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闖 周盛
國有企業在經濟效益提升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之處,近些年逐漸顯露出來,目前我國整體經濟效益水平的上升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國企在經濟市場當中的主體地位是非常明顯的,國有企業所獲得的政府部門支持也是非常多的,但是近些年國企應用的資源與其創造的經濟效益是不成正比的,這其中有很多影響國企經濟效益提升的問題存在。本文主要對影響國企經濟效益提升的問題及發展路徑進行分析。
我國經濟市場的經營模式與發展規律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經濟發展的范圍不斷擴大,已經與國際上的企業實現合作。其中國企的發展對我國綜合的經濟實力有很深的影響,而國企所面對的市場環境是呈現多元化的狀態,市場競爭力度明顯加大,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效果逐漸降低,這對我國整體的經濟水平提升非常不利,因而針對具體問題采取相應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國企經營體系有效性較差。國企在構建經營體系方面一直是保持著原有的經營狀態,構建的經營體系相對于現代經濟市場的發展環境來說有些格格不入,傳統的經營模式在現代創新型的經濟發展體系當中沒有太多的優勢可以發揮,而且國企與私營企業有很大的不同,國企除了在我國整體經濟效益方面有重要的貢獻以外,還需要對我國社會效益提供有效的助力。但是目前國企經營體系當中采用的經營管理理念落后,經營的相關制度沒有更新,責任制的落實不到位,導致國企的經營狀態無法滿足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
舉例來說,國企通過經營管理制度的實施,是對企業項目運行質量與效率的管理,促進企業生產、經濟活動的順利展開,保質保量的完成企業的經營活動,促進企業經營活動能夠產生最大的能效,來提高企業利益的獲得,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但是相關制度的陳舊使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質量與效率下降,工作規范性差,資源利用的充分性低,有嚴重浪費的現象,影響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國企也擔負著社會效益的發揮,在依法稅收等方面要為其他類型企業做榜樣,帶動其它企業依法納稅,在提升我國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社會效益,但是經營體制有效性差,企業的稅收管理力度不充分,稅收風險就形成了。這些都是影響國企經濟效益提升的問題所在。
2.企業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存在不足。對于國企經濟效益的提升與企業領導人員的管理能力和效果是不可分割的,管理者是企業經營與發展的決策者,也是企業實際運營質量與效率的影響者。目前國企管理人員明顯體現出專業素養和能力偏低的問題,導致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提升受到了阻礙。管理工作保證企業各項生產經營工作能夠合理的進行分配,讓各環節進行有序的運行與銜接,提高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就會出現工作混亂的情況,直接影響了企業管理質量,導致國企管理工作與現代市場發展相脫節。
3.企業產業結構規模合理性差。現階段我國市場經營模式正在轉型,企業的經營模式也需要進行轉型來適應現代經濟環境,使企業能夠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充分利用資源,擴大企業規模增加企業產業數量,從而創造更多的經濟收益。就目前而言,國企的產業數量增多了,企業的總體結構規模也擴大了,但是這些產業之間形成的產業結構規模的合理性是缺失的,這樣一來最終導致的現象就是從整體角度來看,企業的生產效率較低。而且所有產業沒有統一的管理標準,一體化建設不完整,也沒有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各個產業之間不能相互促進,而且產業的經營成本較多,這樣的綜合作用下,使不合理的特性顯露無疑,影響了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
4.國企創新意識較差。國企運營對我國經濟效益增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面對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形勢,創新是每個企業都需要具備的能力,只有通過不斷創新才能使企業在發展的大環境當中取得優勢,擁有創新性的產品、資源才能搶占市場,在市場當中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創造更多的收益。但是大部分的國企創新意識都比較差,在經營與發展期間還是依靠固有的產品進行經營,在這個新時期、新時代發展,如果不能創新就將面臨被淘汰的局面。企業需要擁有創新意識與能力,開發新的經濟領域,才能獲得好的發展,但是國企創新意識較差,在新領域創新方面投入的精力較少,創新性的內容較少,品牌效應就無法提升,經濟收益也無法有效提升。
1.及時改良企業經營體系,完善企業管理制度。應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將對國有企業的直接管理轉變為宏觀地調控,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取代行政手段,實現對企業間接調控,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真正分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占據主導地位,使國有企業真正進入市場競爭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還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市場規則及相關法律,實現對市場秩序和行為有效規范,打破國內人為和地區性封鎖,為那些比較優勢企業順利進入市場掃清障礙,完善退出機制,使那些劣勢企業能及時有效地退出。并且為了向企業提供良好市場環境使企業之間展開公平競爭,有必要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統一和開放市場,國有企業也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增強競爭意識,逐漸擺脫對國家依賴,使自身在激烈競爭中不斷強大。
2.強化企業創新意識,積極開發新領域。在現代經濟市場當中發展,企業的創新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國企來說創新主要從技術方面開始,通過研發新型的技術促進企業產品的升級。首先,企業要將技術創新作為發展的主抓環節,為技術創新投入更多的支持,當企業擁有高水平的技術時,企業在經濟市場當中就可以占據優勢,當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技術創新的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一定差距的,因而在進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要積極借鑒國外比較先進的技術研發案例,學習國外成功的方式,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在我國技術研發還是幼樹的時期,要學習"大樹"的生長經驗,促進"幼樹"的茁壯成長,逐步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效果。開發更多的新型經濟領域,使國企在國內外市場不斷發展、不斷壯大,以提高我國經濟效益。
3.加強人才資源培養,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的有效性。人才一直是市場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企想要獲得更多、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加強人才資源的培養與應用,科學的運用人才,將具有足夠勝任力的人才安排到適宜的崗位當中,可以發揮出更多的能效與力量,這對國企經營質量與效率提升有幫助,對企業創新同樣有很大的幫助。首先,企業要優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制定科學的激勵管理制度,為人才提供更多上升與發展空間,這樣一方面可以給予企業內部現有人才充足的工作動力,使其能夠積極進行自我提升,工作人員有了更高的業務能力,工作質量與效率自然會提升,企業技術創新也能更加高效地進行。其次,企業要積極引進現代綜合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增添企業新生力量,為企業的運營注入更多的活力,從而通過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促使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4.對企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提高企業產業規模合理性。國企在進行經營期間,經濟效益的提升分為兩種,一種是短期的經濟效益提升,另一種是長期的經濟效益提升。短期的經濟效益提升是為了實現長期的經濟效益提升,這就需要企業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形成完整、銜接有序的產業鏈條。企業要對各個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掌握,找到各產業之間的共通點,將各產業的運行進行有效銜接,使所有產業之間能夠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經營架構,互相連接實現共同提升。
結語:國企經濟效益提升的效果對我國整體經濟效益上升是有較大影響的,尤其是在我國經濟體系轉型的期間,國企在其中需要提供有效的推助力促進我國經濟市場轉型成功,因而國企要明確影響自身經濟效益提升的問題所在,并針對問題采取優化措施,尋求發展路徑,促進企業經濟效益高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