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紅 張大鵬
摘 要:通過幼兒特征的分析,使幼兒園設計更具有針對性,為同類設計提供參照與借鑒。通過分析幼兒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行為特征,結合具體案例從功能人性化等角度探索了幼兒園設計的原則。幼兒園設計應考慮幼兒特征,遵循功能、情感、環保等設計原則,注重公共空間的功能關照,生活空間的細節關注,體驗空間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幼兒園;幼兒特征;心理
幼兒園作為一個幼兒生活和成長的公共場所,其內外環境對幼兒身心健康及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幼兒園的室內環境。目前,我國大多數的幼兒園設計仍然處于滿足功能需求的層面上,對幼兒的生理、心理以及幼兒的行為認知能力等方面的考慮不太周全。一般來說,幼兒園的室內設計要從幼兒的特征分析,去研究和設計出適合他們生活成長的室內空間環境。本文通過對這些方面的剖析,歸納和總結出符合幼兒自身行為特征及心理需求的室內設計原則及具體設計要點。
一、幼兒特征分析
在幼兒園室內設計中,應當充分考慮幼兒的個性與共性,以幼兒心理、生理、行為為尺度標準,進行針對性設計。
(一)幼兒心理特征
幼兒屬于成長發育的初級階段,幼兒的心理行為一般在學齡前形成。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幼兒時期的同伴交往行為對幼兒日后的心理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環境的不同對幼兒心理行為的影響也不同。比如,三到四歲的幼兒情緒波動大,沖動性強。四到五歲的兒童好奇心強,在這一階段表現出極強的模仿性。五到六歲的兒童,求知欲強,開始表現出一定的自主性。
(二)幼兒生理特征
幼兒生理特征是確定幼兒園室內空間尺度、室內設施標準的重要依據,幼兒生理特征是指幼兒在自身生理發育過程中與周邊環境、空間尺寸的關系。
幼兒在幼兒園成長階段,其生理特征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幼兒生理認知的起源,根據皮亞杰所研究,幼兒生理認知的起源是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幼兒生理特征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二是幼兒生理認識發展的動力,幼兒生理的認識動力主要來源于外物的同化作用,外物是指幼兒成長過程中,對其產生興趣并被幼兒所接受的環境;三是幼兒生理認知發展的影響因素,幼兒認知的發展主要受到經驗、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四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階段,幼兒認知的第一階段是從出生到兩歲,這個時期屬于幼兒智慧的萌芽期,這一時期的幼兒主要通過感覺的運動來認識世界,這一階段也被稱為感知階段,第二階段是兩歲以后,這一時期兒童開始產生了象征性的思維,比如將竹竿當馬騎的這種行為。
總體來說,幼兒生理認知具有階段性,同時每個階段是由感覺到巨像的延續性。在幼兒園空間設計中,能否把握幼兒生理的特征,是滿足幼兒活動的建筑設施和細部的關鍵。
(三)幼兒行為特征
幼兒行為特征的定義相對廣泛,這里主要分析幼兒在園內的日常行為。幼兒日常行為是指幼兒在幼兒園內一日生活時各種環節相對應的行為表現。只有明確幼兒在園內不同時間的行為活動,掌握幼兒在此行為活動中的安全問題,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幼兒園空間設計。
筆者通過對幼兒在園中日常活動的調研,將空間對幼兒行為的影響歸納為四個特性。一是啟發性,是指不同的空間環境對幼兒造成不同的行為感受。例如,教室會給幼兒帶來安靜、學習的靜態行為感受,而操場空間又會給幼兒帶來歡樂、開敞的動態感受。二是限制性,是指空間功能的差異給幼兒帶來的不同行為感受,例如,幼兒在午睡時,要保持空間環境的安靜。三是認同性,是指幼兒對環境空間產生的信任感,幼兒經過在園內一段時間的生活,對老師以及身邊的環境產生了認可。四是創造性,是指幼兒在園內生活成長的過程中,對自身世界的一種認識過程。
二、幼兒園室內設計的原則
幼兒園室內設計是建立在幼兒日常行為基礎之上的,是以我國《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為依據對各類幼兒用房空間進行的合理規劃設計。根據調研,筆者將幼兒園室內設計概括為三個設計原則。
(一)功能原則
幼兒園設計首先要考慮功能空間劃分,即生活功能空間、服務功能空間、供應功能空間三種類型。生活空間是幼兒在園內生活時最緊密的空間,也是幼兒園最基本的組成空間。服務空間是幼兒園為幼兒提供生活和教育保障的空間,主要包括了晨檢室、醫療室、玩具室。供應空間是指后勤保障的空間,主要包括廚房、消毒室、開水房、洗衣室。此外,只有三個空間相輔相成,形成互利的統一體,才能提高幼兒日常的生活質量以及完善幼兒園設計的合理性。
(二)情感原則
情感有別于感情,它存在于我們每個成長的階段。幼兒在不同階段對情感的反應也不同,所以在進行幼兒園設計時,應當根據幼兒的情感因素做針對性設計。幼兒在這一時期,對周圍的環境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情感。據筆者調研分析,大部分成年人對自己幼兒生活的記憶,往往是校園房子的顏色、校園樹木的樣子,這正是一種情感性。我們在進行幼兒設計時,應當充分思考情感原則背后的力量。
