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娛,孟陽光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天津 300456)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加強對中央級公益性科研事業單位的支持,建立穩定有效的支持機制,提升科研院所持續創新能力,2006年,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科技部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財政科技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6〕56號)文件的精神,設立了“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性科研院所的優秀人才和團隊自主開展選題研究。
基本科研業務費是用于科研院所自主選題研究項目經費,定位于單位職能,圍繞自身的發展規劃和計劃,綜合考慮學科發展方向和優秀科研人員及團隊的科研需求,確定基本科研業務費用于重點支持的科研方向,依托科研院所已有的科研條件、設施和環境,充分利用各級重點實驗室和實驗基地的良好實驗基礎條件,結合修繕購置專項提供的優良儀器設備和試驗環境等硬件設施條件,在整個科研項目申報、立項和經費劃撥等環節有所側重,綜合考慮各單位自身特點在項目實施、年度考核、驗收結題和績效考評各環節形成各科研院所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以交通運輸部部屬科研院所為例,主要體現在制度建設和項目管理兩方面。
在制度建設方面,部屬科研院所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文件要求,對基本科研業務費實行規范加強管理,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基本科研業務費內部管理制度,制定并印發了基本科研業務費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并結合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不斷完善,確保專項資金合理安全有效使用,提供規范有效的制度保障。
1.規劃引導,前瞻布局,科學立項,公開公正。
在項目管理方面,著眼于規劃引導,前瞻布局,重點支持符合科研院所職能定位和發展規劃的科研項目,有助于實現學科布局和實現發展規劃目標,更有利于培育優秀的科研人才和團隊。項目管理過程保證公開公正,實現科學立項。各科研院所形成了一套由院所科研管理部門負責初步評審、學術委員會遴選、公示等環節的規范流程,并執行嚴格的回避制度,確保項目立項過程的科學民主公開公正,保證了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的順利開展。
2.規范化管理,強化監督職能。
項目立項后由法定代表人和項目負責人簽訂項目任務書,明確權責關系,按項目任務書約定時間節點提交項目執行報告、項目結題申請、項目總結報告和項目經費決算等材料,由學術委員會按照任務書約定的考核指標進行驗收考核,同時每年度末部屬科研院所對基本科研業務費執行情況要進行檢查,對項目實施情況開展績效評價,在項目立項、執行和結題驗收的各個環節實行有效監督。
3.專款專用,保證資金安全有效。
項目管理還要求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要專款專用,實現專項資金安全有效。項目立項過程中對預算編制進行規范指導審查,任務書訂立后建立專項資金課題經費本,對項目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專項管理和監督,并在項目承擔部門和財務管理部門設專人負責,明確相關部門和個人職責。項目經費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程序審批,在項目經費預算范圍內進行開支,定期對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基本科研業務費作為用于支持科研院所開展符合公益職能定位、代表學科發展方向、體現前瞻布局的自主選題研究工作的專項資金,資金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以交通運輸部為例,2006~2012年七年間,交通運輸部部屬科研院所累計獲得基本科研業務費近1.6億元,項目累計達600余項。
交通運輸部部屬科研院所在2006~2012年七年間,依托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支持了公路工程、安全與環保技術、軟科學研究、交通信息化技術以及公路與橋梁養護等13個重點業務領域的發展,支持金額達1.1億元,占專項資金預算總金額的71%;支持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四百多項,占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總量的67%。其中是公路工程業務領域支持金額1700余萬元,支持項目70余項;安全與環保技術業務領域支持金額1600余萬元,支持項目80余項;公路與橋梁養護業務領域支持金額1100余萬元,支持項目60余項;軟科學研究業務領域支持金額1400余萬元,支持項目50余項。
部屬科研院所依托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培育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及其團隊,2006~2012年七年間,共培育青年科技人才(項目負責人)500余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近300人,占比52%;中級技術職稱人員200余人,占比43%。特別是年齡在25歲及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近30人,占比6%;25至30歲(含30歲)的青年科技人才近180人,占比34%;30歲至35歲(含35)歲的青年科技人才近230人,占比44%;35歲至40歲(含40歲)的近90人,占比17%。
