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曾在《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一詞中寫道:“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時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淺淺讀過,未能領會其中真意。直到來了湖汷,下了車后,日之所及,皆是綠意惹眼,天邊一片藍白色,風十分的輕快,心里一下變得極為安寧,頓時真真切切地體會到雖離家千里之遙,卻好似仍站在故土上的意境。

玉女山莊建于唐、盛于明,是一個以山林野趣為主要特色,文化底蘊深厚的風景名勝,歷史上一直都是達官顯貴、名流士紳所擁有的古代“名人會所”。玉女山莊整體布局切合周易八卦,山莊內谷深林茂、溪流不斷、環境清幽,留下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等眾多文人墨客的足跡,素有“江南園林第一園”“江南園林源頭”之美譽。玉女山莊有潭的絕妙、石的神怪、水的甘甜,唐代禮部尚書權德輿贊曰:“陽羨佳山水,以此為首”;著名詩人郭沫若游歷宜興,曾在玉女潭畔徘徊遣興多時,發懷古幽情,留下了“天下第一潭”的感慨。玉女山莊不僅以它的山林野趣和周易文化內涵成為旅游勝地,也以它天然攝影棚的自然景致,成為中央電視臺影視外景基地之一。


我的家鄉在廣西,那有綿延的群山、茫茫的林海、縱橫的溝谷,無不散發著一股粗糲之氣,走進玉女山莊時,只覺驚喜滿懷。當時是陰天,云從四面八方涌過來,似乎要下一場熱熱鬧鬧的雨,所以天色有些暗,這倒把錯落在山水間的碑亭、玉光閣等建筑映襯得好似丹青水墨揮而成般,自是說不盡的詩意,與我從前看到的景致大不相同。在玉女像前駐足細看了會,只覺得它隨時會在我面前幻化成仙子飛到九重天上去,帶我們參觀的小姐姐說,玉女山莊的名字便是由玉女在此處修煉的傳說而得,莊內有玉陽洞天和玉泉凝碧兩處主景,景色極佳,最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有著“江南園林源頭”的美譽。
說起煙雨江南下的園林,常人都會想到如溫婉佳人般的蘇州園林,卻鮮少人知道在這湖汷的僻靜之所,有一處依山傍水的山莊,它建于唐朝,有“陽羨山水地,此為首也”的美譽;到了明朝時期,它興盛起來,數不盡的文人墨客來此一覽其景,被譽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還著有《玉潭仙居記》,里面詳細記著了它的建筑歷史和園內景致,可見其對玉女山莊的喜愛非常了;當代詩人郭沫若也曾慕名到此游玩,在玉女潭旁徘徊多時且不舍離去,還發出了“天下第一潭”的慨嘆。
昔人已矣,舊景仍存。拾級而上,兩旁是怪石林立,還有株極大的紫藤,要是遇上紫藤花開的季節就好了,清風一吹,淡紫的花兒落下來,像是下了一場香甜的紫雨。到了略為平曠之地,兩邊翠竹青青,有一道以削開的竹竿為道制成的“水渠”,也不知源頭在哪,細細的流下,匯聚在一個小石缸里。這讓我想起了外婆家的兩口大石缸,石缸里的水也是這樣的山泉水,喝下一口,清冽而甘甜,媽媽種的梨樹就在“竹竿水道”的上邊,每逢春天的時候,梨花雪落,有些花瓣落到了水道里,順著水流時起時伏,我從水道的上邊跟著它一直跑,想看看它會不會掉到石缸里去。想到這,只覺得好似身處故鄉,親切之感涌上心頭。
再往上走幾步,周圍怪石撲地,又見一道極長的石狹,石狹內只能側身而過,抬頭可見一線碧空,這里便是玉陽洞天。玉女潭就在其不遠處,由于去的時候剛下幾場臺風雨,所以未能見其“真面目”,此時的玉女潭好像隔著一層面紗,朦朦朧朧的。小姐姐給我們看了平日的照片,真正好似一塊藍玉落在了山林間,難怪立于一旁的《玉女潭碑記》上說:“玉女一潭,更奇、更怪、更仙、更靈,尤非諸景所能媲美者。”下山時,有清清溪流從山間急流而下,時不時見到幾株鵝黃色的彼岸花,走過小橋后,回頭看方才走過的景色,竟生出許些縹緲之感,讓人覺得不真切起來。

經過一晚上的休息,在游覽張公洞的時候精神頭很足,天公也做美,一派好睛日。
張公洞之所以聞名于世,是因為張道陵和張果老先后在此修道。漢代的張道陵是道教徒尊稱的天師,他年輕的時候就在這里修道,后來才到江西龍虎山創立“五斗米道”,并且相傳早在唐代之前,張果老便在這里修道,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吃了盂峰山中的千年何首烏,這才騎驢仙去。
都說“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自打來到江南之地,似乎四處都可以瞧見荷花,不然就是賣蓮蓬的小販。一進張公洞景區,便見到一池開得正好的粉荷,好像剛剛從畫里摘下來,粉妝玉砌的,讓人心生憐愛。順著石階往上走,便到了一處洞穴,里面洞中有洞,九曲回環,越往低處走越是陰涼。令人心中稱奇的是到了深處一處開闊之地,滲人的寒意一下消失了,讓人覺得舒適無比,伸手還可以觸碰到洞頂上狀似棋子的鐘乳石,傳言這是張果老同別的仙君留下的棋盤,當真是無比玄妙。穿行洞內,只覺得忽高忽低,忽明忽暗,回到初入洞時見到的許愿池旁,這才注意到有一處明亮的洞口在高處,好像一塊黑布被撕開了一個口子,謂之“天門”,往上走便可出洞了。

出洞后,可聞靡靡道音,站在道觀前的觀景臺上,湖汷的矮房綠樹盡收眼底,一想到那么多的影視作品曾經在剛才走過的地方拍攝,心中又是另一番意境了。它曾是《笑傲江湖》中的魔教總壇黑木崖,山石殷紅如血,邪氣非常,如仙人白玉一般的任盈盈就在這里長大;它還是《射雕英雄傳》的取景地,亦正亦邪的梅超風在洞內練她的九陰白骨爪;它亦是《俠客行》中的俠客島……站在這,似乎刀光劍影的江湖就近在咫尺,身上也沾染上了一點江胡氣。
敲一下古鐘,伴隨著渾厚的鐘聲悠哉悠哉地下山,再到竹林深處漂流,去地下暗河劃船,出門后吃上一頓原生態的農家樂,喝下一口櫻桃酒,倒真是“此樂何極”了。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的內心就是一座城,你不是住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你是住在自己的心境里。城市只是你的內心折射:你柔軟,城市就柔軟;你剛硬,城市就剛硬;你開放,城市就豐富;你孤獨,城市就封閉;你熱情,城市就友善;你冷漠,城市就不近人情。倘使內心寧靜,那么無論在什么地方都會覺得悠然自得。
不知不覺間又踏上了返程之路,湖汶是帶不走的,但在那里所體會到的心境卻已悄然留駐心田,雖回到了遍布鋼筋水泥的紅塵中,亦有安寧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