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萍
【摘 要】本文總結了信息化教學設計和傳統教學設計的區別,提出高職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原則和基本內容,構建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自主學習模式。幫助同仁提升信息化教學設計水平,提高高職護理醫學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字】醫學基礎課程;信息化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 R4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457(2018)04-0115-002
Discussion on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Design of Medical Basic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
CHENG Xiao-ping
(Hu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ogan Hubei 432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radi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basic content of informationized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the medical basic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and constructs an autonomous learning pattern for informationized instructional design. Help colleagues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basic courses.
【Key words】Medical basic courses; Informationized curriculum design當前我國信息化教學成為基本國策,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高瞻遠矚地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為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適應和滿足信息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使畢業生更有效的占領人才市場,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是唯一出路,加快推進教學信息化建設是重要舉措之一。
為了更好地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改造課堂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為社會輸送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教育部決定以信息技術為突破口,加強面向全體學生的操作技能訓練和面向全體教師的教學能力訓練,通過“以賽帶學”、“以賽帶培”“以賽帶訓”的方式,堅持全員參與重點選拔,從而達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的目的。首先,面向學生舉辦每年一屆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其次,面向教師舉辦每年一屆的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這些措施有力地推動了信息化教學的發展。
信息化教學:是在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方法實現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協作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現代教學形態。
1 信息化教學設計和傳統教學設計的比較
信息化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優化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運用信息技術解決重難點問題或完成特定教學任務。作為職業院校還應體現“做中教、做中學”特色。信息化教學設計和傳統教學設計的比較如下
2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原則、基本內容
2.1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原則:
2.1.1 以學為中心,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2.1.2 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支持學習
2.1.3 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為主線,倡導合作學習
2.1.4 強調多元評價,特別是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2.2 高職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
教學分析(內容定位、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教學實施、教學反思四個部分。關鍵在教學實施階段突出巧妙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
3 高職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的構建
通過探索,總結出高職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自主學習基本模式:課程開發→課前學習→課堂內化→測試與反饋→課后拓展。下面以護理藥理“鎮靜催眠藥”信息化教學設計為例加以說明。
3.1 課程開發
教師選擇教學內容,確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為“能熟練描述鎮靜催眠藥中常用代表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和用藥護理知識;具有正確執行該類藥物的處方、醫囑進行用藥監護和用藥咨詢的能力”。教師搜集并制作微課、課件、動畫、習題等網絡學習資源,發布在學習平臺上。
3.2 課前學習
教師布置課前網絡學習任務,學生登錄平臺自學,觀看微課、課件、完成學習檢測。通過課前學習診斷學情:苯二氮卓類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和用藥監護理解有欠缺!
3.3 課堂內化
教師根據課前學習情況進一步明確教學難點,優化課程設計。在高職護理醫學基礎教學中,多以臨床案例引導創設問題情境,通過適當的信息化手段的運用,突破教學重點。在整個課堂學習中,營造一個學生興趣高漲、合作探究、分組展示的學習氛圍。比如本次課的教學重點為:鎮靜催眠藥苯二氮卓類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苯二氮卓類的不良反應及用藥監護。教學難點為:在催眠方面,鎮靜催眠藥苯二氮 卓類與巴比妥類的特點比較。課上學習分為“引-探-辯-究-競-評”六個階段。教師首先根據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兩個病例,提出三個問題引入課題,激發學生興趣。然后學生通過分組實驗探究,拍照實驗結果上平臺討論;觀看微課,課堂答辯;查閱文獻,現場連線等手段分別解決這三個問題。最后設計一個闖關游戲,進一步內化新知。整個課堂以臨床案例為引導,以一系列問題為導向,借助一系列信息化手段引導學生分組探究,合作學習,以實現“做中學、做中教”。
3.4 測試與反饋
網絡平臺檢測做到了及時反饋,教學效果好。
3.5 課后拓展
為了進一步鞏固課堂理論知識,課后布置拓展學習任務,查閱文獻學習、到社區、醫院調研、宣教等,實現學以致用,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4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誤區
4.1 教學設計方面
教學設計包括確定教學目標、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情選擇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預測教學變化等內容。教學設計要克服學生自主學習服務于形式,教學策略照搬照套不具有課程特色等問題。
4.2 教學實施
課堂教學以解決問題突破重難點為主,教師課堂引導作用不能弱化,不能將課堂教學變為展演、追求好玩有趣喧賓奪主,達不到教學目標。
4.3 技術層面
信息化教學手段要合理運用,特別是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運用是必需的。要克服為信息化手段的濫用,新技術老課堂或為技術而技術的傾向。
將信息化教學設計融入到高職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構建信息化教學的基本流程和教學新模式,深化高職護理教育改革,順應了“互聯網+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中央辦公廳.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2020年)(中辦發[2006]11號).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技[2012]5號).
[3]魯昕.在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閉幕式上的講話.2014.
[4]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
[5]李曉麗,李蕾,徐連榮,牟智佳.虛擬學習環境支持的課程教學設計及應用成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9-122.
[6]姬琳.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分析一基于2013年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數據統計.職業技術教育,2014(1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