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民, 肖璐莎
(華東理工大學 商學院,上海 200237)
目前,我國有620余所本科院校開設會計學專業。會計學專業中實踐教學地位至關重要。會計軟件公司是高校會計專業實驗室的教學軟件供應商。本文從社會責任報告的角度分析會計軟件公司與高校會計專業實驗室的建設之間的關系。
會計學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和應用性的學科。會計實驗室對于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認真仔細的態度等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1]。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要求會計實驗室要提供會計信息系統的實驗教學,才能滿足網絡經濟環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2]。
我國會計專業的實驗室教學始于1960年代,1970年代末重新興起,1990年代建立了會計電算化實驗室。會計專業實驗分為手工賬務處理實驗和會計信息系統實驗。會計信息系統實驗要求學生利用會計軟件進行會計處理[3]。
目前我國高校會計實驗教育,包括會計信息系統實驗,主要存在的問題:①師資力量薄弱。會計實驗的指導教師多由理論課教師擔任,缺乏會計實踐經驗[4],實驗教學質量不高[5];②教學內容單一。高校會計實驗教學通常進行賬務處理[6],缺少管理、稅收等方面的實訓。會計實驗教學實驗中,大多由一人操作全部業務[7];③培養目標偏低。會計實驗教學的目標較少涉及應用型和設計型業務實訓,這種目標定位并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8]。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不僅是關注股東利益,還應當關懷其他社會利益,例如消費者利益、職工利益、環境利益等方面。企業必須向社會承擔相應的責任[9]。1971年,美國經濟開發委員會發表題為《商業公司的社會責任》的報告,報告中列舉了公司社會責任的58種行為,并要求公司付諸實施。這些行為涉及10個方面,其中包括教育、用工與培訓等[10]。自2006年起,我國證監會、滬深交易所等陸續發布社會責任相關指引。一些研究的結果證明,良好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企業形象和社會認知度會提高[11]。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提升企業價值[12]。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適當回饋社會,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13]。
2009年開始,證監會要求上交所三類上市公司必須隨年報一起披露其社會責任報告。企業向高校實驗室提供資源,開展校企合作,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根據現有文獻研究,企業較多地選擇工科專業實驗室,開展校企共建活動,包括捐贈實驗設備、實驗軟件等[14],豐富高校實驗教學的內容。但是,企業與高校會計實驗室的合作在其社會責任報告中鮮見報道。
會計軟件公司可以為高校會計專業實驗室提供5種方式的幫助。
(1) 提供會計軟件。會計軟件公司可向高校會計實驗室提供本公司的會計軟件或ERP軟件。提供方式可分為捐贈和出售,但大多是捐贈。會計軟件也可以分為正版和教學版。如金蝶軟件(中國) 有限公司為某高校經管實驗中心提供了60用戶的金蝶K3/ERP軟件,為學校教師、學生學習、研究ERP提供良好的條件[15]。
(2) 培訓實驗教學師資。高校會計實驗室及其教學缺乏師資。會計軟件公司可對高校會計專業中的相關師資提供專業的、持續的培訓。這些師資可以是主講“會計信息系統”等專業課程的教師和指導會計軟件實驗課程的老師,實際上也可以為開設嵌入式會計專項軟件應用的其他會計課程的老師提供培訓。
(3) 共建實驗教學方案。高校會計實驗教學的實驗方案是高校老師碰到的難題。會計軟件公司可以安排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職員為學生講解和演示一些操作技巧。會計軟件公司可將本公司的部分業務設計成典型案例,并加入教學軟件的應用板塊之中[16],構建企業經營模擬平臺,讓學生熟悉企業的經營過程[17]。
(4) 接受學生實習。會計軟件公司可根據自身業務量大小和人員需求,向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通過實地參與公司日常業務流程,以便日后正式參加工作時能夠盡快適應企業經營的要求[7]。
(5) 分享實驗室管理經驗。會計軟件公司可以幫助會計專業實驗室建立實驗室管理制度,建立院校、系、室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考核體系[18],提高實驗教學管理水平。
會計軟件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中應當有披露其與高校會計實驗室的合作情況。現選取會計軟件公司用友軟件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對該公司在支持高校會計專業實驗室建設方面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進行歸納分析。
通過網絡檢索發現,用友軟件公司從2008年就開始披露,本文收集了用友軟件公司2008~2016年度發布的所有社會責任報告。報告的一般格式主要分為“公司基本情況介紹”“公司社會責任體系建設”“為股東創造價值”“做客戶信賴的長期合作伙伴”“與伙伴長期合作共贏發展”“持續創新,推進兩化融合與產業轉型升級”“員工與公司共同發展”“低碳生活、節能環保”“無私奉獻,人文關懷”“社會責任履行狀況存在的問題及整改計劃”等10個欄目。
用友軟件公司社會責任報告中,與高校會計實驗教學相關的披露內容,可歸納整理如表1所示。

表1 2008~2016年度用友軟件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內容
從表1可知,用友軟件公司說在過去的9年間都與諸多高校保持合作關系,且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在2008~2010年度主要是發展合作院校;在2011~2014年度的社會責任報告中都提到了建立校外實習培養基地,接受超過8 000名學生來到企業進行實習;在2015~2016年度的報告中則提到了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并培養了超過5 000名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
從數量上看,用友軟件公司對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育的支持力度是較大的。但從前文提到的5個方面進行對比,發現用友軟件公司在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方面還存在如下幾點問題:
