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風水庫,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山間水庫,位于臨川區騰橋鎮吳家村,距離撫州市區30千米。水庫始建于1957年10月,1958年5月開始蓄水。正常蓄水位99.5米,總庫容2225萬立方米,最大壩高23米,壩長480米。清風水庫于2007年11月進行了一次除險加固,于2009年9月完工,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養殖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由于之前開展了大規模的水面養殖,導致水質富營養化。為進一步提升和鞏固清風水庫的水質和生態,在省、市水利部門的支持下,前幾年在清風水庫啟動了“EPSB工程菌固化顆?!笨萍汲晒茝V應用試驗工作。
經過幾年的河道疏浚、水體置換和取締水面養殖等綜合治理措施,水庫的水質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基本保持在Ⅲ類或以上水平。2017年,由于治理到位,清風水庫被評為省級風景區。景區內湖光山色,景色宜人,空氣清新,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景區管理規范,屬于重點飲用水備用水資源保護地。水庫內主要對象魚種有鱖魚、鱸魚、青梢、紅鰭鲌、鲇魚等。經過多年的繁殖,水庫內育有不少大物,尤其是如鱖魚這般極難被網獲的魚類。由于水庫之前被人承包,故不對外開放?,F在,水庫已被政府相關部門收回管理,并開設了辦理年票釣魚的娛樂項目,因此成為了路亞愛好者作釣的好去處。
前幾日,聽聞有釣友在某水庫中路獲了大花鱖,令一直在撫河路亞翹嘴的我異常興奮。路亞這么多年,我路獲鱖魚的次數并不多,我只在2015年在河西水壩暴釣過波紋鱖。我用盡各種偵探手法才打聽到水庫的具體位置,結果發現這座水庫就是我2017年冬季探釣過的清風水庫。之前由于冬季氣溫低,我未曾釣獲花鱖,如今看到釣友上傳的關于花鱖的圖片,充分說明這個季節的魚已經開口了。我二話不說,邀上曾一起探釣的釣友小王直奔清風水庫。
清風水庫尋花鱖
由于我曾經探釣過這座水庫,因此對于釣獲鱖魚的點位心中有數,到達水庫后直接殺到一處巖石峭壁旁。單從水面上看,這里是個不錯的釣獲鱖魚的標點。但此處的水位并不深,最深處不過2米,且水下結構不多,屬于平緩上升型山體結構,在此種天氣條件下,結構中是否藏有鱖魚難以判斷。
對于路亞花鱖這種大體型的鱖魚,我并沒有太多的經驗,只通過網絡、視頻等略知一二,懂得釣鱖魚要用鉛頭鉤軟餌,用跳底的操作手法,但具體如何操作,只能自己在實戰中摸索總結了。
我和釣友小王組裝好釣具,掛上鉛頭鉤T尾釣組準備作釣。通往巖石峭壁釣點處有一段傾角約80度的土巖壁,土巖壁上有人為挖出的落腳點,但小王不敢通過這些窄得只能站得住腳尖的落腳點,所以他就選擇站在距離巖石峭壁30米外的平坦區作釣。我呢,則輕松地踏過土巖壁來到這塊大巖石峭壁區作釣。
我將路亞包放好,然后拎著獨節路亞竿向巖石壁攀爬。待找好一個站立點后,我將10克的鉛頭鉤T尾拋向一線水域。此處水位并不深,PE線只往前移動了一秒的時間,擬餌就已經到底了。我采用跳底的手法,操控擬餌一步一步地跳回來。經過幾個來回的觀察,我發現整個跳底過程中只有一個地方的水下擁有結構或者是樹枝障礙。作釣障礙區是我此次作釣的主要思路,因為鱖魚并不會像鱸魚那樣,出窩尾隨攻擊。鱖魚屬于性情較懶的一類路亞對象魚,只有把餌丟到它們眼前,且上下左右蹦達幾下,才能激起它們的攻擊欲望。起初的幾次作釣,我因為忽略了這個手法的重要性,作釣了近半個小時都沒有獲得咬口。之后作釣,我按照這樣的逗引手法操控,釣獲依然毫無起色,鉛頭鉤倒是掛掉了不少,難道是我的作釣手法還不夠精細到位?
