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牛
所謂“宰肥鴨”,其實,就是乾隆及和珅等人密謀制定的一個故意對貪官“先縱后懲”的辦法,即明明發現某地方大員有貪贓枉法行為,卻故意佯裝不知,任其發展,當其貪腐達到一定數量時,突然出重拳,打他個措手不及,查抄、籍沒其家產。因而,在清人筆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和珅“大抵擇賄賂最重者,驟與高位,高宗(乾?。┕讨捌淙私鸺肉?,貪聲亦日著,則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查抄逮治,法令森嚴,高宗已默許之。而其他貪官墨吏,期限未至者,聽其狼藉,未至不過問也。綜而計之,每逾三歲,必有一次雷厲風行之大贓案出現。此雖高宗之作用,實和珅之揣摩工巧,適合上意也。”
這種“宰肥鴨”的辦法,乾隆自然非常滿意和欣賞,樂見其成,一來滿足了一己之私,有源源不斷的銀兩供自己和三宮六院用度。二來嚴懲了貪官污吏,震懾了百官。然而,該“宰”誰,不“宰”誰,“宰”到何種程度,這全憑乾隆的好惡,頂多再加上和珅等幾個近臣的意見,隨意性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大凡貪官污吏,特別是督撫大員,哪個不是“官油子”,不是趨炎附勢、投機鉆營之輩?他們知道,要避免自己被“宰”,就要“搞定”皇帝,而要“搞定”皇帝首先要“搞定”和珅。而這些以督撫為首的地方大員絕不可能掏自己的腰包,他們會層層攤派,也乘機大撈一把——不顧百姓死活,一個比一個貪贓枉法,巧取豪奪,拼命搜刮財富。
“懲貪”與貪風并存,最終養肥了身邊的“大老虎”和珅,鬧出“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歷史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