部屬科研院所依托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七年間形成了豐碩的科技成果,一方面孵育了一批國家科技項目,七年間部屬科研院所設立儲備性研究項目200余項,項目金額7000多萬元;設立創新性研究項目近300項,項目金額近6000萬元;設立孵化性研究項目140余項,項目金額3000余萬元。一方面促進了科技成果產出,制定和修訂了一批國家和行業級標準規范,七年間制定和修訂各類標準規范共計400多項,其中,國家級三百多項,行業級百余項,地方級十幾項。一方面取得了大量知識產權,七年間共取得軟件著作權百余項,國內授予專利近270項。另一方面,也發表眾多論文著作,約1800多篇。
在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的管理和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完善。
部分單位,在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過程中缺乏統籌管理,特別是在立項階段缺乏整體規劃和布局意識,沒有定位單位職能、結合學科發展以及院所的發展規劃和目標,項目立項主要取決于科研人員的科研需求,從而導致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的使用沒有側重點,重點學科和行業重點發展方向沒得到重點支持。
部分青年項目負責人項目管理經驗不足,在項目立項和項目執行中都會遇到一些困難。在項目立項預算編制階段,缺乏科學性,大多根據以往經驗判斷,在缺乏項目管理經驗的情況下,主觀想法發揮主要作用,這不但造成了預算編制的不合理,也造成了后續的預算執行不順暢和項目結題決算的一系列問題。在項目執行階段,項目負責人應統籌考慮預算各科目,在預算范圍內合理支出,這就要求項目負責人對基本財務知識有所了解,對各項支出能清晰分類,同時也影響著項目結題決算階段的順利進行。
部分單位項目立項晚,每年六七月份才能完成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的項目立項工作,待簽訂項目任務書后要到下半年才能開始預算執行,這就造成預算實際執行進度相對滯后,影響課題研究正常進度,從而造成課題支出不合理。而且由于大部分項目在預算編制階段沒有考慮預算批復時間以及立項時間等客觀因素影響,導致預算執行與經費預算年度計劃管理不協調等。
大多數單位對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的績效考核都是基于傳統的績效考評體系,基于各項數量指標,如發表論文數量、參加國際交流次數以及職稱晉升人數等等,沒有針對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管理特點,綜合考慮專項資金項目具有基礎性、前瞻性、創新性和探索性的特點,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不能行之有效的發揮績效考評作用,從而不能根據考評結果更好的指導專項資金項目管理。
針對以上存在不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經費作為科研院所自主選題項目經費,應緊緊圍繞科研院所職能定位以及學科和行業重點發展方向,綜合考慮院所發展規劃和計劃,從人才培養和科研實力提升兩個方面,規范和強化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的使用,重點支持具有前瞻性、基礎性、創新性和探索性的科研項目,為科研院所形成有益于持續發展、不斷創新的長效機制。
對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實行財務專家指導制,在項目整個生命周期提供財務指導。首先,在項目立項階段提供項目預算編制指導,保證項目預算編制的合理性科學性。其次,在項目執行階段嚴格財務審批流程,規范預算科目支出并實時提供項目執行進度情況,保證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科學有效支出。最后在項目結題決算階段給與財務專業指導和意見,保證項目結題決算的順利進行。實行財務專家指導制能輔助青年項目負責人課題的順利開展,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和科研團隊建設,實現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的持續有效管理使用。
一方面在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立項預算編制階段,特別是跨年度項目,要綜合考慮項目申報和立項以及預算下達時間等客觀因素的限制,確保預算執行順利進行。一方面應將項目立項、簽訂任務書等項目生命周期的早期節點提前,加強前期基礎研究和調研工作,成立項目儲備庫,將項目申報節點提前到前一年一上預算階段,項目立項階段于前一年二上階段完成,在當年預算下達后盡早完成任務書簽訂并設立課題專項支出,嚴格按照項目預算節點審批支出,確保項目預算執行進度和執行效果。
建立并完善針對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管理特點的績效考評體系,要求以設立基本科研業務費初衷為基礎,強調體現基本科研業務費基礎性、前瞻性、創新性、探索性的特點,在傳統項目績效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將提高單位整體科研能力、促進行業及學科科技發展、培養年輕科研人員和團隊作為考核重點,以鼓勵年輕科研人員依托基本科研業務費提升科研能力,創立科研隊伍,積累科研儲備。同時有效的績效考評體系,能真實反映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的實施效果,從而更好的指導專項資金持續有效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