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彭永
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獲國務院批復以來,國家開發銀行浙江省分行(以下簡稱“開行”)高度重視、迅速行動,會同總行研究院組建了由分行一把手親自掛帥,行內外政府、專家以及業務骨干共同組成的聯合課題組。課題組重點分析了浙江自貿試驗區基礎設施領域資金供求狀況,從權益類和債務類兩個維度提出融資方案設計,并針對基礎設施和產業類進行融資模式創新設計、提供案例參照,提出開發性金融支持浙江自貿試驗區建設政策舉措,力圖形成財政資金引導、開發性金融支持、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中長期投融資模式,為推進自貿區建設提供可持續的資金保障。
截至目前,開行對舟山地區累計授信貸款近700億元,非個人中長期貸款份額位列同業第一,大力支持了綠色石化、舟山棚改、大陸引水三期、波音交付中心、漁業小鎮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建設。
2017年3月,《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復,提出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將浙江自貿區建設成為東部地區重要海上開放門戶示范區、國際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先導區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資源配置基地。浙江自貿試驗區具備“區域資源優勢突出、政府組織優勢凸顯、特色產業優勢鮮明”等優勢,但也面臨“現實基礎薄弱、國際化水平不高、金融支撐不足以及可借鑒經驗不多”等問題和困難。
根據《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產業發展規劃》,未來三年浙江自貿試驗區擬安排實施類項目約380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項目約1000億元。經課題組走訪調研和分析測算,政府類項目總投資約650億元,統籌考慮舟山未來財力增長趨勢以及財政支出安排等,市本級財政每年尚有約60億元資本金缺口,以及約270億元融資缺口。一方面要依托省市政府融資主體,加快推進市場化轉型,分領域、分板塊打造服務于自貿區發展的國有投資及運營主體,提升項目融資的承載能力;另一方面可通過開展PPP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項目建設。
對標新加坡,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一是明確自由便利化港區的功能定位。探索構建一區多片的港區架構,建立綜合性管委會,在“一線放開、區內自由”方面實行高水平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開展離岸貿易,并在此基礎上,發展高端服務業,重點發展離岸金融業務。二是推動貿易便利化制度和監管創新。積極對標國際最高水平,實施更高標準的“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貿易監管制度。創新浙江自貿區港區監管機構,建立信息共享平臺。三是積極爭取專項立法和政策支持。積極向國家爭取專項立法,為自由貿易區的設立、運營等提供法律保障;制定更為優惠的稅收政策、投資自由化的開放政策以及免稅島政策。
增強金融屬性,提升油品全產業鏈價值主導權。一是創新油品貿易計價方式,探索賬戶管理體系。積極探索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支持在區內開展外商投資資本金意愿結匯試點;探索與自貿試驗區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允許區內石油行業相關交易主體設立自由貿易賬戶。二是構建油品綜合發展市場,合理使用衍生工具。推進發展油品期貨交易和場外油品衍生品,形成多層次的國際油品交易市場;加強規避金融風險的能力,提升衍生金融工具保值避險功能。三是促進油品全產業鏈金融創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圍繞油品金融需求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油品全產業鏈的定制化產品和服務創新。

依托大宗商品交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一是以中國稀土為突破口,逐步掌握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完善“稀土-人民幣”交易體系,利用舟山特有的政策、區位和倉儲優勢,通過出口稀土逐步實行用人民幣進行定價。二是以品種優化為切入點,逐步確立大宗商品國際話語權。做大做強大宗商品現貨交易,豐富交易品種、擴大交易量、增強集疏運服務能力,探索大宗商品期貨交易,爭取原油、燃料油、汽油等期貨交易品種在舟山掛牌上市,形成大宗商品的“舟山價格”。三是以人民幣回流為落腳點,逐步形成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體系。探索發展原油期貨交易市場,推動原油進口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合約,推動形成原油—人民幣計價體系;爭取定向開放國內資本市場,鼓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形成人民幣回流的良性循環,推動設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
接軌上海自貿區,加大優勢互補和資源聯動。一是推動大宗商品市場的錯位發展與有效對接。主動對接上海期貨交易市場,形成期貨與現貨互動、場內與場外互通、線上與線下互應、境內與境外互聯的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建成舟山大宗商品保稅交割庫。二是推動金融領域的錯位發展與有效對接。加大力度引進國際金融機構,聯通國外金融市場,發展國際金融、離岸金融;積極發展航運金融、海洋金融等舟山特色金融,實現錯位發展。三是推動重點產業的錯位發展與有效對接。積極對接上海高端產業,推動舟山油品、海洋新興以及海洋產品等的國際化程度和價值鏈提升;積極推進與上海在科技創新、貿易、物流、人才、設施配套等領域的合作,謀求共同發展。
聯動大灣區經濟,實現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一是推動臨港產業與大灣區的聯動。聚焦港口協作開發和江海聯運提升,推動寧波—舟山一體化的實質性合作以及浙滬協同的大灣區一體化協同開發,共同打造領跑全球的世界級海港群。二是推動海洋產業與大灣區的聯動。積極利用杭州灣正成為中國信息經濟創新高地的優勢,構建海洋環境監測、海洋資源開發等大數據平臺,努力打造海洋電子信息設備制造基地和國際航運服務中心。三是推動油品產業與大灣區的聯動。借助上海等大灣區金融中心優勢和自貿區打造油品全產業鏈契機,積極構建油品撮合交易平臺,建立油品信息共享機制,推動全油品產業鏈貿易金融中心建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挖掘本土優勢,實現特色發展和產業優化。一是做優經濟模式,促進人才資本集聚。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建設國際一流的中央商務區,引進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總部落戶舟山;積極發展會展經濟,以舉辦國際海洋經濟論壇、首屆世界油商大會為契機,積極爭取形成年會機制并永久落戶舟山。二是做強支柱產業,實現產業結構優化。推動產業鏈向下游輻射,在做深做實油品、鐵礦石等大宗商品交易業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建立糧食、鋼材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加快推進船舶過剩產能轉型,集中力量發展特種船舶、國際郵輪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積極貫徹“軍民融合”國家戰略思維,依托波音總裝基地落戶舟山,在更高層次上推動浙江航空高端制造業產業提升。三是做大特色產業,推動本土優勢提升。依托普陀佛文化,探索禪意文化與金融業結合機制,打造舟山禪意小鎮;依托冷鏈物流,打造遠洋漁業貿易集散基地;依托互聯網供應鏈服務,提升海洋產業附加值,拓寬產品市場。
爭取政策突破,實現資源傾斜和差異發展。一是引進高端稀缺人才。進一步完善自貿區交通、醫療和教育等城市功能基礎設施和保障體系,對標廈門、青島打造宜居城市;積極爭取舟山成為第二批“住房租賃”試點城市,為高端人才提供更加完備的創業和工作軟環境。二是強化政府政策支持。加強省屬資源對于舟山傾斜力度,切實推進“舟山寧波一體化”建設;積極爭取提升舟山城市規格,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三是強化差異資源傾斜。以原油、成品油為重點,力爭成品油出口權;繼續爭取放寬原油進口、成品油批發、保稅燃料油供應、油品貿易交易等資質;努力爭取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油品稅收政策、境外所得稅抵免稅收政策、金融政策及監管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