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鐘建華
在社會改革環境中,各領域行業都采取了綜合治理的措施,特別是醫藥衛生領域。基于新醫改背景,縣級公立醫院在改革方面,政府部門出臺相應的配套建議與意見,對縣級公立醫院提出要實現管理運行機制的改革。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新醫改背景下縣級公立醫院財務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在新醫改背景下,縣級公立醫院需要在具備公益性質的基礎上,不斷強化自身管理效果,借助總額預算制度體系,對資金使用的效率加以控制。同時,對醫藥結構予以有效地確定,積極轉變以藥養醫的現狀,減少藥品經濟收入在總收入中所占比重,降低政府財政部門對居民醫保費用的撥付量,而是將其合理地應用在建設醫院基礎設施方面,最終達到醫院與患者共贏的目標。此外,還要貫徹并落實醫院內部各個科室成本指標與預算執行指標,以保證成本數據更加精確,全面推進臨床醫療活動的實施,保證所有患者醫療費用的支出具備詳細地項目明細,制定必要的檢查項目列表,進而根據疾病種類對患者治療費用進行記錄,推進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
在此政策下,縣級公立醫院同樣需要踐行全面成本管理機制,針對藥品銷售、醫療設備的采購及制劑的加工等都應展開成本控制,形成成本控制的具體標準,合理地做出調整和更新[1]。對于材料消耗,也應制定物料領用機制,以保證成本控制目標應用于醫院內部各科室與各員工身上,最終實現成本節省的目標。
基于新醫改背景,縣級公立醫院還應當積極轉變傳統的思想,由強調經濟收入轉向強調支出。在醫院經營與發展的過程中,有關檢查費用收入需優先應用在醫療設備采購費用償付方面,如果仍存在結余,則需要當做轉向購置的基金,為增添全新的固定資產提供資金支持。對于資金的使用,應當積極實施審批機制,特別是對大額資金的使用,由縣級公立醫院內部全體員工共同決策。針對資金的籌措,縣級公立醫院為實現就醫環境的有效改善,在醫療設備增加方面應投入一定的資金,如果僅依靠財政部門的撥款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有效融合縣級公立醫院的內部資金結余和外部融資,保證預算資金配置的全面優化。
此外,借助融資租賃方式實現醫療設備的及時更新,也能夠節省財政資金的支出,使得資金使用效率得以提高。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強調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在醫院系統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醫院內部業務顯著增加,在經濟業務處理方面存在諸多缺陷。通過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健全,能夠對存在的問題予以及時發現,同時,綜合考慮醫院狀況以及發展趨勢,完成規劃以及更改,以保證內部控制制度和醫院內部各工作環節的有效銜接,構建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彰顯其獨立性與完整性[2]。將內部控制機制當做醫院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形成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以保證其發展更加規范。
在實踐過程中,要創建水平較高的醫院財務工作處理平臺,形成完善的信息化財務內部控制機制,對財務工作人員操作的流程加以規范。另外,還應當定期維護并升級醫院財務硬件設備與軟件設備,以免設備老化而影響財務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銜接財務工作和信息化,進一步推動醫院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縣級公立醫院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及時轉變傳統思想,強調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作用,進而為財務工作人員提供決策的平臺。另外,在強調醫療臨床人才重要性的基礎上,也應當積極構建具備較強業務能力與較強職業素養水平的財務工作人員團隊。在此基礎上,需要強化財務工作人員素質培訓力度,只有其具備高素質水平,才能夠與工作形式和需求相適應,進一步推動財務工作的發展。需定期組織財務工作人員參與專業知識培訓,貫徹落實知識考核工作,以保證其崗位工作能力的提高,掌握更為豐富的專業知識,進而與時代發展的要求有效契合。
基于新醫改背景,財務工作的信息化特征愈加明顯,所以,醫院財務工作人員一定要熟練掌握并能夠靈活應用信息化技術,才能夠實現醫院信息化發展水平的提高,優化醫院財務工作的效率。其中,要定期組織財務人員參與計算機網絡知識的培訓,進而在信息網絡條件下能夠具備獨立操作財務核算軟件的能力。最后,要采用合理的人力資源監管措施,確保醫院財務工作人員正確認知自身崗位的重要作用,并為醫院的發展貢獻力量。
綜上所述,縣級公立醫院在新醫改背景下,應逐漸擺脫對于藥品經濟收入的依賴,實現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不斷健全,強化成本管理的力度,節省運營的成本。這樣才能夠解決看病難的問題,降低醫患糾紛發生的幾率。在醫院管理工作中,財務管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給予必要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