這時,遠處傳來了小王的喊聲,我以為是他中魚了,趕緊爬下巖石過去一看究竟。結果發現他在淡定地作釣,喊我是擔心我的安全。我對此非常感動,但不得不承認他打斷了我的作釣思路,我只好先在土巖壁的旁邊找個位置休息一下。我一直靠著巖石峭壁作釣,雖然不害怕,但長時間站立雙腳確實是站累了。
我一邊歇腳,一邊思考著對策。思慮間,我發現土巖壁下的水邊矗立著一塊大巖石柱,仔細觀察石柱的周邊水域水色較深,左側有一堆亂樹枝沉在水底,石柱正前方或許是個不錯的藏魚點,我決定不去巖石結構區作釣了,而是作釣眼下的這塊石柱。
巖石柱上“釣青蛙”
我沿著土巖壁小心地爬下去,這塊巖石上剛好可以站一個人。我在巖石上站穩后,揮動蘆葉竿將擬餌拋向正前方五六米處水面,然后采用跳底手法一步一步地將擬餌收回來。作釣了三四個回合后,我發現這塊大巖石正前方兩米的水下總會卡餌,估計水底有著錯層的巖石或是有樹干橫在了水下。此時,我的腦袋里閃現出兒時釣青蛙的情景,我決定試試“釣青蛙”這一手法。
待鉛頭鉤沉底后,我拿著蘆葉竿原地一下一下地抖動。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鉛頭鉤一次一次地撞擊著水下結構,又一次一次地順利沉落水底。如此作釣了兩三分鐘后,水下依然沒有出現咬口。我操控擬餌開始往右邊橫跳,擬餌一直跳到岸邊都沒有獲得咬口。我提起鉛頭鉤,重復拋投的動作,不過這一次我加大了擬餌上跳的幅度,每一次上跳的距離都有七八十厘米,待擬餌沉底后再繼續大跳。我心想,在這里再堅持上跳十多分鐘,若依然沒有口就換點。
十多分鐘后,我的腳脖開始酸痛,這里雖然沒有大巖石峭壁那般緊張,但落腳點太窄了,站得時間久了雙腳依然很難受。我操控著鉛頭鉤左右來回跳動,就在我快要失去信心時,鉛頭鉤突然停住了。難道是卡在石頭縫里了?釣了這么久都沒有卡過餌,臨近要換點了還掛餌?我感到很惱火,就本能地向正上方的位置大力抽動了一下,結果手上瞬間傳來一股熟悉的感覺,改裝過的蘆葉竿尖往下點了一下。多次中魚的經驗告訴我,在這個巖石峭壁堅持了近一個小時終于有了回報,我中魚了!
我立刻繃竿拔魚。水下的魚兒被我徹底激怒了,大力掙扎起來。我對著小王大喊:“我中魚了,快來幫我拍個小視頻。”小王趕緊放下魚竿,來到離我最近的一處土巖堆旁打開手機開始錄制。
我的內心異常興奮,但面對此種魚情我倒是有點不淡定,我的小蘆葉被狠狠地拉彎了,握竿的左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與我在河西水壩對拔軍魚時的壓力一樣,“中鉤的難道是軍魚?”魚兒第一時間扎向水底左右橫躥,與軍魚的原地打樁有著明顯的區別,我確定中鉤的不是軍魚。1.2號8編PE線發出“嘎嘣、嘎嘣”的聲音,仿佛被水下的石頭刮著一般,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我趕緊調松泄力,降低身體重心,雙腳呈扎馬步狀態,雙臂伸直,雙手握緊釣竿開始艱難控魚。由于站立點空間太小,并不能移動或是轉身,我只能盡量控制著魚兒不往左側逃竄,因為左側邊上有不少亂枝,一旦魚兒闖入,就為搏魚增加了難度。我像釘子一樣釘在水面的巖石上,手握蘆葉與水中的怪物對峙。我的路亞竿竿梢不時地被水中的怪物抻入水中,再拔起時蘆葉就被繃成了一個90°的直弓。不過,我并不擔心路亞竿會斷,只擔心PE線扛不住,故而我又調松了泄力。紡車輪時不時地發出“吱吱”的走線聲。站在一旁的小王也異常興奮:“真過癮!看到了,看到了,好大一條大花鱖!”
