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國
(江蘇省鹽城市公路管理處,江蘇 鹽城 224001)
本文案例來源為某市內環高架工程,工程80%以上在原有城市主干路、國道上架設高架橋。與普通橋梁工程相比,施工的同時需保障地面車輛通行,工期相對較短,變更較多,索賠形式與內容也相對較多。工程審核依據包括合同、招投標文件、招標文本所指向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及當地省份計量規范、當地《造價信息》、當地清單計價規范、《公路工程預算定額》等。
基坑開挖支護原施工方案采用水平擋板—立柱—橫撐結構,因一標段發生基坑坍塌事故,為保證施工安全,建設方要求變更為鋼板樁支護。對于10m×10m×3m的基坑,依據公路定額,水平擋板—立柱—橫撐方案定額基價3954元,鋼板樁方案定額基價27396元[1]。因此,某施工承包單位因支護費用上升提出索賠。爭議焦點:該單位投標文件《施工組織設計》一節中表示:“橋梁基礎采用常規施工方案”,并未承諾采用鋼板樁支護。經查,招標文件中所指向的當地省份計量規范規定,基坑支護費用包含在工程安全生產費中,所以索賠不成立。
在主干路與主干路路口,施工單位原計劃采用碗扣式支架施工,經建設方通知,變更為門洞支撐現澆箱梁施工,施工單位提出索賠。爭議焦點:施工單位投標文件《施工組織設計》第二章 《主要項目施工方案、方法與技術措施》一節中擬定采用碗扣式支架施工,方案變更后施工費用增加。
對照施工單位投標文件發現,發現前后矛盾:該單位《施工組織設計》第九章9.1節《施工期間交通組織設計》中表述如下:“為保證相交道路通行,本工程與現況道路相交處,在上部現澆箱梁支架施工時,采用貝雷梁跨越,在貝雷梁上部滿堂支架施工。”實質就是門洞方案。所以,補償條件不成立。
在工程審核過程中經常遇到清單項目與清單說明前后矛盾引起索賠的情況。以某標段為例,工程量清單說明:“防雷接地工程費用分攤至各相關工程的綜合報價中,不單獨列項”。但工程量清單又有403-4-c項“側向限位型鋼、防雷型鋼、搭板D8鋼管”。爭議焦點:清單說明與清單不一致應該按誰執行。
經查,本工程招標文本所指向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1.5節“合同文件的優先順序”一節表述:解釋合同文件的優先順序如下:(1)合同協議書;(2)中標通知書;(3)投標函及其附錄;(4)專用合同條款及其附件;(5)通用合同條款;(6)指數標準和要求;(7)圖紙;(8)已標價工程量清單;(9)其他合同文件;施工單位對403-4-c項的報價是合同協議書合同價的組成部分,合同協議書優先級高于已標價工程量清單及其他合同文件,因此,防雷接地型鋼應當予以計量,施工單位索賠成立。反之則不成立。
施工單位對規范理解不深或有意的無理索賠在工程中較為常見。以承臺基坑兩側回填為例,承臺基坑位于地面行車道,為保證壓實度、避免沉降裂縫、縮短工期,招標圖紙規定采用C30混凝土回填,正式下發的施工圖紙規定采用級配碎石回填,施工單位提出索賠。爭議焦點:承臺兩側回填物沒有單獨列項,是否屬于招標清單漏項。
翻閱招標文件指向的當地省份計量規范,第 400 章 《橋梁、涵洞工程》規定:“本章所涉及的基礎挖方作為基礎混凝土項目的附屬工作,不單獨計量。原地面以下部分的基礎回填、整形和夯實等工作不另行計量,原地面以上部分的填筑計入204 節路基填筑的相關項目中。”同體積C30施工成本高于級配碎石,索賠理由不充分。
公共設施修復引起的索賠問題在市政工程中十分常見。以井蓋修復為例:
施工過程中,地面輔道井蓋大量損壞,為保證社會通行與地下設施安全,建設方指令施工單位修復井蓋。某標共修復1050個井蓋,每個索價1580元,合計165.9萬元。爭論焦點:損壞責任是否在施工單位、索賠單價是否過高。
《招標文件》的《合同專用條款》7.2.3節明確表示:“除合同另有規定外,承包人為實施和完成本合同工程及缺陷修復工作中一切施工作業所需的臨時出入現場和施工運輸,應對所使用的由發包人提供的或按需要由承包人自建的或借用、占用、利用當地的所有出入現場的臨時道路和橋梁進行養護和維修,直到工程竣工,并應保證發包人免于承擔因上述臨時道路的使用所引起的補償費、訴訟費、損害賠償、指控費及其他開支。”
