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人
“蟹肉上席百味淡。”螃蟹味美,世人皆知。它還有多個不乏風味的別稱,如“郭索、橫行介士、無腸公子、菊下郎君”等,頗堪玩味。
“郭索”原指螃蟹爬行貌,亦指其爬行時的聲音,后代指蟹。揚雄《太玄》言:“蟹之郭索,心不一也。”周密《齊東野語》載:“蟹處蒲葦間,一燈水滸,莫不郭索而來,悉可俯拾。”譚嗣同《菊花石秋影硯銘》:“郭索郭索,墨聲如昨。”并附自注:“池有半蟹,其半掩於葉,名之曰秋影。”頗有雅意。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介士”通常指武士或耿介正直的人,也可指螃蟹。古代武士多有盔甲,而螃蟹有殼,如士兵披甲。和“橫行”搭配時,則專指螃蟹。《西游記》里孫悟空跟蹤牛魔王,來到碧波潭萬圣龍宮,化身為螃蟹,就自稱“橫行介士”。
葛洪《抱樸子》言:“稱無腸公子者,蟹也。”陳與義有詩曰:“但見橫行疑長躁,不知公子實無腸。”螃蟹雖曰“無腸”,其實是有腸子的,只是不明顯。蟹臍內壁中央那條黑色隆起物就是腸子。因螃蟹除食魚蝦和一些水生昆蟲外,也愛吃動物腐尸,故其腸子呈黑色。
民諺曰:“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賞菊吃蟹,既應景又風雅,故螃蟹又名“菊下郎君”。古人云:“不是桂菊蟹,如何能好秋。”
螃蟹有八只腳,江浙滬一帶老百姓,稱其為“八只腳”“八足”。吳方言歇后語:“飛機上掛螃蟹——懸空八只腳”,諷刺“客里空”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