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質小韓在本期文章中帶給大家的是關于全球最美的釣場之一——新西蘭的海釣之旅。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新西蘭的釣場,那就是:魚超多,魚超大,海超美,人超贊!很多人都知道澳洲是海釣的天堂,卻很少人再轉戰到旁邊的新西蘭感受不一樣的瘋狂。在這里,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平時“出鏡率”奇低的島國。
“50條床單,20件長褲,20把短柄小斧,10件背心,10頂便帽,10口鐵鍋,4個木桶裝的煙草,一箱子煙斗,一條毛布加上一些糖和面粉……這些充滿歐洲中世紀味道的雜貨能換來什么呢?答案是全球前三的宜居城市——奧克蘭(新西蘭最大的城市)。
1840年,英國人用上述這些物品從毛利人手中以“海淘換購”的方式,換到了這片豐沃并充滿了奇幻色彩的土地。他們前往這里借助的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便是在奧克蘭港口隨處可見的帆船。
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思想的開放,新西蘭的經濟逐漸繁榮,港口里的帆船也越來越多,直到18至19世紀,歐洲各種戰爭炸開了鍋,而新西蘭的居民們依舊在這個“桃花源”中與世無爭地喝著羊奶,吃著牛肉,釣著魚。一直到21世紀,奧克蘭竟搖身一變成了“千帆之都”。
好了,我過度沉迷在霍比特人的家鄉,都忘記給大家介紹我們此行最重要的游釣行程了。此行我們一共有四位成員,分別是Jeffrry、Kevin、Jeff和我。本次行程一共五天,包含兩天船釣,釣點分別位于奧克蘭灣以及距奧克蘭市中心往北5小時車程的旺阿羅阿灣。途中我們還采用自駕的傳送方式去感受新西蘭沿途的自然風光。
第一天:奧克蘭灣的瘋狂真鯛Party
慢搖80~120g炎月敲底,外加快抽鐵板搜尋上層青甘,大家使用的都是剛推出不久的HAIBO雷霆慢搖輪和HAIBO神秘測試釣竿。在這里要劇透一下,我們的裝備在作釣期間真的是所向披靡,就連船長都不得不感嘆道:“Little tough reel(小而堅韌的漁輪)!”
我們從奧克蘭碼頭出海30分鐘便到達釣點附近了,船長Espresso非常有經驗,并不急于讓我們下竿,而是將船速放慢,眼睛一直在尋找一切有關魚群的蛛絲馬跡。傳統的追鳥、看風、觀潮我們都知道,但是這里的船長又多了一項技能,那就是追海豚!
不得不說這里的海太漂亮了,對于我這個土包子來說可是看傻了,到釣點魚都沒釣,對眼前的美景卻愣神發呆了5分鐘。在湛藍的海面上,海鷗在飛,海豚在跳,水面下巨物無數,這種感覺對釣魚人來說是難以言喻的!非要讓我來形容,那就簡直像是把一個嗜財如命的小矮人擲入了鼓山的黃金礦坑之中!而我們手中的鐵板就像阿肯寶石一樣,迎來一波又一波惡龍的襲擊(此形容源自奇幻史詩電影《霍比特人》)。
釣點水深大概在80~100米左右,真鯛咬鉤是在離底10米左右的水層。這里的真鯛體型大,體能好,再加上水比較深,所以顯得尤為暴躁。這里的真鯛不再是輕輕地啄餌,幾乎都是伴隨著來者不拒的深沉下頓!隨后它們就像一臺本田DIO(小型踏板摩托車)一樣開足馬力沖了出去,并不像金槍魚那樣快速,但是耐力十足。你能透過竿尖清楚地感受到真鯛用尾巴傳來的宣戰訊號,每一條真鯛都會陪你戰斗到出水的前一秒!
當天我們每個人都憋足了勁兒,不斷刷新自己的真鯛紀錄,在大家不斷擊掌慶祝并刷新戰績的時候,我的炎月釣組在離底20米的水層迎來了沉悶的一口!
揚竿刺魚,再補刺!在肌肉記憶動作剛完成而腦子甚至還沒有反應過來的的時候,剛剛那條咬鉤的魚竟然脫鉤了,只留下一臉茫然的我。我把釣組拉上來檢查才發現鉤子已經被掰直了,這時候的我在遺憾之中卻有一絲期待,因為我們知道,青甘來了!
我換上220克的快抽板,在同樣的水層作釣,突然又感受到了重重的一口。我的鐵板像是撞上了下沉的巨大鉛塊,竿子瞬間被拉彎至90°。我的腎上腺素開始飆升,我迅速暴力刺魚,再補刺,然后控魚,這時候我才反應過來自己本應該換上更大的輪子,因為手中的小雷霆一直在出線。我將輪子的剎車鎖死,再用手指包住線杯,然后一米一米地往回收線??墒沁@條魚一個沖刺至少又要出20米線。就這樣,我們來來回回僵持了10分鐘左右,它慢慢地被我的雷霆套裝馴服了。
而我當時就一個感覺,拇指要燒著了!
雷霆輪身的強度完全沒有問題,可是它畢竟是為了根魚而設計的輕型慢搖輪,而我拉起的這條大魚是至少有12千克重的青甘……朋友們可能還記得我之前寫過一篇關于東海游釣的文章,那次我們釣獲了很多真鯛,但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所謂的“爆釣”跟現在新西蘭的釣況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初戰告捷,揮師北上!
