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創創
(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安徽 蕪湖 241000)
進行靜脈輸液是臨床上對患兒進行治療的重要手段。新生兒因皮膚嬌嫩、靜脈血管較細、身體機能尚未發育完全,在接受靜脈輸液的過程中易發生藥液滲漏,進而可引發靜脈炎或靜脈感染。這不僅會增加患兒的痛苦,還會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因此,對在接受靜脈輸液的過程中發生藥液滲漏的患病新生兒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十分重要[1]。本文以96例在接受靜脈輸液的過程中發生藥液滲漏的患病新生兒為研究對象,探討用冷敷法聯合喜療妥對這類患兒進行治護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間在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接受靜脈輸液的過程中發生藥液滲漏的96例患病新生兒。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8例患兒。觀察組患兒中有男患兒27例、女患兒21例;其日齡為7~30 d,平均日齡為(17.4±3.5)d。對照組患兒中有男患兒25例、女患兒23例;其日齡為10~28 d,平均日齡為(16.5±3.7)d。兩組患兒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兒發生藥液滲漏以后,為對照組患兒用硫酸鎂溶液進行濕敷治護。具體的治護方法為:將紗布在濃度為50%的硫酸鎂溶液(由北京益民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0318)中充分浸濕,將其敷在患兒發生藥液滲漏的部位。定時向紗布上滴一些硫酸鎂溶液(1次/2 h),以保持紗布的濕潤。為觀察組患兒用冷敷法聯合喜療妥進行治護。具體的治護方法為:將紗布在溫度為25℃~28℃的生理鹽水中充分浸濕,將其敷在患兒發生藥液滲漏的部位10 min后,輕輕揭除紗布,在該部位均勻地涂抹喜遼妥(藥品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由德國路易坡大藥廠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10296),并輕柔地按摩該部位,以促進藥膏的吸收。每日治護4次。
治護結束后,觀察兩組患兒并發癥(包括靜脈炎及靜脈感染)的發生情況,對比其治護的效果(包括顯效、有效和無效)。
顯效:指治護6 h后,患兒患處紅腫、脹痛的癥狀完全消失,其該部位皮膚的色澤恢復正常。有效:指治護12 h,患兒患處紅腫、脹痛的癥狀消失,其該部位皮膚的色澤恢復正常。無效:指治護12 h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及患處皮膚的色澤仍未發生改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護,在觀察組患兒中,有31例(占64.58%)患兒治護的效果為顯效,有15例(占31.25%)患兒治護的效果為有效,有2例(占4.17%)患兒治護的效果為無效。該組患兒治護的總有效率為95.83%。在對照組患兒中,有19例患兒治護的效果為顯效(占39.58%),有19例患兒治護的效果為有效(占39.58%),有10例(占20.83%)患兒治護的效果為無效。該組患兒治護的總有效率為79.16%。與對照組患兒相比,觀察組患兒治護的總有效率較高,P<0.05。
接受治護期間,在觀察組患兒中,有1例患兒發生靜脈感染,其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2.08%。在對照組患兒中,有1例患兒發生靜脈炎,有3例患兒發生靜脈感染,其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8.33%。與對照組患兒相比,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的總發生率較低,P<0.05。
新生兒的皮膚薄嫩、血管壁薄、對疼痛的耐受性較差、對疼痛刺激的反應較大,且不能主動配合治護工作,故其在接受靜脈輸液的過程中更易發生藥液滲漏[2]。患病新生兒發生藥液滲漏可極大地影響其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對在接受靜脈輸液的過程中發生藥液滲漏的患兒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硫酸鎂溶液濕敷法是臨床上對在接受靜脈輸液的過程中發生藥液滲漏的患兒進行治護的有效手段。硫酸鎂溶液具有高滲性和脫水性,可有效地緩解其發生藥液滲漏部位出現的紅腫等癥狀,從而減輕患兒的痛苦。不過,單獨使用該藥對這類患兒進行治護的效果并不理想,患兒易出現靜脈炎及靜脈感染等并發癥。有研究人員發現,用冷敷法聯合喜療妥對在接受靜脈輸液的過程中發生藥液滲漏的患兒進行治療和護理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使用被生理鹽水浸濕的紗布對患兒的患處進行冷敷,可有效地促進其毛細血管的收縮,抑制組胺的釋放,從而達到緩解患處水腫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在患兒的患處涂抹喜療妥,可促進其局部血液循環的恢復,抑制參與分解代謝的酶發揮作用,從而達到抑制局部炎癥發展、幫助細胞間物質更好地保存水分、促進受損組織修復的目的[3]。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在接受靜脈輸液的過程中發生藥液滲漏的患病新生兒用冷敷法聯合喜療妥進行治護的效果顯著,可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減輕其痛苦,從而保障其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