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項長線工程,可以說,閱讀貫穿整個人生。培養孩子閱讀好習慣,讓他們漸漸愛讀書、會讀書,這是語文教育的主旨性要求。語文教育,如何幫孩子撒下“喜歡閱讀”的種子?下文,筆者結合自己的學習與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體會。
一、適時引“讀”,讓孩子體味閱讀的情韻
讀,應該是一種心潮起伏的活動,央視著名播音員曹燦年近80,仍聲如洪鐘、底氣十足,他說,“你在朗讀的時候啊,腦子里必須要有形象,比如我說一個山,腦子里面就要出現山……這個就靠你的想象,就是要‘動心’?!比绻處煹姆蹲x真正“動心”,那么,語文課堂何止是書聲瑯瑯。
1.范讀在先——聲情并茂,讓心靈跟文字一起震撼
毋庸諱言,如今的語文課堂,教師的范讀常常是不夠的,有時甚至是嚴重是缺位的。其實,要讓孩子喜歡閱讀,喜歡語文,教師的“下水”、身先士卒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黃山奇松》(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16課)教學中,筆者范讀第二自然段時,這樣引導孩子們:“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當然是……”讀這兩句時,要讀得平緩、清晰,如同導游指明景點的地址,觀察點一樣,要精神飽滿,明明白白;在讀“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時候,要讀得自然親切,讓孩子們“看見”黃山奇松的笑迎四方客的美麗姿態和美好心境。這樣的引領,孩子們自然會躍躍欲試,童心向往。
2.真情在場——親密合作,讓心潮隨情景一同起伏
可以說,語文是被情“左右”的學科,閱讀如能真正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那么,孩子們自然會進入角色,那種“讀”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溫熱情韻。
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23課)時,筆者采用了引讀方式,師生合作,演繹了一段生動的課堂時光。如,讀第三自然段,師引讀:“林沖轉身一看,只見來人——”生接讀:“挺著胸脯,歪著頭巾?!睅煟骸傲譀_尋思,莊客稱他教頭,想必是——”生接:“柴大官人的師父了……”師:“洪教頭全不理睬。柴進指著林沖對洪教頭說……”教師興致勃勃參與,孩子們專心致志應對,這樣的默契,語文課堂不再是我講你聽,而是其樂融融。
二、適量添“噱”,讓孩子體悟閱讀的風趣
“噱”,就是噱頭,就是添加一些吸引眼球的、生動有趣的內容。語文是“好玩”的,富有生活情趣的,這是語文課程的“獨到之處”,然而,很多時候,語文課堂成了“拼記憶”“做練習”的空間,陸紅兵先生曾惋惜地說,走進我們的課堂,孩子的靈性并未如我們所期盼的那樣撲面而來。那是因為,我們的閱讀缺少了“有趣”。
1.延伸,引入活水
啃本本,就是死讀書。多彩的閱讀,豈能隔斷生活的源頭活水?筆者認為,誘人的閱讀教學,是需要延伸,需要拓展的,所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就是讀書人的崇高境界。這種延伸,往往是意味深長的,情趣滿滿的。
如在教學《清平樂·村居》(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26課)時,筆者引領孩子們查閱豪放派詞人的資料,還與孩子們一起研究辛棄疾的起落人生:1180年,四十一歲的辛棄疾再次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時,在上饒建園林式莊園。他根據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辟田”的莊園格局,他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币虼?,他把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并以此自號“稼軒居士”。他主張北伐,卻屢遭彈劾貶官,只得避居村落,作詞慰藉。這樣的拓展,有利于消化文本,增長見識。當然,延伸也需要適可而止,不可增加負擔。
2.插曲,注入情趣
說書,是一門傳統的藝術。一位藝人,一張桌子,靜堂木一拍,演繹出一個個動聽故事。其中,少不了一個字:噱。說噱彈唱,是說書的四項基本功,教師,也應該有“噱”的功夫。這種“噱”的功夫,有時可以用一小段“插曲”體現。
在教學《輪椅上的霍金》(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0課)時,課文中霍金在輪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個手指會動,安靜地在電腦前工作上好幾個小時等等,這些“數據”,既驚人,又略帶傷感。此時,編一則順口溜,就會調節一下嚴肅氣氛:竹板敲,聽我表?;艚鸩坏昧耍?0年輪椅不動搖,三根手指打電腦,黑洞爆炸研究到,勇敢頑強帶微笑……閱讀教學,如果單單死扣文字,強聞博記,必然是毫無生氣的,缺乏靈性的。當然,這種“插曲”,只是一種小小的調節,不必要也不可能放棄教學目標,本末倒置。
三、適量展“演”,讓孩子體察閱讀的精妙
有教育行家將閱讀演化為“悅讀”,主旨何在?就是倡導閱讀吸引眼球,愉悅身心。通過某些小動作、小表演,促進閱讀理解,增強閱讀興致,不失為閱讀教學的一種好方法。
1.景在我身——振動想象的翅膀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有句名言:景全在我身。意思是說,舞臺上的一招一式傳遞著各種信息,揮舞一根鞭子代表策馬奔騰,一手拉弓表示射箭等等,換句話說,不需要過多的布景和道具。正如說書人,發出“滴個滴個”聲音表示騎馬而來等等。借鑒舞臺表演藝術,課堂上,教師也應該練就“景全在我身”的本領,并不需要像某些公開課,大弄擺設、大搞場景。
如在《莫高窟》(蘇教版五年級語文,18課)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孩子們一起“看”莫高窟的佛像和壁畫,課堂上,師生不時踮腳張望,不時駐足稱贊,不時凝神點頭,把莫高窟“精妙絕倫的彩塑”和“宏偉瑰麗的壁畫”“看個夠”,看得興致勃勃。這樣的讀,景在心中,印象深刻。
2.手舞足蹈——享受閱讀的妙趣
閱讀時光是一種曼妙的時光,現代人的閱讀應該無須黃卷青燈苦苦吟,讀到興致之處,可以朗朗出聲,也可以拍案叫絕,還可以手舞足蹈一番。
在教學《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蘇教版五年級語文,第14課)一文時,孩子們對這位蘇聯大作家高爾基的了解不是很多,為了加深印象,課堂上可以插入一個小環節:演一演高爾基欣賞兒子的花的情景,或坐或站,有說有笑,把這位偉人的音容笑貌展演出來,動作不大,真情傳遞,讓閱讀更加有生氣、有引力。
教育是一種引領,設法運用多種手段,巧妙架設各種階梯,讓孩子們漸漸喜歡上閱讀,這樣的閱讀教學,何止輕松,更有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