(三)環保原則
環保原則,一方面是指幼兒園建材標準的達標性、安全性,另一方面是指生態性。幼兒在幼兒園期間,如果幼兒園的材料不達標,將嚴重影響幼兒的健康,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后果。因而,在環保方面的選擇上,應參考我國《幼兒園設計規范》中對幼兒園環保材料做出的規范。除了以上三個重點之外,幼兒園室內設計應當關注細部的設計原則,結合幼兒的尺度特征,為幼兒營造安全可靠的幼兒園空間。
三、基于幼兒特征的幼兒園室內設計方法
公共空間是幼兒在園內生活必不可少的空間,通過公共空間的互動,幼兒可以獲得更多的交流,公共空間對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如何營造出合理健康的公共空間,成為當下幼兒園設計著重思考的方向。
(一)空間布局的功能關照
空間布局主要是對幼兒在園內生活進行的空間規劃。空間布局主要分為活動區域和學習區域兩大類。活動區域,一般指幼兒玩耍的區域,學習區域一般指幼兒在教室內學習看書的區域。兩類空間不同,設計的重點自然不同。比如在圖書室,一般采用淡雅的色調,局部點綴色彩,鮮艷的色彩更能體現出幼稚感,能夠吸引幼兒融入到環境中去。其次,要基于幼兒的人體尺度進行設計,充分考慮幼兒高度、安全性以及環保性。不遵守空間的布局合理性,容易讓幼兒產生厭倦感,影響幼兒的成長。由此可見,功能在空間布局中的重要性。
(二)兒童家具選用的細節關注
兒童家具是指適應兒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滿足兒童生活、娛樂和學習等功能需要的一類器具。據統計,我國處在六歲以下的兒童大約為1.7億,國內兒童家具的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然而,兒童家具設計上存在著巨大的問題。比如,在安全性上,大量甲醛超標的材料流入市場,對兒童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惡果;在形式上,很多家具缺乏趣味性,形式單一陳舊,忽視幼兒的心理特征;在色彩上,有些幼兒家具顏色過于明亮,或者過于沉重,對幼兒心理和視覺上產生過度的刺激,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在尺寸上,忽視幼兒人體工程學,忽視對幼兒的人性化設計。
因此,設計者在對幼兒家具的選用上,應當關注家具的安全性、趣味性、仿生性等方面。此外,家具造型不要一成不變,應該考慮幼兒在使用過程中的興趣性。只有讓幼兒在沒有厭倦的環境下,才能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三)空間陳設中的人文關懷
空間陳設中的人文關懷主要是指“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強調人文思想在兒童家具互動性、趣味性、仿生性以及色彩性的關系。室內陳設是各種關系的構成組合,有著特定的空間意義,是為了滿足幼兒在空間中的行為、動作以及愉悅視覺而存在的組合形式。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室內環境應該是安全、舒適、活潑、優美的場所。所以我們應該尊重人體科學以及工程技術的結合理念,通過人機工程在不同環境中的反應與適應能力,確定幼兒生活、學習的舒適范圍及安全限度。因此,以人為本,從幼兒生理和心理特征出發,是空間陳設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
幼兒園設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課題,它關乎到幼兒成長的方方面面。新的社會環境下,幼兒生理和心理特征顯得尤為重要。從幼兒特征出發,幼兒園設計應主要考慮三個方面。一是從幼兒的角度分析幼兒在園內日常生活的安全性問題。二是幼兒園設計中空間要素、陳設品要素、構造要素等細節要素是幼兒成長的重要因素。三是在幼兒布局、空間動線上要結合幼兒的心理尺度,在建筑構造方面要以幼兒的生理特征為出發點,在細節上改善空間環境。這種思路,在關注幼兒健康成長的同時,又能對幼兒教育起到了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陳鶴琴.兒童心理之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50.
[2]王燁芳.學前兒童行為觀察與分析[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60-98.
[3]王慶.現代幼教理念下的幼兒園行為空間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5:6-40.
[4]賈茹,趙思毅.幼兒園環境中的色彩運用[J].城市建筑,2015,(06):206.
[5]衡小東.針對兒童家具設計的安全性研究[J].美與時代,2014,(10):83-84.
作者簡介:
胡俊紅,博士,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現代設計理論與文化的教學與研究。
張大鵬,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