統的構建[J].智能電網,2014,2(4):1-7.
[2]刁柏青.電網企業智能化運營研究[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6.
[3]張敏,沈雪樂,朱明星.基于三維象限分析發的企業移動網絡IRQ 測評[J].圖書館學研究,2015(2):41-45.
[4]吳俊芳.提高電力統計數據質量真實性及準確性的策略[J].低碳世界,2015(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