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月
[摘要]伴隨著互聯規模的迅猛發展、業務的爆炸式增長,網絡也正向著多元化和資源分配化、商業應用化的特點進行,實現多條路徑的數據傳輸。文章針對網絡資源分配的目標,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看,創建一個嶄新的思路;針對亟待解決的問題,進一步實現不同服務質量需求的應用提供服務、分配研究的新進展、提升資源利用率。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互聯網+”;網絡資源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0196
1基于微觀經濟學方法下網絡資源分配的概述
針對網絡資源分配的目標中,在網絡資源相對缺乏的情況下,利用不同服務能力的集成網絡,最大限度提升資源利用率。改變微觀的經濟應用價值,提高微觀經濟學應用質量,實現電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
2基于微觀經濟學方法的網絡資源分配特點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不斷拓展,現有網絡呈現了網絡稀缺的特點。第一,網絡資源用戶數量增長;在網絡化用戶增長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硬件設施實現擴容和技術的更新,解決網絡稀缺的主要問題,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把網絡資源配置到合理的范圍當中去。第二,網絡資源服務對資源需求有所不同;不同應用服務質量需求和資源需求是不同的,只有單一地把網絡型模式進行分區服務,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按照不同的需求進行實現服務,這樣才能實現經濟學的網絡資源分配特點。第三,Internet不屬于任何一個機構,是在ISP商業網絡和政府網絡構建中實現的有效實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第四,網絡資源服務范圍具備全球化特點;Internet是全球一體化的服務項目,是商業化特點的切入點,是復合價格機制體系的資源基礎。從網絡資源分配思路上看,可以發現不少優點。第一,價格機制可以影響供求的變化,根據供需關系實現進一步的價格調整,在性能和價格的融合上實現最佳的資源分配。第二,價格機制的服務質量體現中,可以選擇不同的價格和服務等級,實現系統性的供求服務機制。第三,市場固定性的分布性特征和網絡資源的分配性特征,為網絡資源的管理與控制做了有機的策略性手段。第四,經濟模型的構建為網絡傳播商業化的運作提供了有利的戰略性基礎。在微觀經濟學的網絡資源分配研究中,適應現代化網絡發展趨勢。
3基于微觀經濟學方法的網絡資源分配優勢
資源分配是一個對接性的重要內容,在整體性機制的變化下影響價值機制的重要內容,實現價值機制的有效性調整。并在此過程中實現模型的構建,實現資源整合系統的有效結合固定性的技術應用。進一步實現資源整合的構建,技術的優化和配置,提高資源配置的質量。并在分析市場運行機制的前提下,把市場資源分布的特點納入到網絡資源的影響下進行質變的構建。在模型不會受到后續價值供應機制的影響下,實現現代化網絡技術研究水平的提高。從微觀經濟學的應用角度進行分析,網絡資源的全部處理機制需要相應的適應性進行協調,把網絡資源的控制性工作和研究思路進行實踐研究意義的增強,保證微觀經濟學的處理成果可以適應微觀經濟學的理論要求,保證資源的質量配置地位。
4基于微觀經濟學方法的網絡資源分配策略
41模型的定價策略
在資源定價策略的使用中,首先應當滿足以下幾種需求:第一,針對于不同的業務類型,進行不同質量的需求調整和不同的網絡資源價格定位。第二,價格的動態可以反映出網絡節點的負載狀態,并進一步地影響其需求性變化。在保證網絡資源不擁擠的情況下,實現價格的調整。第三,針對分布式特點,對局部節點進行價格的局部決定,并不是全面信息。第四,實現系統簡化,讓算法具有可操作性。現行的網絡收費機制多屬于基于模型的定價。比如:鏈路能力的包價制需要根據接入鏈路的最大能力進行使用的定制。這就需要根據機制的用戶需求進行制定不同的價格需求。并把用戶需求和價格模型利用周密的市場調查,實現之前的確定。例如:Andrew Odlyzko就再次基礎上提出了PMP策略(其中,PMP策略可以把主干網絡劃分為諾干個邏輯分離通道,并且每個通道都在整個網絡容量上占有固定比例)。接著這些通道利用TCP/IP協議相同的構建,實現報文的不同價格定位。其優點是不需要價格計算就可以實現,但是不夠靈活。必須在用戶需求和資源負載基礎上做出實時性反應。
42使用率的定價策略
此種是連續實時地對速率變化做出反應,由此提出了smart市場方法,根據報文,實現實際幾個設置投標價格。如果出現服務的獲取,那么就會相應地拒絕更高的服務價格,實現資源的優化。Courcoubetis的基于使用率的付費機制,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有效寬帶概念和算法的構建,是不同業務流質量維護和速率的選擇。根據業務流質量不同,鼓勵用戶選不一樣的速率,實現網絡負載和用戶需求之間的動態性變化。其優點是可以實現精確狀態反映對價格的影響,實現資源優化的最大化。缺點是維護難度高,信息量大,計算復雜,速度慢,實現相對較為困難。
43能力的定價策略
能力的定價策略是一種較粗粒度用率定價,主要分為分配策略、DCC策略、USD策略等。用戶可以
給定流量的業務以合約能力進行代付費。如實際的使用率在期望能力合約之內,報文應該被傳輸。如沒有,應當繼續延時。最大優勢在于易于在區分服務體系結構中實現。算法成本較小,策略為靜態。例如:DCC(dynamic capacity contracting)策略就是動態確定短期合約的過程。根據當前擁塞狀態靈活改變合約價格。其中,USD(user-share differentiation)策略是通過粗粒度控制減小控制代價方式來實現策略的。但是還是得不到資源保證,Stahl提出一種基于優先級的價格機制,與申請的位速率成比例。其優點是算法開銷較小,可以真實地反映狀態變化對價格的影響,可以實現資源的良好配置。
5結論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資源的發展速度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利用微觀經濟學的應用質量實現的。由此可見,網絡資源的分配是對微觀經濟學的完整研究和探析,并在網絡資源的優化上保證資源的質量,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實現集成流、多種資源的聯合分配、動態變化下的資源分配等方面的構建,實現微觀經濟學方法的網絡資源分配的可持續發展,并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陳曉梅,盧錫城,王懷民基于微觀經濟學方法的網絡資源分配研究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0(11):1345-1353.
[2]楊鵬基于效用函數的網絡帶寬分配模型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3]何坤鍵基于微觀經濟學方法的網格資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田[J].當代經濟,2016(1):104-106.
[4][美]瓦里安微觀經濟學:高級教程[M].3版周洪,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
[5]FPKelly,AMaulloo,DTan Rate Control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Shadow Prices,Proportional Fairness and Stability[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1998,49(3):237-252.
[6]SShenker, DClark,DEstrin,et alPricing in Computer Networks:Reshaping the Research Agenda[J].Computer Communications Review,1996,26(2):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