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我小時候看電影,常看見人家上樹掏鳥窩,可在實際生活中除去在大樹梢上看見過喜鵲搭窩,我從未見過鳥巢。那時,大院里有幾根大煙囪聳入云霄,每年春夏之際我都能看見喜鵲在那兒辛勞地搭窩。我爹對我講過他在戰爭年代掏喜鵲窩的經歷,所以每每看見煙囪上的喜鵲窩,我就會浮想聯翩。
于是,掏鳥窩成了我兒時的夢想。可惜我小時候家里住在軍隊大院,那里樓房多、平房少,僅有的幾間平房是鍋爐房,房高屋大,一層頂兩層。一次我發現一架超高的長梯子架在鍋爐房上,就趁中午無人之際,拉上一個小伙伴偷偷去了鍋爐房。
初夏的中午蟬鳴聒噪,大人都午休了。我讓小伙伴在下面扶住長梯,一個人爬了上去。我小時候登高本著膽大心細的原則,走一步穩住一步,而且我從小就不恐高,所以登高是我的拿手好戲。
等爬到頂端時,我就可以清晰地聽見小鳥的叫聲,大麻雀慌成一團地在我頭上翻飛狂叫。那時我真有點兒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沿鳥叫聲尋去,最終找到了房檐屋瓦下的鳥窩。右手用力掀起瓦來,左手一摸,一窩暖暖的肉肉的小麻雀在吱吱的叫聲中就被我俘虜裝入口袋中。
下梯子后我都極為興奮,找來小盒子和廢棄的棉絮破布,將小雛鳥放在里面,然后手忙腳亂地為它們找食找水,試圖將它們養大。我記得我曾征得父親的同意,將煮熟的雞蛋黃和玉米面和好,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喂雛鳥,看見它們張著嘴嗷嗷待哺的樣子,覺得很有成就感。但年幼時的確無知:不知大麻雀內心有多么痛苦,也不知小雛鳥永遠喂不活,最終必定釀成悲劇。這個道理不長大成人一定不會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