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院長 屠新泉
以貿易促和平
因工作關系,日內瓦是筆者到訪次數最多的外國城市。盡管日內瓦是一個人口不足20萬的小城市,但卻有超過200個國際機構的總部或辦事處設在這座阿爾卑斯雪山映照下的小城。在日內瓦主干道洛桑大街靠近萊蒙湖的一側,并排坐落著兩座風格迥異的建筑,一座是比較古老的歐式建筑,而另一座則是玻璃、鋼架的現代建筑——這里就是世貿組織(WTO)總部所在地。有趣的是,其中較老的建筑最初是為國際勞工組織建造的,而如今工會幾乎已成為自由貿易的天然反對者,WTO則無疑是自由貿易和全球化最堅定的代言人。
盡管自由是每個人的渴望,但自由貿易從來沒有贏得過所有人的心。事實上,自由貿易一直是在國際和國內政治討論中充滿爭議的話題。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及隨后爆發的慘烈大戰引發了人們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深刻反思,世界才第一次形成建立一個維護各國間開放貿易秩序的共識。1947年關貿總協定(GATT)的誕生正是各國以貿易促和平的美好愿望的體現。在隨后的70年中,GATT及其繼任者——1995年成立的WTO為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維護世界市場的開放和穩定做出了關鍵性的貢獻。然而,這并未消弭不同國家、不同利益群體圍繞自由貿易的持久爭論,只不過爭論的對象、參與者和角色定位發生了多少令人意外的變化。2016年一貫反對自由貿易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使得長期引領全球化的美國走向了自由貿易的對立面。特朗普更是數次宣稱“WTO是一場災難”,對美國“非常不公”,并威脅退出WTO。一個領導建立GATT/WTO的世界頭號經濟和貿易大國竟然要退出WTO,這無疑是對WTO的沉重打擊。
事實上,從誕生之日起,GATT/WTO就一直面臨著持續不斷的挑戰,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是GATT/WTO是一個所謂“成員驅動型”的國際組織,它的一切決策都是由所有成員通過協商一致的方式來作出。和其他國際經濟組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不同,WTO并沒有獨立行事的能力。人們常說的WTO總部其實只是一個為全體成員提供服務的秘書處,不具有任何決策或執行能力。筆者在WTO秘書處的朋友時常抱怨說,他們空有一身專業知識,卻往往只能做些輔助工作,不能就一些新的議題開展研究、提出建議。這實在是極大的人力資源浪費。還有的認為,WTO秘書處區區2億瑞士法郎的預算實在過于寒酸,也制約了秘書處雇更多更優秀的人才,以開展更多更有效的工作。
WTO的所有問題歸根到底是其成員之間的關系問題,這種關系隨著各成員經濟、政治、貿易、科技、競爭力等各方面實力對比的變化而處于不斷調整中,而調整即意味著摩擦和動蕩。事實上,GATT/WTO的發展史始終貫穿著主要成員尤其是美國和其他競爭者之間輪番上演的愛恨情仇,而當這種競爭激化到既有規則框架難以約束或調和的時候,GATT/WTO便面臨著新的考驗和選擇。如同二戰結束促成GATT多邊貿易體制的創立,冷戰結束則催生WTO多邊貿易體制的擴展和深化.。上世紀80年代正是美國奉行單邊主義、濫用反傾銷措施的頂峰,其直接表現就是拋開GATT體制,利用美國的霸權優勢和單邊威懾,迫使日本、歐共體自愿減少出口或者擴大進口。當時的GATT無疑是深處危機之中。此后,美國借著冷戰勝利的聲威,裹挾著歐共體、日本以及眾多冷戰后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轉型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完成了對多邊貿易體制一次最大的根本性改造,成立了WTO。
美國的變本加厲
和當時相比,現在WTO面臨的挑戰顯得更加嚴峻,而最根本的一點是美國這個一直以來的“領導者”想要撂挑子。隨著WTO成員數量的增加,WTO內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集團之間的矛盾和分化日益凸顯。美國逐步意識到,WTO不再是以往那個它可以主導和控制的、實現其期望的貿易政策目標的工具,并對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聯合抵制美國的意圖既感無奈又深感不滿。
