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七到九學年段對初中作文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教師 要多角度觀察社會與生活,抓住特征進行有創意的表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能夠享受到作文寫作的快樂。盡管初中作文教學有了巨大的變化,但從學生習作狀態來看,問題還是比較多,諸如心態不純、素材不足、技巧不全、感悟不深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如何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初中作文課堂靈動快樂是值得所有初中語文老師認真研究的熱點問題。
一、精致題目,綱舉目張
1.貼近生活,激發情趣
作文難寫,其實不然。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在于無所適從,興趣不濃。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只要感興趣,身心的投入便是全面徹底的。題目一定要精致,要讓學生感興趣,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他們有話說、有素材寫。根據部編教材的作文訓練體系,作文題目也要講究梯度。七年級學生剛剛步入初中,應選擇兒童化的作文題目,比如“我心目中的一所中學”“童年二三事”“親愛的老師, 您好嗎”等題目;八年級學生個性張揚幻想獨立,題目選擇應該體現“小大人”的心理,比如選擇“我終于明白了”“這件事我真的好后悔”“我的校園生活”等題目;九年級學生處在青春期,有一定的自主思維能力,作文題目的選擇應該有一定的思想和思維深度,比如“我終于成功了”“放飛我的心靈”“我要擁抱世界”“媽媽,我多想對您說”等題目。題目設計精美,學生就會產生寫作的沖動,情感和思維更加活躍。
2.落實主體,放飛心靈
初中學生受當下社會環境的影響,情感思維和接受新思維的能力不斷得到加強,所以初中作文教學務必要立足學生終身發展, 落實學習主體責任,讓學生能夠在習作中表現自我,說真話表真情,千萬不要引導學生進行情感粉飾,推崇作文造假,要讓學生在習作過程中抒發情感,凈化心靈,培養人文情懷和生命價值。比如教學完部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以后,根據習作指導“表達觀點要清楚”的習作要求,我們可以安排一次針對互聯網利弊的習作訓練。 課前布置學生利用網絡廣發收集信息,課中讓學生利用話題,暢所欲言發表個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表明思想立場。經過討論后,學生們對互聯網使用的利弊有了更深的認識,老師以“互聯網,讓我歡喜讓我憂”為題,要求學生撰寫一篇議論文。同學們經過了討論,心中有底筆下有據,寫起來比較得心應手。通過這個活動學生的寫作思維得到了鍛煉,自主表達個性創新能力得到加強。
二、厚積薄發,下筆有神
1.廣聞博覽,厚重底蘊
語云: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閱讀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渠道,閱讀可以把書讀薄、把筆讀尖、把人讀厚,博覽群書因而會得心應手。 初中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閱讀面不夠廣泛,加上老師不能引導學生很好地利用新媒體進行有益地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很小,閱讀面扁平,習作思維被認為禁錮,學生無法將閱讀和寫作有機融合。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從興趣出發,廣聞博覽,拓展閱讀渠道,多元開展悅心悅讀活動,從而厚重底蘊,為習作引進源頭活水。
2.尋章摘句,豐富素材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名言警句、經典詩句,名篇佳作” 的精彩文句隨機筆錄摘抄,形成讀書摘記,為自己的作文積累素材,豐富寫作資源。這樣做,不但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更能夠創設作文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妙語連珠、讀書筆記、成長腳印、剪報等實踐活動中展示自己的風采,以激勵學生保持素材積累的興趣。
3.走進生活,汲取營養
初中學生面臨青春期,對世界充滿好奇感求知欲,對人生和社會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敢于表達自己的個性想法,期望個性自由和自作主張,不喜歡受到約束。但是他們的社會閱歷比較差,視野和眼界比較狹窄,思維比較狹隘,這些禁錮了他們的積極性和思維張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歸生活、觀察生活,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素材和情感,培植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和責任,把生活作為作文的基點和切入點。比如,部編教材非常關注生活化作文教學,在七年級第一單元就設置了“熱愛生活,熱愛寫作”作文指導板塊。
三、拓展渠道,開放訓練
部編教材選編的文章幾乎都是文質兼美的經典力作,是學生學習寫作的精美教材,我們必須利用好這個基礎性的教育資源。 同時需要開辟多種作文教學資源,開放學生的訓練空間,強化技巧指導,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聽說讀寫都著眼與作文教學。首先可以聽賞范文。可以選擇文本或者課外的經典名篇的誦讀錄用,讓學生欣賞美文誦讀,激發寫作興趣,激發寫作內驅力。其次,可以引導學生在口語交際中進行作文創作訓練。比如,教學部編教材九年級《明月幾時有》以后,可以開展一個即興習作訓練,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敘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中秋賞月活動,課后要求學生寫成小短文。再次,可以通過大量的美文閱讀或者學生的好習作來引導寫作。 最后還可以采取片段訓練形式來促進作文寫作。當然部編教材中的擴寫、仿寫、續寫、縮寫等開放式練習,都是進行習作訓練的好教材。
當然,我們在認真做好上述三個方面的作文教學指導之外,還需要高度重視作文評價對作文教學的重要作用。總之,我們必須著力解決作文難的問題,要從多個渠道開展作文教學指導,不斷落實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大膽實踐快樂嘗試,真正走出一條作文教學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