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曉燕 吳婕
摘 要 隨著體驗式消費時代的全面到來,城市商業綜合體迅速崛起,研究城市商業綜合體發展意義深遠。本文從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基本概念出發,通過分析2016年泰州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發展狀況,研究其在發展和統計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綜合體 商業 發展狀況
隨著泰州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品市場日漸繁榮,商業業態更加豐富多樣,城市商業綜合體在擴大流通、帶動消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推進區域經濟發展、推動城市商業轉型升級的優質平臺。
一、基本概念
《城市商業綜合體統計專項調查方案》中指出,城市商業綜合體(簡稱“綜合體”)是以區域為中心、以購物中心為主導,融合了商業零售、餐飲、休閑養生、娛樂、文化、教育等多項城市主要功能活動,面向各類消費人群、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大型建筑綜合體。其調查對象應同時滿足四個條件:一是由企業有計劃地管理運營,有統一的名稱,如XX中心、XX廣場等;二是涵蓋超市、百貨店、專業店等三個以上商品零售業態,以及餐飲、文化、娛樂、培訓等三項以上服務;三是營業面積一般不少于1萬平方米、獨立開展經營活動的商戶一般不少于50個;四是具備專門的停車場所供在城市商業綜合體內消費的顧客使用。
二、泰州綜合體發展狀況
2016年,泰州萬達廣場等5家城市商業綜合體總體發展態勢較好,呈現如下特點:
(一)零售為主,其他行業為輔
2016年,泰州入駐綜合體的686家商戶中,零售業商戶470戶,主要業務活動涵蓋服裝鞋帽、化妝品、電子產品等領域,占商戶總數的68.5%;餐飲業商戶164戶,主要提供正餐、快餐、甜品、飲品等,占23.9%;電影院、游藝游戲、KTV、健身等服務業商戶52戶,占7.6%。
(二)外租為主,商戶規模偏小
綜合體管理以收取租金為主,2016年用于租賃經營面積為20.35萬平方米,占總面積的76.3%,實現租金收入1.29億元,增長21.3%。入駐綜合體的所有商戶中屬于自營、聯營的僅3家,其余均為對外出租。外租683家商戶以個體戶為主,法人單位僅占7.5%。
(三)創收良好,社會效益顯現
2016年,5家綜合體共實現銷售額(營業額)21.40億元,增長26.5%。其中,零售業實現銷售額16.27億元,增長15.3%;餐飲業實現營業額3.71億元,增長158.2%。全年吸納6123人就業,較上年增加了1326人。
(四)網羅餐飲,零售觸網較少
隨著互聯網與電子商務技術日臻成熟,美團外賣等分享經濟不斷發展,餐飲行業“門店輻射+網上營銷+線上訂餐+終端支付”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便捷優質的服務。大部分零售單位由于缺乏專門人員管理維護、供貨方支持、配送等問題,較少開展電商業務。
三、制約發展的不利因素和統計工作遇到的困難
(一)管理松散,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一些綜合體建成后,招商缺少統一規劃,綜合體內業態布局不清晰,管理公司存在重租金、輕管理的現象。全市綜合體內自營、聯營商戶僅占商戶總數的0.4%,部分綜合體全部對外出租,管理方只收取租金,對市場安全、商品質量、人員管理服務不到位。
(二)設施不足,停車難影響客流量
綜合體的開發應與城市產業發展水平、居民消費能力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相匹配。調查發現,不少入駐商戶反映綜合體內車位不足,遇到節假日更是一位難求,而周邊也沒有大型的公共停車場,造成道路擁堵,大部分消費者將停車難易作為選擇去哪消費的首要條件,停車難問題直接影響客流聚集。
(三)數難收集,應統盡統面臨挑戰
目前,泰州市綜合體基本以管理公司的形式出現,對內部商戶主要采取“聯營+租賃”的模式,除自營部分統一收銀能掌握經營情況以外,入駐的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戶單獨核算、單獨納稅、單獨招工,且配合度不高,不能完全掌握其經營情況,有關指標的取得和質量把控更難,尤其是財務數據。個體戶大多未達到限上標準,無法申報納統,造成部分零售額的缺失,對全市商業數據實現應統盡統提出了新的挑戰。
四、建議
(一)完善經營管理體制,提升綜合體服務水平
一是統一招商政策,確保商業形態和品牌組合符合經營主題;二是統一營銷管理,統一策劃促銷、統一收銀管理;三是建好統計基層電子臺賬,確保統計數據信息的客觀真實、完整高效;四是對于達到限額標準的商業、服務業法人商戶,要及時納入聯網直報平臺,做到應統盡統。
(二)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設施建設
依據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結合區域人口、消費習慣、消費能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具體情況,對可建區域、商業定位等提出明確的指導意見。加強對規劃落實情況的跟蹤督查,及時調整完善綜合體的空間布局,加快大型立體停車場、地下停車場建設,打通小區街巷交通“微循環”,疏通城市交通的“毛細血管”,以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城市商業綜合體發展。
(三)提升服務、加強溝通,鼓勵產活單位轉法人
積極宣講《統計法》,對配合程度不高的、擔心經營情況外泄的商戶主動上門指導,講解其調查目的和意義,通過交流打消商戶顧慮,提高商戶配合度;要定期聯合摸排,共同建立和維護好動態商戶信息名錄庫,隨時跟蹤掌握其增減變動和經營變化情況,共同推進個轉企、產業活動單位轉法人企業工作,及時督促和協助達到納統標準的經營戶開展統計申報入庫和網上直報工作,使統計數據更準確地反映消費市場的實際情況。
(作者單位為江蘇省泰州市統計局)
參考文獻
[1] 鄧韻.城市商業綜合體業態發展新趨勢——以南京水游城城市商業綜合體為例的業態分析[J].經濟視野,2012(7).
[2] 王鍵.新型商業綜合體統計方法的探索與思考[J].統計科學與實踐,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