由于WTO規則和談判是基于協商一致的原則,只要有一些成員甚至理論上只要一個成員拒絕,那么WTO就不能制定任何新的規則。面對世界貿易中層出不窮的新問題,WTO無法給予及時的響應并制定新的規則,無疑大大削弱了WTO的吸引力。以往WTO召集部長會議期間,會吸引眾多關注貿易自由化的人士。如1999年WTO在西雅圖召開部長會議,招來數以萬計的反全球化人士的示威游行并引發騷亂,也有大批跨國公司的代表來游說各成員的談判代表。而現在的WTO部長會議相對顯得冷清,筆者曾作為非政府組織代表參加2013年在巴厘島舉行的第九屆部長會議,會場內外既看不到任何的抗議標語,也少有繁忙穿梭的游說者。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眾多雙邊、區域貿易協定談判的火熱場面。2008年WTO日內瓦部長會議失敗之后,美國一家就引領了多個巨型區域貿易談判,這無疑會削弱WTO的中心地位。
WTO作為一個國際組織的職能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開展談判,制定規則;二是監督成員履行承諾執行規則;三是解決爭端,落實規則。多哈回合僵局影響到第一個職能,第二個職能運行尚屬正常但實際效果有限,第三個職能即爭端解決機制當前也面臨巨大威脅,而這個威脅再次來自美國。這種高度獨立、司法化的機制設計最初也是源自美國這一熱愛訴訟的國家,但美國當初可能也沒有預料到這一機制會反過來約束自己,成為其他成員回擊美國貿易政策的有力武器。WTO成立以來,美國作為起訴方的案件有117個,而作為被訴方則有138個。而且,在美國被訴并作出裁決的案件中,約70%都被裁定違反WTO規則,尤其是美國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幾乎全部被認定存在違規行為。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滿,進而遷怒于在多起案件中作出對美國不利裁決的韓國籍上訴機構法官張勝和,并阻撓其連任。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是奧巴馬政府開的先例,只不過特朗普政府更是變本加厲,干脆阻撓遴選新法官來填補退休法官的空缺,導致本應有7名法官的上訴機構目前只剩下4人。
中國的表現是“A+”
2001年中國加入WTO可以說是WTO最輝煌的成就之一,中國也為此接受了相當嚴苛的條件。2011年,WTO時任總干事拉米就在中國入世十周年時表示,中國入世后的表現是“A+”。中國經濟在加入WTO后加速前進,美國不得不求助于反傾銷等臨時性貿易限制措施,企圖減緩一下中國的勢頭,1995年-2016年間,美國對中國發起141起反傾銷調查和60起反補貼調查。結果表明美國的這一切都是徒勞,中國的成功是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成功,并非人力所能左右。
當前WTO這一世界貿易治理的首要機制的確面臨重大困難,其根本在于它現有的治理機制和規則框架已經難以有效協調和平衡成員之間的競爭關系。在和國外學者交流時,筆者認為,美國對WTO的抱怨,就好像是兩個小孩子打架,挨了一拳的一方跑去向父母撒嬌一樣,只是WTO并不是代表高高在上的父母或權威,而是由全體成員共同組成的大家庭,需要大家來共同維護。要想解決彼此之間的問題,仍然要從既有的框架出發,尋找共同的解決方案。一味使小性子撒嬌、無端指責,或是蠻不講理地胡來、揮舞大棒恫嚇,都不是一個成熟大國應有的表現。
回頭看,中國加入WTO是一筆非常劃算的“投資”,中國在過去十多年中取得的成就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歸因于入世所帶來的市場和制度紅利。WTO當前所處的尷尬自然不是中國想看到的,作為一個擁有全球貿易利益的大國,WTO仍是中國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平臺。在維護多邊主義上,絕大多數WTO成員仍有廣泛共識。即便美國的單邊主義一條道走到黑,中國也應團結其他支持多邊主義的成員一起捍衛WTO的權威,在一個公平、開放、透明的國際體制下妥善處理彼此間的貿易關系。▲
環球時報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