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征
在水分、溫度、激素、血氧濃度等因素作用下,痛風患者經常在夜間突發足痛。
機體缺水。睡夢中機體處于相對脫水狀態,尿酸濃度升高、結晶沉淀,誘發痛風發作。為避免起夜影響睡眠質量,痛風患者白天要多喝水;保持臥室濕潤;還可在床頭放杯水,以便感覺口渴時隨時飲用。
體溫降低。睡眠中機體新陳代謝率進入低谷,體溫相對較低。溫度的下降使得尿酸鹽的飽和度降低,更容易發生沉淀。因此睡眠過程中注意保溫,尤其是肢體遠端。
午夜激素分泌減少。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有效預防痛風發作、改善發作時癥狀。但皮質激素的分泌量規律性地變化,午夜0~2時最低,3~5時開始上升,至早晨6~8時達到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午夜分泌減少,痛風發作有了可乘之機。
打鼾導致缺氧。打鼾嚴重的痛風患者,伴隨著反復出現的呼吸暫停,嚴重時,會造成機體血氧濃度降低,為此,機體核苷代謝增加。結果體內卻產生了大量嘌呤,嘌呤的代謝終產物正是尿酸,導致尿酸濃度過高引發痛風。可以選擇側臥位或半俯臥位,抬高床頭或枕頭,保持鼻腔通暢;超重、肥胖患者應進行減肥改善打鼾癥狀;對于符合指征的患者可選擇佩戴矯治器、接受手術和經鼻持續正壓通氣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