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工作千頭萬緒,同時受社會環境、家庭壓力及其自身心理的影響,致使農村中小學教師身體心理狀況不佳,教師對自身的職業幸福感下降。怎樣才能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文章將從教師、學校、社會三個層面做一些積極探索,以期尋求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探索 途徑 方法
人們給予教師職業太多的美譽,而真正走進教師這個職業,尤其是從事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后,才發現教師職業兩袖清風,教師工作千頭萬緒,同時由于受社會環境,家庭壓力及其自身心理的影響,致使農村中小學教師身心狀況不佳,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下降。那么怎樣才能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筆者將從教師、學校、社會三個層面做一些探索,尋求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途徑和方法。
一、從個人本身看
1.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追求完美的個性是我們每個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正是這種追求卻造成很多人內心的不幸福感。實際生活中的人不可能盡善盡美,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就使得我們要學會對自己寬容。很多農村中小學老師和我一樣一味要求自己完美,但在實際工作中卻經常感到力不從心。農村孩子大多留守兒童,他們在學習及行為習慣方面很差,平時又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很多時候教師的付出不可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常常使老師們感到自己的付出是白費。為了學生,我們傾囊相授,學生不但不領情,甚至還會唱反調。那一刻,內心中總覺得自己所有的努力片刻化為烏有。于是常常會覺得很累,職業的倦怠感油然而生,甚至覺得自己是一個廢無用的人,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對自己絕望。“要么改變現實,要么悅納現實。“如果對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現不滿意,人們通常就會想辦法去改變,但有時憑借個人之力也未必能夠改變,在這樣的時候,與其改變還不如接受。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因為人在工作中總難免犯錯誤,不要過多自責,因為誰都會犯錯誤。
2.理順復雜的人際關系
學校雖然僅僅是社會的一部分,但對教師而言需要面對的人際關系是極其復雜的,主要表現為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教師與校領導的關系四類。任何人際關系處理的不恰當,都會使自己苦悶煩惱,甚至影響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這也是造成農村中小學教師缺乏職業幸福感的原因之一。如何才能處理好這些人際關系?簡單來說就是尊重、理解、公正、互助。
尊重、理解、公正、互助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最起碼的要求,也是農村中小學教師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教師與校領導之間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都能秉持公正之心,互相協助,多一份尊重與理解,就多一份寬容與諒解,少一份埋怨與仇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得到和諧發展。學校作為社會的基礎組成部分,如果沒有了和諧的校園,就談不上有和諧的社會。
3.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受農村相對封閉環境的影響,農村中小學教師容易走向滿足于自己的一知半解,固步自封,利用自身積攢的知識經驗去從事日新月異的農村中小學教育,缺乏進取意識,對自己的職業缺乏長遠的規劃,導致自己難以跟上農村教育發展的步伐,對職業缺少幸福的體驗。
新時代的教師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教育資源開發的主體。要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真正發揮主導作用,讓自己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引領者,必須實現教師生命主體的持續健康發展。著名教育家成尚榮認為影響、決定幸福的關鍵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是人生有無目標;二是在目標邁進過程中展開自己的創造性。因此,不管初立講臺教師而言,還是在教育崗位上工作多年的農村中小學教師而言,既要樹立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又要創造性的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只有這樣才能夠掌握職業生涯的主動權。
二、從學校角度看
學校要在職稱評定、評先選優等關系教師切身利益的方面要公正、公開、透明,不能挫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而要讓老師們明白只有干好本職工作才是正道,讓踏實工作的人不吃虧。毫不客氣地說,在今天的農村中小學教師中出現抱怨和消極怠工的現象雖然不應該,但從另外角度來說,這都與領導的不公、不明、失察不無關系!
1.關心農村中小學教師身心健康。近幾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身心健康現狀不容樂觀。對每一位農村中小學教師而言,身體是工作的本錢,身體何談幸福。農村中小學校領導要關心教師的身心健康,每年組織教師進行體檢、建立農村基層教師健康檔案,做到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立足于農村中小學校現有的簡陋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活躍農村基層教師文化娛樂生活。農村中心學校的老師的生活本就單調,作為校領導應當想方設法開展多種多樣的文體活動。一來可以鍛煉教師們的身體,二來可以促進同事間的溝通交流,發展教師間、師生間、教師與學校領導之間的和諧關系。同時這也是一種宣泄壓力的方式,還可以培養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讓教師們在活動中體驗互助友愛,增加幸福感。
3.及時為學校教師排憂解難。對農村中小學教師來說,他們在生活中面臨的諸如子女上學、老人養老等方面壓力很大。當老師們有困難的時候,學校領導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這樣會讓教師有一種歸屬感,感受到學校這個集體的溫暖,他們就會感到幸福,從而以百倍千倍的干勁去從事農村教育教學工作。
三、從社會角度看
1.給予社會支持
在很多局外人的眼中,教師工作是非常清閑的,但每一位教師都很清楚,做老師其實很累,做一名農村基層學校的老師更累,他們起早貪黑,只是出于對學生的關愛及其對教師職業的深深責任感,讓他們在農村教育的那片土地上辛勤耕耘著。倘若這時家人、家長及其社會對他們多些支持和肯定,他們定會信心百倍。因此,從社會角度而言,整個社會應尊重教師職業、尊重每一位農村中小學教師,給予農村中小學教師更多的支持。
2.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
國家及其地方政府應當根據《教師法》的規定,改善農村中小學校的教學環境,解決農村中小學教師反映強烈的待遇問題,完善保障制度,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 ,穩定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
當我們的社會能夠支持教育,尊重教師;當每一所農村中心小學校的領導能急教師之所急,想教師之所想;當每一位農村中小學教師把農村中小學教育當做自己的事業,全身心投入,積極進取,那么農村中小學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會充分體驗到作為教師的幸福感,農村中小學教育必將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