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民
摘 要: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品空心化、龍頭企業缺乏等問題成為制約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嚴重瓶頸。需要結合產業發展實際適時調整原有政策、出臺新的政策,為我國基礎軟件進入信息化新時代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回顧外國和我國基礎軟件行業政策、法規的發展歷程,總結了主要特點、規律,并在分析我國對基礎軟件的差距和問題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基礎軟件;政策;布局;建議
中圖分類號:TP3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6-0031-02
工業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長在2018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中講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是謀劃好新時期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大計的時代坐標和科學依據。我國在完善基礎設施、豐富人力資本、完備產業體系、廣闊市場空間、高效動員體制等方面形成了突出優勢;安全可控意識不斷增強進一步推動國家層面對基礎軟件的重視。信息安全作為非傳統安全因素,已與各國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文化安全共同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1 基礎軟件行業政策、法規發展回顧
基礎軟件作為軟件產業的基本組成部分,處于軟件產業鏈的上游環節,是全球軟件產業競爭的焦點。為搶得發展先機,各國紛紛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為基礎軟件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力爭在全球軟件產業競爭中搶占制高點。從世界范圍看,無論是美國、歐洲、日本等軟件產業發達國家和地區,還是后起之秀的印度,其持續、穩定和行之有效的軟件產業政策、法規均給予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我國已形成比較完整的促進基礎軟件產業發展的國家產業政策體系,主要表現為:國務院出臺促進軟件產業發展的全面性、綱領性政策;國家部委單獨出臺或聯合發布行業性、領域性政策或實施細則等。
在發展的主要特點、規律方面。一是國家政策法規高度重視對基礎軟件行業技術創新的引導和扶持。對軟件行業而言,技術的創新和進步是企業生存的源動力,但由于技術的創新需要建立在企業大量的研發投入成本之上,因為前期的研發投入太大和時間太長,導致企業從事基礎軟件研究的積極性不大。因此,各國的政策非常注重對軟件技術創新的引導和扶持,通過財政專項、稅收優惠等手段來提升企業技術研發的積極性。如美國建立起包括聯邦政府科研機構、企業、高校及其他非營利機構在內的研發體系;日本經濟產業省負責推動開源軟件國產軟件發展,目標領域主要是操作系統、中間件、開發工具、桌面基礎設施,具體開發和推廣工作主要由日本信息處理推進協會(IPA)開展,從政府層面直接推動基礎軟件的研發和創新。二是政府采購政策成為拓展基礎軟件市場的重要手段。在基礎軟件行業的發展過程中,除了軟件人才的培育、軟件技術創新的發展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對軟件市場的拓展,要以應用帶動技術的創新和產業的發展。政府采購政策就是從政府層面出發,加大對國產軟件的采購力度,通過擴大軟件的應用需求,拓展廣闊的軟件市場來達到促進軟件產業發展的根本目的。
2 存在的差距和問題分析
產業政策在一個國家產業發展中最重要的作用莫過于保證國內市場處于有序良性的競爭狀態,制定競爭規范,避免市場壟斷狀態。我國的軟件服務業產業政策在優化市場結構、規范市場行為、鼓勵技術創新、推動內需拉動軟件服務業發展、推動軟件服務業合理布局以及產業集聚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但是面對著高速發展的軟件服務業,我國軟件服務業的產業政策在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與國外對比還存在差距和問題。
2.1 政策組織層面
在支持基礎軟件產業發展方面,國務院及各部委分別出臺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為基礎軟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但從政策和管理層面分析,目前,我國缺乏國家統一層面的軟件產業戰略,各部委支持的有關基礎軟件產業領域的項目關聯度不高,部委之間有關針對基礎軟件產業的支持項目的工作體系與工作渠道相對獨立,造成項目的重復投資及重復布局。
2.2 政策執行層面
2003年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規定“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這些為國產基礎軟件進入政府市場提供了法律支持,后續的軟件正版化工作也提及了支持使用自主知識產權軟件。但迫于世貿框架下對于強制使用國產基礎軟件的限制,政府采購和軟件正版化工作具體實施細則的缺失,同時在操作層面上,自主創新產品的認證確實比較困難,加之用戶對國產基礎軟件品牌認知度不足,政府采購、企業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等對于基礎軟件產品的投入大多成為了國外基礎軟件企業的訂單。有的地方采購外國軟件的比例高達97%,有的地方甚至將未來幾年的政府辦公軟件都確定為一家跨國公司,國產軟件大有被排擠出局之勢。盡管在有關部門的關注和公眾輿論的強烈呼吁下情況有所好轉,但仍不能令人滿意。
3 政策建議
3.1 建立開放的國產基礎軟件支撐服務平臺
國產基礎軟件平臺目前僅是個尚需不斷完善的概念,應用也僅限于幾個試點,所以務必建立開放的標準體系,吸引國內各獨立軟件開發商和國外的獨立軟件開發商及工具廠商,才能讓國產基礎軟件平臺的市場地位迅速確立起來。為此,要加大對軟件知識產權的研究,建立、健全我國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同時針對開源軟件,盡快建立適合我們國家國情的開源軟件授權規則,為基礎軟件產品的研發企業和用戶解決知識產權方面的后顧之憂。最后,要增強基礎軟件平臺的通用性,使得有更多的應用軟件基于開發,通過應用配套來帶動產業發展。
3.2 確立大企業戰略,提高基礎軟件行業的市場競爭力
目前我國基礎軟件企業數量約40家,企業規模普遍較弱小,大部企業員工數量不超過300人,年銷售額普遍在千萬元級,競爭力較弱。在“十三五”期間,我國要集中力量,有選擇性地重點扶持幾家企業,在投融資、并購重組、國際化等方面制定相關細化政策,加快龍頭軟件企業的形成。盡快推動出臺關于“采購政策”的實施細則,爭取在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辦公套件等領域,推動跨地區重組并購的實質性進展。對企業兼并重組在信貸方面給予支持,擴大企業授信額度,創新金融信貸品種。支持企業上市。對上市培育對象加強分類指導和全過程跟蹤服務,對企業改造和上市過程中各種手續辦理開辟“綠色通道”,支持大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
3.3 產品體系的布局
產品體系布局是指,在支持的細分領域方面,要由以往各個領域分散支持向對少數幾個核心領域集中支持的方向轉變。在我國基礎軟件市場上,操作系統、數據庫和辦公軟件市場已較為成熟,形成了國際IT廠商壟斷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同時隨著產業服務化趨勢愈加明顯,在產品布局方面,對單一產品的支持也要向對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支持轉變,通過硬件平臺與硬件綁定、基礎軟件與應用軟件的整合等方式,提高我國一站式服務的水平,從而通過應用帶動產業發展。同時,還要緊緊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目標,重點支持基礎軟件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軟件、工業軟件、數字內容軟件的研發和產業化。
4 結語
綜上所述,基礎軟件行業在具有高附加值特點的同時,也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等高智力投入,前期的研發投入成本較高,時間較長,需要大量的資金加以扶持。各國都很明白基礎軟件行業的這一特點,因而軟件投融資政策成為軟件產業政策體系中重要的環節,也逐漸成為推動軟件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總體國家安全觀干部讀本編委會. 總體國家安全觀干部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倪光南.信息安全“本質”是自主可控[J].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3,(05):18-19.
[4]謝少鋒.可靠性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