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雪
我國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對人們生活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當前的人們對生活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環保問題的重視力度也有了明顯的提升。森林資源作為社會生產活動的重要資源,其不僅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發展,還與我國的環境問題密切相關。為了使為了使林業發展既能滿足經濟效益,又能兼顧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就需要開展相應的營林活動,提升我國森林資源的覆蓋面積,而營林技術的開展需要整地造林工作的大力支持。
林木生長,除了受到光照以及溫度的影響以外,還與土壤條件存在直接聯系。要想提升林木生長的效率,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整地操作,使林地更加適宜林木生長。在具體進行整理操作時,需要清除雜物以及灌木,做好耕翻操作,使土壤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整地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土壤的透光率,使其溫度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從而促進林木的生長效率。整地操作的有效開展,還可以使林木的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為造林技術的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整地造林操作中,對林地的前期清理工作是確保后期墾翻土壤的一項基礎內容。為了保證耕翻土壤的質量,就需要在前期做好雜物以及灌木的清理工作。同時,對林地內部的雜草進行集中鏟除。林地清理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依靠人工作業的割除清理,而根據林地面積的不同,可以適當選擇推土機等大型機械輔助作業,清除林地中的雜草和灌木。除此之外,還可以采取火燒清理和化學藥劑清理的方式。相對于割除清理操作,火燒清理以及化學除草劑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為此,會優先選擇割除清理的方式進行林地清理,而在清理結束之后,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林地進行平整。
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坦地區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人工播種方式指的是,將種子直接播撒在林地內,使其自然生長的一種種植方式,又被人們稱作直播造林法。由于直播造林法在種植前并沒有對種子進行前期培育,因此在成活率方面表現出一定的不足。在選用此種方法進行造林工作時,需要確保林地環境的土壤條件以及光照度能夠滿足樹種成活的要求。同時,盡量遠離居住區,避免人類活動對樹種的成活率造成影響。
為了保證林木的成活和適應多種的立地條件,使用根系完整的種苗進行栽種的方法就叫做林苗造林。植苗造林要先進行育苗,在苗圃內將種子進行栽種當林苗生長成完整的植株,在進行移栽。這樣的方式可以增加造林的成活率,保證造林的數量,同時可以節省種子的使用量,經過育苗后,樹苗的抵抗能力大大增加,對環境的適應性大大提高,是目前使用最廣的造林方法。
一是根據上述整地方式方法和技術規程,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進行整地。造林地整地技術規格,包括整地的深度、長度(局部整地)、斷面形成、附屬設施及整地質量等。整地技術規格的制定,應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二是選擇適宜的整地季節,充分利用有利外界條件,回避不良因素的一項措施。在分析各地區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的基礎上,選擇適宜的整地季節,可以較好地改善立地條件,提供造林成活率,節省整地用工,降低造林成本。
(1)加強更新造林管理、降低生產投入。森工企業在營林生產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更新造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穩步上升。而造林初植株數仍保留10年前以加大初植株數來保"兩率"驗收的傳統做法,造林單位面積保存樹木過多,既浪費了苗木,又加大了造林、撫育等工作量。此外,對林冠下造林要適地適量,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苗木,降低人工苗木的投入量。
(2)以市場為導向選擇造林樹種。在更新造林的樹種培育上,尤其是集約經營豐產林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選擇合適的樹種,積極培育高價值用材林分或短周期速生的小徑纖維材林分,做到造林時就設計好林木產品的銷售方向,要對用材林資源的樹種質量從林產工業現在發展的角度來重新認識。
造林方法有很多,但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條件,需要充分的了解立地條件和林苗的種類,結合實際的狀況選擇適合的種植方式。在造林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還需要林業人員對此進一步研究,希望在未來可以研究出新的造林技術提高林木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