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興欽 林貴
摘 要:本文總結松材線蟲病對興業縣入侵的發現、調查、鑒定和控制過程,對防控采取的方法和效果,提出對該病害加強治理的思考。
關鍵詞:松材線蟲病;松材線蟲;發生;鑒定;除治
中圖分類號:S7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6-0242-01
松材線蟲病是由松材線蟲入侵、寄生在松樹體內之后引起的一種病害,也曾稱松樹萎蔫病,是世界聞名的毀滅性病害之一。根據楊寶君1989年在《松樹萎蔫病防治》一書中介紹,當時在我國局部地區已經發生。
1 松材線蟲病對興業縣林區的入侵與發現
21世紀初,松材線蟲病已經由鄰省侵入廣西梧州、桂平市的局部林區,玉林市當時尚未發現該病害。玉林市興業縣桂東松材線蟲的發生區域直線距離超過100km。由于興業縣與桂東疫區間,完全沒有馬尾松林連貫,更多地區是被桉樹林地所隔離,大家對這一病害入侵興業縣的意識比較模糊。而2015年春節期間,發現興業至南寧高速公路沿線的馬尾松林有分隔較遠的單株枯萎。這一帶松林并沒有桂東發生區的樹木高大、密閉度也不太高。森防人員首先辨別到該地發黃植株與通常被火燒死的有明顯區別:一是單株出現,沒有成簇、成片;二是枯萎的針葉色澤與火燒的有區別:這些植株上的針葉為紅黃色,不同于火燒的焦黑帶枯黃的顏色。同時,從發現單株枯樹開始,僅僅兩三個月時間,死亡植株迅速出現,全部不是連貫成片,而受馬尾松毛蟲危害的松林則是整片發生改變。發生區沿著高速公路兩側分布,首先見于石南和心山兩鎮。由于病株外觀和在林區分布方式與松材線蟲病發生區的情況極其相似,引起林業管理部門注意,于是在病區采集標本進行送鑒。
2 松材線蟲病的鑒定
為了確定馬尾松枯萎的原因,2015年春在興業縣石南、山心鎮各主伐一株高度6-8米剛剛枯萎、松針尚未全部枯黃的植株,在樹梢直徑8cm處、中段及靠近地徑各割取厚約5cm的木段作為鑒定材料。帶回實驗室后分別對六個樣本進行鑒定:先分別將各份標本切成薄片和碎粒;在漏斗下方放置紗布,把木片碎粒放入漏斗內,再加入常溫蒸餾水浸過木屑,漏斗下插入橡皮管并加夾防止漏水。浸泡、靜置24小時后,將膠管內下方的浸漬液流出,裝入3支離心管內,經天秤稱重,各管重量相差不應超過0.2克,隨后放入醫用高速離心機內并蓋好,由“0”逐級加速至高速約1分鐘,然后逐級減速歸“0”;用帶針頭注射器抽去離心管內上層清水,觀察管底是否有渾濁或淺白色幼小纖維狀物體,如有,多是線蟲;再吸管將管底水吸取一滴,先后在低倍、后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如發現游動不定的線蟲后,可加蓋上載玻片在酒精燈火焰上方左右晃動數次,湯死線蟲,再行觀察。鏡檢結果均在上述六個取樣標本中,同時發現有長短不一的線蟲。經查對文獻,大部分為松材線蟲Bursaphelechus xylophilus Nickle和擬松材線蟲B. mucronatus Mamiya et Enda;前者為病原線蟲,后者為分布廣泛的寄生線蟲。松材線蟲雌蟲尾部為亞圓錐形,末端鈍圓,而擬松材線蟲尾部為圓錐形,末端有明顯的尾尖突。從6個樣本測定結果,證實興業縣上述林區死樹是由松材線蟲病感染所引起的枯萎。
3 發生區域的核查
明確當地松樹死因后,需要全面查清發生分布情況。2015年起至2017年,興業縣結合全國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和松材線蟲病發生蔓延迅速的特點,反復對全縣13個鄉鎮、1個縣辦林場的林區進行全面踏查,重點調查馬尾松437000畝全部林木枯萎植株發生和分布情況。結果確認于石南、山心、葵陽三個鎮,都有面積和株數不等的感染植株發生。根據外業調查情況,繪制出全縣松材線蟲病發生區示意圖,為除治施工操作提供依據。
4 確定控制松材線蟲病株除治方法
興業縣林業部門和森防單位,結合普查隊伍,根據國內對該病害的防治經驗,研究確定了以伐除病株、清理病樹枝葉、樹兜薰蒸等形式的除治方法。具體工作通過公開招標,把任務交由具有資質的廣西天鷹有害生物防治公司實施,興業縣林業部門科技和管理人員監督除治工作的進行和驗收。每年春天開始,調查確定感染情況、處理范圍和進度。年末檢查工作成效和規劃翌年工作。
5 防除松材線蟲病植株的操作