7.5 節細化為:“承包人出入現場、施工運輸,使用地方道路或航道時,應認為承包人已接收原有地方道路、橋涵、排水溝、航道等是完好的,承包人應負責自費與地方協調、改善、加固并養護,因承包人出入或施工運輸使用造成的損壞,承包人應負責自行處理。承包人在實施和完成本合同工程及缺陷修復工作中的一切施工作業應保證發包人免于承擔因承包人借用、占用或使用當地道路或其他交通設施所引起的補償費、訴訟費、損害賠償、指控費及其他開支”。招標文件以上章節實屬霸王條款:即使沒有高架橋施工,井蓋也會自然損壞,對應的維修費用建設方應當支付。
經實地調查,建設方交付施工單位的設計文件中井蓋分布與現場基本一致。該標范圍內有兩種井蓋:球墨鑄鐵三防井蓋(位于行車道)、混凝土井蓋(位于人行道、非機動車道、綠化帶內)。翻閱本市《造價信息》并結合詢價可知,球墨D1250型鑄鐵三防井蓋1000元/個、D1000混凝土井蓋350元/個(以上價格均含利潤、稅費等)。此外,經與管養單位協商知,過去三年,所在路段平均年修復井蓋80個,73個混凝土井蓋,7個三防井蓋。因此,補償施工單位73*300+7*1000=28900元,比施工單位索賠價降低98%。
科學合理地審核索賠是保障建設方與承包商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途徑。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組價是保證審核公平公正的重要前提。定額中有適用的條目,按定額條目組價;定額中有類似的條目,參照條目并結合實際確定;定額沒有適用或類似的條目,按照施工組設計與工程、現場實際組價。
2008定額與實際工程存在一定差距,直接套用不合理,與此相關的索賠爭議在工程中較為常見。以支座安裝為例:招標圖紙與施工圖紙都明確標明橋墩墩頂設置支座熱鍍鋅調平鋼板。爭論焦點:定額與實際不一致,沒有計算鋼板費用。
經查明,定額漏項屬實,對于招標清單外的支座,套用定額組價時應當據實將鋼板費用計入定額基價,索賠成立。
合同外工程索賠,相對簡單的施工工藝套用工藝相對施工復雜的定額是不合理的。
1.管道包封混凝土定額套用不合理引起索賠審核的處理
本工程過路雨污水管道采用混凝土包封,施工單位索賠時套用路面混凝土施工定額,及模板澆筑混凝土定額。需要注意的是,與路面混凝土相比,管道包封混凝土施工時沒有抹面、收光、拉毛等工序,實際施工時也沒有架設模板,施工成本相對較低,直接套用路面面層混凝土施工定額顯然不合理,應扣除混凝土切縫機、攤鋪機等機械臺班費用及模板材料費后再套用。
2.支架現澆混凝土定額套用不合理引起索賠審核的處理
施工單位申報的合同外支架現澆混凝土單價分析表套用新建石灰土地基、混凝土地基定額。爭議的焦點在于該組價方式是否符合施工實際。現場施工方案表明,碗扣式支架是直接架設在現有道路路面上的,路面下的石灰土基層為老路原結構,非施工單位新建,因此應減去該新建石灰土基層項定額基價。對于門洞支架,只有鋼管柱落地處有60cm厚、80cm寬的混凝土現澆段,因此,施工單位不加區別的每立方混凝土單價都增加1m2混凝土地基定額是不合理的。
3.沒有定額適用時索賠審核的處理
沒有定額適用引起的索賠爭議在高架工程中也比較常見。以人行道板磚施工為例:公路定額以青紅磚抹灰工藝計算人行道板磚基價,但本工程采用荷蘭磚+砂漿墊層。因此,套用定額時應從定額基價中扣除青紅磚、石灰等材料價,加入荷蘭磚與砂漿墊層材料費。如果標段較多,定額人工消耗量按照工程各個標段加權平均統計計算;若只有一個標段,人工定額消耗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人行道板磚有縫隙,所以1m2人行道板荷蘭磚不應大于1m2。本例如果不加修改直接套用,則算出的基價比實際偏低,因此必須據實調整,希望有關部門盡快修訂定額。
總之,只有在依據但不盲從合同文件、技術規范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參照定額并結合工程實際,實事求是地審核索賠事項是否成立及索賠金額的大小,才能保障建設方與施工單位共贏,確保交通建設事業和諧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