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為期15天的第二期盧旺達熱帶糧食作物種植與加工技術海外培訓班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順利結業,海南省政協副主席、科技廳廳長史貽云、中國熱科院副院長劉國道、海南大學副校長胡新文、中國駐盧旺達大使館經商處參贊王嘉欣、盧旺達農業與畜牧業發展委員會主任PATRICK KARNGWA及全體學員、教師代表共計120余人參加結業典禮。
分發結業證書
農業占盧旺達GDP的30%,農產品銷售是盧旺達外幣創收的主力軍。目前超過70%的人口住在農村,貧困率高達30%,盧旺達還面臨著農產品資本不足、機械化程度低等諸多挑戰。王嘉欣參贊提到,近年中盧兩國領導人交流密切,在過去短短的19個月里,雙方會晤多達5次。2018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盧,雙方簽署了15項惠及農業等多個領域的雙邊協議,中盧兩國關系正邁向新紀元。他鼓勵學員重溫培訓班所學內容,從中尋求最切合盧旺達人民的農業之路,并將其付諸實踐,在現實中創造價值。
學員代表NTIRENGANYA JEAN DE DIEU在結業典禮上,以朗誦自創長篇詩歌的特殊方式,一字一句真誠地對中盧政府合作學界培訓班為他個人和社區帶來的改變表示了感謝。
結業合影
史貽云副主席指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和中非合作論壇的不斷深化,特別是在海南加快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契機下,希望雙方能在更大程度上實現資源互補、利益共享,助力盧旺達實現農業現代化。
結業儀式后,劉國道副院長代表中國熱科院與盧旺達農業與畜牧業發展委員會就落實雙方科技合作備忘錄的具體舉措及未來五年的行動計劃開展座談交流,雙方將密切合作,助力盧旺達實現農業采后損失從2017年的16%減少到2024年5%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