障礙場中搏大物
此次搏魚真是障礙重重:因空間有限我只能扭動上身左右控魚;腳下就是巖石,我又擔心釣線被巖石磨斷;左側水下布滿了亂樹枝,是控魚時一定要避開的障礙區。我只與魚對壘了三分鐘,雙腿就開始發抖。我本想直起身來控魚,但只要一起身,竿尖的壓力就瞬間增加,我又不得不蹲下控魚。話說這根蘆葉竿真的很給力,腰力挺拔,竿尖堅韌,即使彎到90°角也照扛不斷。
鱖魚中鉤后并不會像翹嘴一樣往外圍沖擊,而是會在結構區周圍上下折騰。按照我以往的控魚手法,我會沿著岸邊將其拉至淺灘,但這一做法并不適用于此次作釣,因為這類的山體太陡了,我必須將其原地遛翻才行。三分鐘后,我再次將其繃出水面,結果它又往水下鉆去,不過此次下鉆的力度明顯弱了很多。我開始有意地將魚往腳下繃,雖然魚的力量被我消耗得差不多了,但當我將其拖至腳下,想要扣其大嘴時,它又掙扎著沖向水底,我只好放慢節奏再遛一會兒。
當我第二次試圖扣魚時,它又成功逃脫了。我又遛了一圈,這時它亮出了白花花的大肚皮。我雙臂展開,看準時機將其繃至腳下,然后左手迅速地扣住魚嘴,發力將其拽出水面。就在提魚的一瞬間,我清晰地感覺到鱖魚鋒利的牙齒扎進了我的指肉。幸虧出水的鱖魚掙扎力道不強,我才能順利地將其拖上岸,扣上魚扣。
突然,我聽到一聲低沉的“咕咕”聲,我下意識地環顧四周,并沒有發現任何動物的痕跡。接著又傳來一聲“咕咕”聲,原來是手中的大花鱖正全身炸刺,發出“咕咕”的聲音,這家伙正在向我示威呢!我頓時松了一口氣,再看自己的左手拇指虎口處,印著一排深深的牙印,而且微微滲出了血汁。我趕緊清洗了一下傷口,并用最原始的方式簡單地消毒,這家伙果然不好惹。
清理完傷口后,我擺開量魚尺測量魚體的長度,好家伙,體長62厘米。第一次釣獲花鱖竟獲得如此大的驚喜,我的內心沸騰了,我要把這一精彩時刻永恒地記錄下來。我發現我玩路亞的幾年里,每一個魚種的首竿紀錄都不錯,這條62厘米的花鱖創下了我的路亞鱖魚的紀錄。
小王見我釣獲了這么大一條花鱖,也是春心萌動,立刻尋找合適的釣位開始跳底作釣。從這里獲得收獲后,我又看中了對面庫灣處的一塊巖石崖區水域,該水域中間立著一根水泥電線竿,或許能讓我收獲新的驚喜。20分鐘后,我到達巖石崖區,將擬餌拋向位于水泥電線竿附近的水域,應用跳底手法作釣。經過搜索發現,只有水泥竿右側的水下有障礙,于是重點作釣位置就鎖定在此處障礙區。
果然如我所料,我在此處跳底釣獲了兩條小花鱖,兩次征戰清風水庫均圓滿成功,且創下了我的花鱖紀錄。通過此次作釣,我總結了一些作釣花鱖的心得,即找結構、活用餌、耐心跳。
“找結構”是第一步,這也是由花鱖魚的就食習性決定的?;Z屬于典型的潛伏攻擊型對象魚,和黑魚的習性差不多,只有將擬餌丟到它眼前,并反復挑逗它才會發起攻擊。如果沒有找到它們藏身的具體位置,像搜索翹嘴那樣作釣花鱖是很難將其路獲的。
那么哪些結構比較適合花鱖藏匿呢?大片的巖石峭壁,大橋下的亂石區,水中的亂樹枝、木樁、樹根,淹沒在水中的舊磚屋,水底的人為建筑,大壩兩頭的亂石等等,總結起來就是水中哪里會掛餌哪里就有可能藏身鱖魚。水面上的結構可以通過肉眼觀察確定,水面下的結構除需要日常的作釣經驗外還需要進一步的探釣才能獲知。
“活用餌”是指靈活運用擬餌作釣。作釣花鱖,首選擬餌是鉛頭鉤卷尾或T尾釣組,如果是重障礙區,也可以使用藏鉤釣組作釣。但是藏鉤釣組中魚效果并不突出,常常出現脫鉤刺不中魚的情況。花鱖就餌的特點并不是死咬住擬餌不放,而是將它輕輕地含在嘴里,若是鉤尖不外露,抽刺時就會出現魚口滑脫的情況。這樣不僅釣不到魚還會驚擾到魚,因此我并不建議釣友使用藏鉤釣組作釣花鱖。
其次,金屬VIB也是路亞花鱖不錯的擬餌,只要操作得當,手法到位,既能避免掛底,又能高效中魚。第三是長舌板浮水型米諾,長長的舌板既能撞擊位于水域底部的結構,又能在暫停操作后自動上浮,起到防掛的作用。其他款擬餌也能用來作釣花鱖,只是在障礙區作釣更容易造成損失。具體選擇哪一款擬餌要視作釣水域的結構地形而定,也要根據該水域中花鱖的攝食特點進行選擇。
“耐心跳”是指要定點、反復地跳結構。定點就是精準定位標點,也就是第一步所說的結構處。針對結構處,要反復作跳底運動,引誘深藏在結構里的花鱖出來攻擊擬餌。跳躍的方式可以是“青蛙跳”式,也可以是原地垂直上下跳。如果你能精準定位標點且標點就在腳下,那完全可以采用垂直跳,這種方式獲得的效果要比“青蛙跳”高效得多。所使用的裝備可以是較長的路亞竿,操作手法為反復刮底緩拖,重點一個“慢”字。這種手法當然也要配合使用比較柔軟的鉛頭鉤T尾釣組,因為只有這種軟餌才會出現很輕柔、很風騷的泳姿??傊?,挑選裝備就一個目的,就是為了高效、方便地作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