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秀云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承擔了過多的辦社會職能。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企業脫困發展的重要舉措。鶴煤(集團)公司(以下稱“鶴煤公司”)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關于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統一部署,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以市場化運營、社會化服務、專業化管理為方向,推進企業辦社會職能剝離移交工作。2002年以來,鶴煤公司先后將20所中小學、礦區公安處、總醫院東嶺分院、公積金管理中心以及企業退休人員、“三供一業”等順利移交,企業實現了輕裝上陣、搞好主業、更好更快發展的奮斗目標。
2003年,鶴煤公司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屬企業分離辦社會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根據國家、河南省有關文件和河南省屬企業分離辦學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配合鶴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常務副市長、主管副市長和鶴煤公司主要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鶴壁市分離企業辦學工作領導小組。鶴壁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門會議,對鶴煤公司所屬學校的基本情況和交接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鶴煤(集團)公司所屬中小學的交接工作方案》,將原鶴煤公司綜合高中、五礦中學(后更名為山城中學)、八礦中學、六礦小學(后更名為第一小學)、八礦小學(后更名為第六小學)、春蕾小學、培紅小學(后更名為實驗小學)等20所鶴煤公司管轄的中小學及教育處(鶴煤公司原教育管理機構)全部移交鶴壁市政府管理,鶴煤公司承擔三年過渡期費用。這次共移交社會職能人員1166人,資產2391萬元,減輕了企業辦社會職能壓力。
與此同時,鶴煤公司根據河南省政府和河南省公安廳有關文件精神,將企業公安保衛職能逐步移交鶴壁市政府。2003年5月,鶴煤礦區公安處(保衛處)當時所轄12個派出所共有公安干警230人,經過協調、會商、考核錄用等程序,舉行了礦區公安處與鶴壁市公安局移交儀式,礦區公安處所轄12個派出所劃歸鶴壁市公安局建制,更名為朝陽公安分局。經過幾年的過渡,2008年5月16日,鶴煤公司保衛處與鶴壁市公安局朝陽分局達成資產移交協議書,共移交資產總額54.6萬元。
根據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建設部等九部委建房改〔2002〕150號《關于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調整工作的實施意見》、河南省政府豫政辦〔2005〕95號《關于盡快完成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調整工作的通知》和鶴壁市編委鶴編〔2006〕8號《關于調整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機構編制的批復》等有關文件要求,經充分協商,2007年12月,鶴煤公司向鶴壁市人民政府移交了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截至2017年底,鶴煤公司累計歸集住房公積金30.26億元,累計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11644人13.35億元,累計辦理住房公積金提取105940人21.73億元,為鶴煤公司棚戶區改造建設、鶴煤公司福田小區建設、鶴壁市沉陷區改造建設、鶴壁市棚戶區改造建設等惠民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持,為促進鶴壁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鶴煤總醫院東嶺分院移交——2003年非典時期,根據豫非典組明電〔2003〕3號文件“各地傳染病醫院要確保年內建成”和豫非典辦〔2003〕4號文件“各省轄市根據當地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情況,可選擇1所規模、條件適宜的醫療機構改建成為傳染病醫院”的規定,經鶴壁市政府研究,決定將鶴煤公司總醫院東嶺分院改建為鶴壁市傳染病醫院,作為鶴壁市的傳染病定點治療單位,直屬市衛生局管理。2003年9月23日,鶴壁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對移交工作作了具體安排,鶴煤公司總醫院東嶺分院整體移交。
鶴煤公司13家醫療機構重組——按照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及鶴煤公司統一安排,鶴煤公司13家醫療機構參與河南能源醫療板塊重組改制工作。2017年4月28日召開鶴煤總醫院職工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了《鶴煤總醫院重組方案》《鶴煤總醫院重組職工安置方案》《其他審議事項》。
職工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移交——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都屬于社會保險,是政府社會職能的一部分。按照河南省、鶴壁市、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的要求,鶴煤公司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移交工作均按時間節點順利完成,于2017年7月1日正式移交鶴壁市管理。此次共移交參保人員信息74879人,其中停保人員14470人,在保人員60409人。在保人員中,在職職工32368人,退休人員28041人。移交后,企業職工醫療生育保險待遇得到了進一步保障。一是企業醫療、生育保險待遇容易受企業經營效益影響;二是移交后職工參加地方醫療、生育保險,能夠享受到地方政府更為專業、更為優質、更為便利的服務;三是職工參加屬地醫療、生育保險后,能和屬地參保人員一樣使用社會保障卡,在屬地所有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就醫購藥、刷卡結算,并能參加政府主導的異地就醫結算,就醫更方便,選擇范圍更廣。
鶴煤公司于1957年建局,歷史較長,退休人員較多。按照河南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政策,鶴煤公司將退休人員的基本信息、檔案、黨組織關系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并引導企業退休人員融入社區管理,在退休人員社會保障、服務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將企業對退休人員的社會管理職能逐步轉移到地方政府。鶴煤公司共完成退休人員移交任務30864人(鶴煤公司30294人,兄弟單位570人),其中在鶴壁區域內移交退休人員25450人(含兄弟單位360人),在鄧州、固始、新蔡和鹿邑四地移交退休人員352人(含兄弟單位210人),移交至河南省內其他21個地市5062人,移交退管服務人員84人,并按規定為退休人員辦理了黨組織關系轉移、檔案轉移手續,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移交任務。移交后,退休人員待遇正常、思想穩定,地方政府接洽工作順利。
“三供一業”是計劃經濟時期延續下來、由國有企業承擔的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管理等社會職能。“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就是把企業承擔的“三供一業”辦社會職能歸位于政府和社會,由地方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職能,由社會組織提供管理服務。
2016年9月22日,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鶴煤公司與鶴壁市政府簽訂了《關于鶴壁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分離移交“三供一業”工作協議》,標志著鶴煤公司“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2016年12月9日,鶴煤公司分別與鶴山區、山城區、淇濱區政府和鶴壁水務集團、鶴壁供電公司、鶴壁盾安供熱公司等接收單位簽訂了“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框架協議及維修改造協議,標志著按照河南省政府“先移交、后進行改造”的原則,提前22天完成了“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協議簽訂任務。供水分離移交共計43個小區14097戶,其中山城區17個小區4383戶,鶴山區20個小區5555戶,淇濱區6個小區4159戶,涉及農村轉供水共計47個村17652戶。供熱分離移交共計30個小區9495戶,其中山城區23個小區4837戶,鶴山區1個小區370戶,淇濱區7個小區4288戶。供電分離移交共計65個小區32333戶,其中山城區33個小區13907戶,鶴山區22個小區9230戶,淇濱區10個小區9196戶,向周邊農村轉供電11個村3476戶。物業管理分離移交共計65個小區32321戶,其中山城區36個小區13957戶,鶴山區20個小區9201戶,淇濱區9個小區9163戶。鶴煤公司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成功剝離后,企業每年減少“三供一業”費用約5883萬元。
國企改革的深入,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促進了企業瘦身健體、輕裝上陣。企業辦社會職能歸位于政府,歸位于社會,使公共資源實現最大限度的優化整合,進一步增強了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國企職工也因此受益,民生水平得到改善。鶴煤公司從此輕裝上陣,可以集中精力搞好主業,為做大做強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