(1)病株伐除。先由相關技術人員對松林植株檢查,對已經枯萎、出現枯萎先兆、樹干皮層有天牛咬痕的逐一標記,由施工人員將標記植株在地徑10公分以下部位,用油鋸將樹木放倒。施工中注意伐倒木不要壓傷正常株,并注意操作者的安全。伐倒木根據方便運輸需要,切割成段,運出林區,安置于開闊地方,使之易于暴曬和焚燒。對于尚有價值的木材,將全部表皮剝除,樹皮焚燒,木材則用150倍16%蟲線清乳油用噴霧器連續噴施三次,讓其自然風干,則可達到殺滅天牛幼蟲目的。(2)枝葉清理。把全部枝條、針葉捆扎,及時運至木材堆放場地,暴曬以減少水分,然后與主干部分全部燒毀,焚燒時可加入適量柴油助燃,燒至木材炭化或灰化。(3)樹樁滅蟲。逐一將伐樁突出表土部分四周的樹皮用刀剝去,防止天牛成蟲形成羽化場所。將16%蟲線清乳油,在日平均氣溫低于15℃時用150倍液,高于20℃時用200倍液,于當年9月至翌年2月天牛幼蟲期噴布樹樁表面至濕,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樹樁全部,上方和四周再用泥土封嚴,使之天牛幼蟲無法羽化。由于松材線蟲病的傳媒昆蟲松褐天牛傳播的穩秘性和調查測報的困難(如天牛產卵痕跡和取食位置的確認),對發生區的感染植株調查需要長期連續進行和同時給予清除。在上述三個鄉鎮,2015年清理枯死木9600株,2016年8000株,2017年達到10000株。
6 傳媒昆蟲控制
目前關鍵技術是常年誘捕松褐天牛成蟲和每年秋季開始至第二年春天的毒殺幼蟲。(1)設置天牛誘捕器、降低松褐天牛成蟲蟲口密度。松褐天牛一天不控制,松材線蟲病就無法制止。目前林區應用天牛引誘劑和天牛誘捕器對成蟲進行誘捕。方法是在林區內的一定距離,設置一個誘捕器,懸掛于樹林內部、距離地面約1.5米高度。由于松樹提取物氣息的引誘作用,天牛自行飛向誘捕器而落入集蟲器內。2015年起,防治人員開始懸掛多套誘蟲設備。每周定期收集誘捕器內的天牛和其它種類昆蟲。(2)白僵菌應用。2016、2017的每年春天,在松林內噴灑白僵菌,目的感染在林區內活動的天牛和其它昆蟲,因為國內、外均有其它昆蟲可以攜帶松材線蟲的報道。
7 存在問題與思考
(1)防控的連貫性。通過三年的連續伐除感染木共兩萬多株,基本做到發現了病株就砍伐,實現不留感染木讓天牛幼蟲有化蛹和羽化場所;在未曾斷絕枯萎木出現的情況下,中斷防控工作必然會前功盡棄,所以清理工作不能中止。(2)引誘劑的性能由待提高。要盡量做到把羽化的成蟲收集到誘捕器內,減少擴散機會,就必須讓天牛成蟲能夠自覺前來“送死”。但目前引誘劑的誘集效果不夠理想,可能是應用的引誘物質產生的信息不夠強烈,成蟲尚不能高比例接收到這種信息而達不到十分滿意的誘集效果。希望有關廠家和技術人員加強劑型的研究,設法提高誘集率。此外林區放置誘捕器的密度、位置等應該繼續探索,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科學的配放方法。(3)關于埋施化學農藥問題。有資料記載、也有人提議采用內吸殺蟲藥物進行在林區埋藥毒殺松材線蟲,雖然能夠達到一定的預防和控制目的,但其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和影響較大,筆者認為應該少用或者慎用。(4)加大對松材線蟲病擴散蔓延原因的研究。雖然國內外都對松材線蟲病的傳播途徑作了研究,一致認為是由于松褐天牛為傳播媒介,這是應該肯定的。但如此少數量的天牛成蟲,是如何形成大范圍的災區?除了松褐天牛之外,當地還有什么傳媒昆蟲或什么原因能夠引起該病的入侵和流行?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為控制這種毀滅性的病害繼續探索。(5)寄主樹種問題。由于國家提倡營造生態林,減少采伐量,因此把針葉樹和鄉土闊葉樹提上綠化樹種名單,其中也有單位或林農把馬尾松重新作為長期綠化樹種而開始種植。但在松材線蟲病尚未撲滅的情況下,值得認真重視馬尾松幼林的安全問題。建議在松材線蟲病發生區種植松材線蟲病不易感染的樹種,斷絕其繼續侵染的源頭。(6)關于疫木的處理。目前統將伐下的疫木進行燒毀,群眾和林主都感覺比較可惜。除了燒毀的方法外,應該利用當地桉樹木片加工條件,將病木切成厚度1cm以內薄片碎粒作為造紙原料,既能阻止幼蟲羽化,又可利用木材;或制成膠合板、纖維板、制漿、燒炭等變性處理;或加熱殺蟲后使用,以達到除治和病木利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