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職場的變化
Nature封面:當計算機和機器人將在許多工作上取代人類。Nature雜志第7676期封面文章報道了科研揭示出了什么樣的工作未來,這些變化會如何影響科學家的職場。一篇新聞特寫文章探討了什么工作受自動化的威脅最大、去中心化的“零工經濟”能實現全球工作民主化的承諾嗎、什么樣的項目最能幫助工人為未來變化做好準備。一篇職業特寫文章具體地討論零工經濟,揭示自由職業機會如何重塑研究人員群體。此外3篇評論文章,從歷史角度分析了工資與生產效率的關系、提出應尋求新的社會經濟模型和教育革命、及當今時代與文藝復興而非工業革命更具可比性。
利用分子動力學模擬探測金屬塑性極限
Nature封面:一張錯綜復雜的晶格缺陷(位錯線)網絡,其運動使金屬鉭在壓縮下流動。Nature雜志第7677期封面文章報道了對金屬塑性的全動態原子水平模擬,涉及多達2.68億個原子,每一次這樣的模擬會產生大約2艾字節的數據。利用模型研究了體心立方金屬鉭如何響應超高應變率的變形。發現當達到一定極限條件時,位錯便不再能夠緩解機械載荷,而另一種變形機制“變形孿晶”則成為代替其動態響應的主要模式。他們還發現在這個極限條件以下,金屬的流動應力和位錯密度達到一個穩定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金屬就像一塊面團一樣可以被無限揉搓。
中子星碰撞帶來的各種發現
Nature封面:兩顆中子星并合的藝術想象圖,中子星并合會產生低亮度“千新星”。Nature雜志第7678期封面文章詳細描述了千新星。2017年8月17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處女座干涉儀通過引力波觀測到這樣一個事件——GW170817,大量裝置還在該事件中觀測到強電磁信號。科學家們因此收集到大量有關伽瑪射線暴的信息。經證實GW170817確實是千新星。科學家們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如雙中子星并合產生的X射線輻射,表明對一束高速物質噴流的觀測可能離軸;中子星并合產生了宇宙中大部分的重元素。
神經配蛋白調控星形膠質細胞形態發生和突觸發生
Nature封面:兩個3D打印的小鼠星形膠質細胞模型(橙色和灰色)。Nature雜志第7679期封面文章報道了星形膠質細胞研究進展。對于小鼠而言,一個關鍵因素是星形膠質細胞有能力表達神經配蛋白,該蛋白屬于細胞黏附分子家族,已知對神經元突觸產生作用。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神經配蛋白與神經連接蛋白互作,調節星形膠質細胞的形態發育,進而調節突觸密度和功能。當星形膠質細胞未表達神經配蛋白2時,大腦皮層興奮性突觸的形成和功能會受損。星形膠質細胞可能在一些疾病的致病機制中扮演一定角色。
神經科學:尋找新概念
Science封面:一個藝術家對神經科學共同體集體努力的解釋,以發展新的概念。Science雜志第6362期封面文章報道了神經科學的發展需要尋找新概念。神經科學的大多數主流概念都是在100多年前發展起來的,我們是否可以用過時的概念來解讀我們的數據?我們如何定義大腦區域,例如:前額皮質?什么是意識,什么使它不同于我們大腦中的許多無意識過程?為什么電腦現在缺乏意識,他們什么時候能獲得意識?空間和時間的概念對于我們如何看待世界是至關重要的。神經科學家應該重新審視大腦中這些概念的出現,并思考如何去研究它們。
凝縮蛋白復合物在染色體組織和凝聚機制中的機械化學動力作用
Science封面:凝縮蛋白沿著DNA移動。Science雜志第6363期封面文章報道了凝縮蛋白具有產生動態變化所需的馬達功能。當細胞分裂時,它們必須將兩米長的DNA包裝成整潔的小包裹——染色體。這種包裝是由凝縮蛋白誘導的。環形的凝縮蛋白抓住DNA,以一種環狀的方式擠壓DNA通過它的環狀結構。科學家使用單分子成像技術,展示酵母菌中的凝集蛋白依靠ATP水解,以每秒約60個堿基對的速度沿DNA雙鏈移動超過1萬個堿基對的距離。表明凝集蛋白的馬達功能可為染色體壓縮和維持結構提供重要驅動力。
天然和改造的鈣鈦礦
Science封面:一個靈活的有機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以實現高功率轉換效率。Science雜志第6364期封面文章報道了鈣鈦礦的研究進展。鈣鈦礦是在1839年發現的一種不尋常的鈣鈦氧化物礦物。鈣鈦礦晶體結構可以適應多種多樣的陽離子。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超過20%。無機鈣鈦礦納米粒子顯示出明亮的窄波段光致發光,在光電子學中非常有用。鈣鈦礦結構的可調性也使這些晶體對催化和電催化具有吸引力。方法的發展,包括高壓鉆石砧細胞和先進的光譜技術,幫助推動我們對天然和改造的鈣鈦礦的了解。
自然選擇影響了旅鴿基因組多樣性升降
Science封面:瑪莎(Martha),是最后幸存的旅鴿,1914年瑪莎終老于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Science雜志第6365期封面文章報道了旅鴿滅絕悲劇的原因分析。研究發現,旅鴿的遺傳多樣性在基因組中分布很不均勻。總體來看,旅鴿的遺傳多樣性遠比想象的要低,有些部分甚至比斑尾鴿還要低,這是因為自然選擇導致的。這個強大快速的選擇過程伴隨的是大部分突變的迅速喪失,導致了旅鴿整體的遺傳多樣性降低。面對人類干預下的突發環境改變,缺乏選擇原材料的旅鴿群體于是崩潰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