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漢華
杭州市中醫醫院皮膚科,最近接診了一位皮膚過敏患者,而導致其過敏的主要因素竟是一臺電腦。
該院皮膚科主任陶承軍介紹說,這位患者來就診時臉上出現大面積紅斑,又痛又癢。追問病史,既沒有接觸易過敏的食物、花粉,也沒有用過敏感的化妝品,只是強調就診前在電腦前加班到通宵。原因可能就出在電腦上,原來該患者因尿路感染一直服用喹喏酮類藥物巴沙片,它屬于光敏性反應藥物,也就是說服用這類藥后再接觸光源,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該患者因長時間對著電腦的熒光屏,光源直接照在臉上,因此引起了皮膚發紅、發癢等光敏性皮炎。
一般來說,導致皮膚光敏作用的藥物主要有以下三類藥物。
第一類是抗菌藥,不僅有喹喏酮類藥,也包括常用的環丙沙星、司巴沙星、莫西沙星等。還有磺胺類藥物以及四環素類藥物,比如常用的米諾環素、多西環素等。
第二類是吩噻嗪類利尿劑,比如氨苯蝶啶等,這些藥物不僅用于利尿,在很多復方降壓藥里也有這類成分。
第三類是巴比妥類鎮靜藥物,如冬眠靈等。
除以上西藥外,部分中藥也會產生光過敏反應,如補骨脂、連翹、白芷、白鮮皮、仙鶴草、前胡、防風、荊芥等。
因此,服用光敏性反應藥物期間一定要注意避光,比如日光、熒光燈、電視及電腦都要少接觸。
光過敏反應發生后,表現為局部色素沉著、紅斑、水腫,同時伴瘙癢、灼痛感,重者可有水泡,潰破后形成潰瘍或糜爛。已經發生光過敏反應,停用導致過敏的藥物并避光,同時給予局部冷敷、外用潤膚霜。光敏反應嚴重者需至醫院皮膚科就診,口服或靜脈應用糖皮質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