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金手指、神話蛋白到CRISPR,從人們努力理解自身到試圖抗擊病痛以及對基因科技的未來預測,這是一本邏輯脈絡清晰、內容深淺兼備的生物學熱門進展科普著作。
作者王立銘是一個善于講故事的科學家,從孟德爾的“豌豆試驗”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轉合的文字講述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發展至今的一路高歌。人類怎么確定了DNA是遺傳物質而不是蛋白質?基因療法中,借病毒插入基因片究竟該如何操作?基因技術的前沿研究現狀達到了什么程度?……在這本書中,作者一一作了闡述。全書伏筆眾多,層層迭起,常常是一個重磅包袱抖完便緊接著出現另一個,讓讀者切身感受到科學研究的磅礴氣勢和能量。趣味和知識皆具,前沿與實用相融,王立銘所談內容深入淺出,雖非全然通俗易懂,但如若細品領悟后不禁會使人大為感嘆:這一切安排太奇妙了!
在科學的作用下,人們開始認識世界,在技術的推動中,世界正做著顯而易見的改變?;蜃哉Q生之際,因誤解、誤傳造成生命的無謂犧牲令人嘆惋。而科普并不僅僅要用“信、達、俗”的語句傳播知識,更是要用追求真知的科學精神、精益求精的技術態度和造福社會的人文關懷來感染讀者,讓前沿科學走入公眾視野被了解、支持。由回味歷史發展至展望未來生物科技,《上帝的手術刀:基因編輯簡史》打開了基因科學深奧的外殼,從分子層面出發對人類基因研究發展趨勢進行思考和解讀。2016年雨果獎獲得者、《北京折疊》的作者郝景芳說,這是一趟寫成小說的科學之旅。作為一本優秀的科普著作,其趣味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體現在留給讀者獨立思索的余地。該書很好地做到這兩點,在故事中有生命科學艱難的前路探索,有突破和狂喜、也有猶疑和后撤。人類始終帶著對生命的問題前行,而讀者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值得思索之處。
名家評述:
人類歷史上偉大、美妙的故事是科學講出來的。科學的故事宏偉壯麗、曲折深幽、驚悚詭異、恐怖神秘,甚至多愁善感,都遠超出文學的故事,這本書正是講述了這樣的故事。它打開了基因科學深奧的硬殼,用清晰生動的文筆,把人類認識生命奧秘的偉大歷程生動地展現出來,讓我們經歷了一次曲折而震撼的發現之旅,讓我們從分子的層面重新認識生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劉慈欣(2015年雨果獎得主,《三體》作者)?
不斷需要向領域外的人解釋基因編輯技術,因為困惑于如何脫離開晦澀的專業術語、在短時間內傳道解惑,所以自私地期待有懂行的科學家愿意跳出來布道。驚喜地拿到王立銘的書稿,作者果然是難得的會用“人話”講故事的高手。作為本領域的從業者,我可以津津有味地通讀下來,相信生命科學領域的專業人士和非專業的普通讀者,都可以通過這本趣味十足、深入淺出的好書,全面了解基因編輯領域甚至整個分子生物學科學史。
——魏文勝(北京大學教授,基因編輯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