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波,單旭彬,肖 睿
(四川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二科,四川 宜賓 644000)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病。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的幾率高達20.4%[1]。過去,臨床上一直認為糖尿病患者機體的抵抗力和組織的愈合能力較差,對其進行手術會增加其術后發生并發癥的風險。如有學者指出,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髖關節置換術,其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和切口感染的幾率均較高[2]。但也有學者認為,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區別[3]。進行膝關節鏡手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膝關節疾病的常用手段。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膝關節鏡手術的安全性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期間在四川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二科進行膝關節鏡手術的49例糖尿病患者與75例非糖尿病患者。在這124例患者中,排除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病歷資料缺失、存在半月板撕裂及膝關節內有游離體的患者,排除患有膝關節外傷和嚴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將49例糖尿病患者設為糖尿病組,將75例非糖尿病患者設為非糖尿病組。在糖尿病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5例(占30.61%),女性患者有34例(占69.39%);其中年齡最小的45歲,年齡最大的79歲,平均年齡為(62.12±3.47)歲;其入院時空腹血糖的水平為7.50~20.31 mmol/L,平均水平為(11.51±5.33)mmol/L;其中,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有41例(占83.67%),患有滑膜炎的患者有8例(占16.33%);其中,左側膝關節進行手術的患者有22例(占44.90%),右側膝關節進行手術的患者有27例(占55.10%)。在非糖尿病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3例(占30.67%),女性患者有52例(占69.33%);其中年齡最小的43歲,年齡最大的77歲,平均年齡為(61.83±3.28)歲;其中,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有62例(占82.67%),患有滑膜炎的患者有13例(占17.33%);其中,左側膝關節進行手術的患者有35例(占46.67%),右側膝關節進行手術的患者有40例(占53.33%)。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膝關節鏡手術。在對糖尿病組患者進行手術前,要將其空腹血糖的水平控制在7.8 mmol/L以下,將其餐后2 h血糖的水平控制在10 mmol/L以下,然后再對其進行手術[4]。對兩組患者進行膝關節鏡手術的具體方法是:對患者進行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或連續硬膜外麻醉,在其患肢的大腿上(膝關節上方10cm左右的位置)捆綁氣囊止血帶(術中將氣囊止血帶的壓力保持在 250~260 mmHg之間),以減緩其患肢的血液流速。在患者患側膝關節前方的外側做一個0.5cm左右的切口,置入膝關節鏡。用膝關節鏡觀察其膝關節腔內的情況。然后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對其進行以下一種或幾種手術:增生滑膜切除術、關節軟骨修整術、磨損半月板修整術、髁間窩成形術、軟骨下微骨折固定術及髕骨外側支持帶松解術等。在手術的過程,要用3 000~6 000ml的生理鹽水沖洗患者的膝關節腔。術后對患者的膝關節進行加壓包扎,用抗生素對其進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用塞來昔布(用法是:口服,200 mg/次,2次/d,連續用藥2周)對其進行鎮痛治療,同時對糖尿病組患者進行降血糖治療。在患者麻醉清醒后開始指導其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訓練。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術后住院的時間和術后發生并發癥(如切口感染、皮下血腫、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肢腫脹等)的情況。術前、術后半年及術后1年,用WOMAC量表評價兩組患者膝關節的功能。此量表包括疼痛、僵硬和關節功能三個指標,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膝關節的功能越差。
用SPSS13.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糖尿病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為45~90min,平均時間為(62.34±6.15)min;其術后住院的時間為8~14 d,平均住院時間為(11.31±2.08)d。該組患者術后均未出現切口感染、皮下血腫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只有2例患者術后出現輕度的患肢腫脹(經對癥處理后其患肢腫脹的癥狀完全緩解),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08%(2/49)。非糖尿病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為43~91min,平均時間為(60.63±6.09)min;其術后住院的時間為5~10 d,平均住院時間為(7.62±1.32)d。該組患者術后均未出現切口感染、皮下血腫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只有4例患者術后出現輕度的患肢腫脹(經對癥處理后其患肢腫脹的癥狀完全緩解),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33%(4/75)。兩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組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長于非糖尿病組患者(P<0.05)。
術后半年及術后1年,兩組患者的WOMAC評分均低于術前(P<0.05)。術前、術后半年及術后1年,兩組患者的WOMAC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WOMAC評分的比較(分,±s )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WOMAC評分的比較(分,±s )
注:*與本組術前的WOMAC評分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的WOMAC評分術后一年的WOMAC評分糖尿病組 49 88.45±17.21 52.27±14.54* 60.16±13.31*非糖尿病組 75 87.36±16.42 51.61±15.59* 58.79±13.58*t值 0.8551 0.9842 0.6587 P值 >0.05 >0.05 >0.05術后半年的WOMAC評分
過去,有學者認為,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膝關節手術,會增加其術后發生并發癥(如下肢深靜脈血栓、糖尿病足等)的風險,從而可嚴重影響其預后。近年來,Moseley[5-7]等學者指出,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膝關節鏡手術時,只要在術前和術后控制好其血糖的水平,術后加強對其進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就不會增加其術后發生并發癥的風險。另外,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進行膝關節鏡手術后其住院的時間普遍較長。究其原因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在術后需要接受較長一段時間的降血糖治療。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半年及術后1年,兩組患者的WOMAC評分均低于術前(P<0.05)。可見,臨床上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膝關節鏡手術時,只要在術前和術后有效地控制其血糖的水平,并在術后加強對其進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就不會增加其術后發生并發癥的風險,且能取得顯著的療效。
[1]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Iorio R,Williams KM,Marcantonio AJ,et al.Diabetes mellitus,hemo globin A1C,and theincidence of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 infec tion[J].J Arthroplasty,2012,27(5):726-729.
[3]Adams AL,Paxton EW,Wang JQ,et al.Surgical outcomes of total kn ee replacement according to diabetes status and glycemic con trol,2001to2009[J].J Bone Joint Surg AM,2013,95(6):481-487.
[4]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S1-S37.
[5]Moseley JB,O'Malley K,Petersen NJ,et al.A Con-trolled trial of arthroscopic surgery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J].N En gl J Med,2002,347(2):81-88.
[6]Hutt JR,Craik J,Phadnis J,et al.Arthroscopy for mechanical symp toms in osteoarthritis:a cost-effective procedure[J].Knee Sur 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4(253):75-79.
[7]Donell S.Arthroscopy in the management of knee osteo-arthri tis[J].The Knee,2014,21(2):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