第二天:旺阿羅阿灣追尋大型青甘的蹤跡
旺阿羅阿灣是位于新西蘭北部的一個內灣,我們來到這里是為了追尋大型的青甘,當然這里也是全球最著名的青甘釣場之一。與前一天同樣美好的景色,大約一致的船程,但卻有截然不同的魚獲在等待著我們,想想都很幸福。
懷揣著第一天在奧克蘭灣作釣的期待和滿足,來到這里當然是準備迎接巨物的挑戰啊。我換上了HAIBO測試鐵板裝備,掛上了320克的快抽板,對于下竿的每一次晃板都充滿了信心……可似乎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近半天時間過去了,雖說我們釣到了超多的色彩繽紛的底棲魚以及一條小的“三牙”(就是我們戰袍后面印的那個“可愛”的小家伙),卻始終不見目標魚種大青甘。
船長也看到了我們眼中的焦急,開著釣船不停地去換點找魚。一晃神的工夫,已經到了下午2點左右,大家經過一天的戰斗已經略顯疲勞,都坐在船上休息補充體力,而我卻在心里和自己較勁,堅持著不放棄!
因為抽鐵板比較累,我每抽30米左右就得重新找底,所以對于深度的把控也漸漸不那么精確了。也不知道自己是抽了哪根筋,有一竿竟然多抽了5米左右,就在鐵板重新下落的一瞬間,鐵板突然出現一個停頓,然后我手中的漁輪便開始瘋狂出線了!我鎖緊剎車,收緊風線順勢刺魚,竿子瞬間拉成滿弓,輪子繼續吱吱地瘋狂出線。我興奮得大喊大叫,結果沒人理我,奇怪回頭一看,大家都齜牙咧嘴地在控魚了。我們相視一笑,異口同聲大喊:“魚群來了!”
旁邊的Kevin和Jeffery身邊銀光一閃,原來他們拉起了兩條2米多長的黃帶魚。Jeff是我們幾個人中最有經驗的,他讓我們不要理會上層細碎的咬口,而是要將鐵板快速降到帶魚群的下方,這樣就可以收獲捕食它們的青甘的攻擊。
說著,Jeff便中了全程最大的一條青甘。隔著大半條船,我都能聽到他輪子的出線聲。Jeff有條不紊地頂住了大魚的前幾波發力,一鼓作氣將它戰勝。上船后的大魚依舊活潑,可見遛魚的過程太短,還沒有消耗完體力,甚至幾次都要從我們的手里掙脫。
見此狀況,我們紛紛模仿下竿,發現效果果真如此。一連四條20千克左右的青甘出水,讓我們直呼過癮。一天的疲憊全被這幾條大魚卷去,留下的是源自這兩天的回味無窮的肌肉酸痛……
僅僅是這樣?當然不是,來這里怎么能少得了岸投作戰!
傍晚返航后,我們以竿為弓,鐵板為劍,站在淡金色的沙灘上向海浪下的精靈發起了挑釁。我們找到海邊有沖上來的碎石或者雜物的位置,這樣更有機會搜尋到礁盤。在這樣的釣點作釣,采用鐵板快搜和跳底都可以。我們站在浪花能觸及到的沙灘邊緣,每一竿都酣暢淋漓地遠投出去。鐵板快速下落,下沉5米左右到底后,剛一起跳便有小家伙前來迎接我的挑戰。這個小家伙的脾氣和淡水魚完全不同,這種暴躁的小家伙名叫Kawa(毛利語),也叫Mackerel Tuna,就是我們所說的鯖紋金槍魚。這種魚不像金槍魚那么好吃,但由于體能非常好,數量也最多,所以自然成為了我們在這片沙灘邊的最好玩伴。
接下來,Jeffery在一旁歡呼中魚,看他激動的樣子,我們圍過去一看,發現他釣獲的是來之前就心心念念的美麗魚種——蝴蝶魚。這種魚張開腹鰭,就像蝴蝶一樣美麗。
在新西蘭,魚獲個體只要大于法定尺寸,是可以適度拿回一些進行烹飪的。我們此行租住的是海景別墅(有質游海在每個固定路線均有不同的民宿選擇),因此我們自己在別墅里烹飪了大量的美味。Jeffery大顯廚藝,幾天下來,全魚宴不敢說,反正就是做法不重樣,每一餐都被我們吃得鍋底朝天。
在這里,不光有美味的魚,鮮美的牛肉和羊奶,最重要的是有新西蘭本地的酒莊釀造的美酒。無論是葡萄酒、香檳還是啤酒,總之打開每一瓶都有著味蕾的驚喜,伴隨著鮮甜可口的魚肉和唇齒留香的牛排,杯中美酒更加醇香耐品。
新西蘭的探釣之行匆匆而過?;爻讨?,透過車窗看著遠處青嫩丘陵中不斷鉆出的巨大杉樹,天空中陽光明媚卻不刺眼,回想海面上海豚跳躍嬉戲、海鷗戲水而水下卻是大物橫行的壯觀場面,仿佛天堂和地獄就在那海天一線間,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竿攻擊鐵板的是可愛的粉紅喵喵魚還是巨型青甘。
這種對未知的好奇以及對于巨物的期待混攪起來的味道大概就是海釣的無窮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