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賈保年
農村地區財務管理行為關乎著群眾的切身利益,并且其管理質量的優劣會影響到經濟的穩定性與發展。現階段農村財會隊伍建設依舊有諸多不足之處,例如未規范會計行為[1]、未有效落實規章等,如何構建高水平專業化的農村財會隊伍,盡快適應新時期農村經濟的變化,是當下農村財會管理中的重點。
因農村地區較為偏遠,交通尚未完全暢通,經濟也處于不發達狀態,因而造成信息交流不及時。在農村財務監管工作中,未提高重視,習慣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者上級縣鄉政府財政緊張,無法有效監督村委財政。另外,部分農村甚至會出現財務糾紛問題,此類問題出現時又無法追查責任,最終造成農村財務制度無法發揮其實際作用,名存實亡。
隨著我國近年來城市化建設的不斷發展,農村建設已受到國家愈來愈高的重視,但是,當下我國大部分工作人員受教育水平較低,特別是經濟建設落后的農村,財會人員專業知識缺乏,素質不高,進而對財會管理的有效進行產生了嚴重制約,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財務賬目不透明,未及時將財務支出公示出,導致集體資產不斷流失,這已成為農村財務管理的突出問題,這一問題是造成部分地區傷人流血事件,甚至是農民上訪的主因。透明的賬目,是尊重及維護村民財產所有權的主要體現,村民有權獲知財產使用具體情況。多數農村地區財會人員缺乏法律意識[2],外加執行上級政府規定的制度規章時也只是重視形式,無法落實到位,甚至出現公款私用等行為。
不健全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是造成貪污犯罪的根本問題,在農村財務管理中,不管是財務流程還是財務管理,均有較大的管理漏洞,泛濫的票據管理,或者打白條情況是當下多數農村地區的常見現象。多數地區無正式財會人員,一個村的干部甚至“身兼數職”,這一情況間接導致集體資產管理混亂,諸多資金無法準確及時落入農民手中。另外,報銷審批流程繁瑣,檔案管理不當與賬目管理不規范等問題突出。
建設農村財會隊伍時,若想使隊伍整體水平得到提高,需要由基礎入手,加強人員培訓、技術培訓和資金等方面的投入。另外,還需構建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以使農村財務混亂情況得到有效解決,如此不僅能使財務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還可保障管理工作的質量。在人才引入方面,要勇于突破體制束縛,招賢納才,尤其是由大中專院校生選拔的年輕人,提高人才儲備水平,拓寬人才引入途徑,使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獲得全面發展,更加繁榮。
若想加速農村經濟更加穩定快速發展,建設高素質的財會隊伍也十分重要,需將提高隊伍人員的綜合素養作為主要目的。首先,需改革更新財會整體結構,保障財會結構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以積極適應現代化的發展要求。建設財會隊伍時應遵照“去腐存精”的原則,以保障其具備專業素養。同時,還可邀請專業財會專家開展財會知識教育,通過不斷的教育,使財會人員的總體素質得到提高。
多數農村地區經濟條件較差,基層工作者日常工作辛勞,尤其是財會人員,工作內容不僅包括記賬,人手不足時還需處理諸多與業務不相關的事情,勞動量大,工資低,這極可能導致人員不穩定。提高財會人員的薪酬待遇不僅能使其處于安分工作的狀態[3],還可避免其走上犯罪違法的道路;而提高政治待遇,則能夠保障財會人員踏踏實實工作,充分發揮自身的個人價值。
提高鄉政府對農村財會工作的重視,建立并健全財務審計組織,不定期或定期抽查財務支出,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妥當解決,切忌回避或積累問題;完善會計報表,健全會計師審批、簽字制度,保障農村財務管理的科學化。
農村地區需構建財務管理制度,明確權責,嚴格制度化財務憑證管理、審批流程和財務報銷等。定期公示財務支出,囑咐群眾共同進行監督,以使會計資料有效真實,最終使集體財產高效、合理與透明。
農業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屬于重要結構,農村經濟的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財務會計人員承擔著重要職責,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會對農村經濟建設的效果帶來直接影響。對于農村財會管理中突出的問題,需制定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逐漸規范財務管理工作,以保障農村經濟緊跟城市經濟發展的步伐,最終增強農民的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