(1) 沒有明確提到會計軟件的贈送。報告中只是寬泛地用“開展合作”將與院校之間的交流情況一筆帶過,并未詳細說明具體情況。
(2) 提供實習力度不夠大。只有2011~2014年的報告中提到了接受學生來企業實習,其他年度并未提及,而且主要披露的是學生走出校園,但企業走進校園參與學校實驗室實踐教育的情況也并未說明。
(3) 在對于培養應用型和管理型人才方面的投入還有待提高。培養教學師資和建立教學基地都描述得比較模糊,并未強調要向應用型和管理型方向轉變。
(4) 披露的情況不夠詳細。用友公司過去9年的社會責任報告,每年報告全文近萬字,對高校教育的履行情況卻只有寥寥幾行,且未單獨列示。
鑒于用友軟件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對于其為高校會計實驗室教育做出貢獻的披露程度并不充分,我們通過互聯網上搜索相關新聞后發現,用友公司實際上投入的力度是比較大的。根據新聞報道,用友軟件與眾多高校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如2013年6月,用友軟件與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合作創辦CIO高級研修班,培養既懂企業業務又懂IT的人。2013年12月,用友集團簽約向上海財經大學捐贈會計和管理軟件。2017年2月,用友集團與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合作建立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實現“引企入校”,解決財務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真實性和規模性問題。此外,用友還先后向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眾多高校提供會計軟件以及配套的技術支持。從新聞報道方面可以看出,用友軟件公司與高校之間的合作是比較緊密的,具體形式也多種多樣,從硬件設備、軟件產品、師資力量等方面為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校企共建會計實驗室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形式,為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幫助。會計軟件公司在為高校會計實驗室建設提供的各種共建行為,應該也可以在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中加以披露,提高社會公眾對大學教育的關注和重視,帶動其他企業和組織的合力支持。目前實施了校企共建會計實驗室的主要軟件公司,雖然在其社會責任報告中做出了支持高校會計實驗室建設的信息披露,但是還存在著明顯差距。近年的報告中大都只是粗略地給出估計的數字,對于校內會計實驗室建設、會計軟件的功能信息、師資力量的培養模式等方面都應當加以說明,并歸入一個單獨的欄目重點列示。為此我們建議:校企共建會計實驗室行為,應該在共建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里予以更為詳細披露。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李香者,劉春嬌. 本科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6):385-387.
[2]劉湘寧,李欣. 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實驗教學現狀與改革[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4):177-180.
[3]胡燕鴻,劉媛媛. 基于ERP平臺的會計學實驗設計[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4):416-420.
[4]鄧劼. 對高校會計實驗室建設的探索[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6(8):53-54.
[5]張倩,劉淑花,章金霞,等. 國際化卓越會計人才培養定位及模式研究[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11):269-273.
[6]孫海艷. 會計實驗室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建議[J]. 會計之友(下旬刊),2010(4):118-119.
[7]高健. 完善會計實驗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5):142-144.
[8]張玉芳,周玉璽,董繼剛,等. 高等學校會計實驗教學的現狀剖析及優化對策[J]. 實驗室科學,2012,15(2):13-16.
[9]朱慈蘊. 公司的社會責任:游走于法律責任與道德準則之間[J]. 中外法學,2008(1):29-35.
[10]馬力,齊善鴻. 公司社會責任理論述評[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2):138-141.
[11]劉計含,王建瓊. 企業社會責任與資本約束——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 管理評論,2012,24(11):151-157.
[12]王艷婷,羅永泰. 企業社會責任、員工認同與企業價值相關性研究[J]. 財經問題研究,2013(1):98-103.
[13]周祖城. 企業社會責任:視角、形式與內涵[J]. 理論學刊,2005(2):58-61.
[14]陳登峰,趙亮,于軍琪. 校企合作共建產學研開放實驗室的探索與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9):125-127.
[15]陳梅佳,徐加瑋,周崚. 高校實驗室與企業合作新模式探究——以嘉興學院經濟管理實驗中心為例[J]. 人力資源管理,2015(9):150-1517.
[16]許義生. 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項目體系的構建[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1):186-188.
[17]劉崇欣. 構建經營模擬平臺培養企業會計人才[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2):173-176.
[18]劉青,劉暢. 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與考核方式探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1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