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銘
(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十堰供電公司,湖北 十堰 442000)
以及豐富的閱歷,在現場查評中發現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項或者扣分點。
這些深層次的問題項以設備管理“死角”、生產管理“真空”居多。治標是為了治本,有了自查評的基礎,現場查評的效率就會提高。治本促進治標,只有堵住了“死角”、消除了“真空”,才能實現標本兼治,達到預期目的。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一種安全觀,發揮著夯實安全基礎、提升設備性能、建立持續改進長效機制的作用。它體現了企業安全發展的核心要求,強調了安全核心要素的統一,國家電網公司于2016年印發了《關于強化本質安全的決定》,提出了把強化本質安全建設作為確保安全的治本之策,這是企業安全管理的行動指南。本質安全的要求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以下簡稱“安標”)推進深度契合,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本質安全要求的落地。安全生產標準化必須全員參與、齊心協力,充分發揮廣大干部員工主觀能動性,加強生產人員隊伍建設、統一生產標準化管理、嚴格反措落實、強化全過程安全管控,進一步筑牢安全防線。
(1) “安標”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安標”的考評細則、基本上涵蓋了電力生產過程、管理流程的方方面面,兼顧了制度體系建設、設備維護標準以及后續改進等要求,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2) “安標”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從時間段上看,安全管理可分為事前、事中、事后。安全教育培訓可以視為事前,隱患排查治理、各類安全檢查可視為事中,事故調查、應急救援可視為事后。“安標”的實施,則能將事前、事中、事后的安全管理方法進行有序整合,形成一個統一體系,必將對推動安全發展、提升管理水平起到促進作用。
(3) “安標”是實現本質安全的必然要求。本質安全“安標”需要標準化管理,還需要優良的設備給予保障。“安標”的內容里,生產設備設施、隱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險源監控、應急救援等4項明確了對硬件設施的具體要求,也是提高裝備科技水平,落實安全技術標準重要環節。
“安標”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按照規范、細則要求,開展自查自評,達到評級標準,取得證書、拿回牌匾;但這不是最終目標。遠一點的目標,應該是轉化達標成果,把標準化堅持下來,形成常態,最終達到“工作標準化”的目的。“近”目標達不到,便沒法實現“遠”目標。把“遠”目標分解成一個一個的“近”目標,形成一個里程碑式的工作計劃,分階段實施,按時間節點完成,這樣才能讓標準化成為一種習慣和思維方式。
“安標”的自查評側重于邊查邊改,目的是不斷完善和修正,這是“治標”;專家現場查評則側重于真查實改,目的是查清癥狀、對癥優化,這是“治本”。由于專業素質的高低以及理論知識的差異,企業內部的技術人員在自查評中發現的問題項,大部分是顯而易見的缺陷或隱患,但深層次的問題發現較少。外聘專家則能利用自身的工作經驗、技術
以及豐富的閱歷,在現場查評中發現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項或者扣分點。
這些深層次的問題項以設備管理“死角”、生產管理“真空”居多。治標是為了治本,有了自查評的基礎,現場查評的效率就會提高。治本促進治標,只有堵住了“死角”、消除了“真空”,才能實現標本兼治,達到預期目的。
“安標”中涉及的技術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都需要不折不扣執行。為確保執行效果,作為企業決策層要善于抓核心,關注重點項目和重要環節。作為企業執行層要勤于抓全面,確保落實標準的全覆蓋。“點”選準、做實、抓緊,示范效應才會凸顯,帶動作用才能發揮得更好,最終讓“面”變得廣而全。“面”就是萬個點連成的千條線,千條線編織的一張網,從這個層面看,需要強調末端治理,來確保管理落實、執行有力、標準落地。
“安標”作為一項具體工作,在達標的過程中,可以當做活動來集中組織和實施。達標后,“安標”就應當變成一種“標準化”工作理念根植于每個員工的心中,并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加強過程督導,嚴格獎懲來消除員工的不安全行為,根除設備的不安全狀態,清除工作環境的危險因素。
“安標”從啟動到授牌這個過程,可以看做是一個短期的工作。若授牌后,就把“安標”棄之不用,“安標”的生命力就降低,這不是“安標”的初衷。要避免這種狀況,就應該把“安標”當做一個平臺,在推進標準化作業的過程中,繼續強化標準化作業、流程化管理的機制,梳理各類技術標準、行業標準,按班組、按崗位、按項目分解到每一項具體工作,融入到標準化作業指導卡中,使標準一級一級傳遞、一項一項落實,讓標準在現場“落地生根”。同時,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中層干部的領導責任、業務部門的監督責任、班組員工的執行責任,必須同軸聯動,一個都不能少,一項不能剩,為實現“橫到邊、縱到底、全過程”的目標奠定基礎。
從空間上看,有些設備平常不顯眼,在運維管理方面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從時間看,有些管理環節受到傳統思維影響,存在落實偏差,執行走樣的問題,這些都是“安標”的“盲區”。消除“盲區”,需要強化督導,“督”就是監督,“導”就是指導。監督要做到打鐵自身硬,從領導干部開始做起,進入生產現場,帶頭執行“一穿兩戴”;從事生產管理,必須按流程辦事、按制度協調、按標準監督。另外,還要在“指導”上下功夫,加強學習和思考,勤于觀察和善于總結。技術標準運用是否妥當,崗位標準設置是否符合實際,都會在現場有所體現。欲治其本,先知其根。各級干部以及專業管理人員,不能“坐”機關,而要經常深入一線,像“解剖麻雀”一樣,分析標準化在基層落地的不足之處。追根溯源,找準“安標”落地的切入點,優化業務流程,整合有效資源,挖掘工作潛力,使“安標”后續工程不斷檔、有提升。
“安標”的核心內容應該是“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管理學中說,不能評價就不能管理。績效評定做不好,持續改進不給力,“安標”就容易做成“夾生飯”,變成了接不上軌、落不下地的“廢區”。因此,要注重評估結果,注重改進效果;要將“安標”當做一個操作系統,“安裝”在企業運轉的“主機”里。
要做好“硬件”保養,即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開展發供電設備設施的檢修和維護,確保主輔設備的參數在合理、合規的范圍內;同時,做好“軟件”維護,即將“安標”中的所有制度貫穿起來,并不斷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糾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績效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