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 婧
電力企業,作為國內資源供應的主要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資源供應之間均有密切聯系。有研究表明,進一步整合電力企業內部管理結構,構建良好的電力績效管理方法,可有效解決企業當前轉型階段的問題和漏洞,促進企業發展。
績效管理體系,是指依據企業經營狀態,確定某一經營目標,并制定系列實施管理標準,促進企業內部資源優化配置[1]??冃Ч芾眢w系,是企業內部資源優化搭配的主要標準,它能夠依據企業需求,適當進行人力、資源、經營方法的調整,由此,績效管理體系具有多樣性、兼容性等特征。同時,績效管理體系,為企業內部管理條件調節,制定了系列性實踐步驟,企業可按照這一標準進行要素調節,由此,績效管理體系,具有目標性和步驟性等特征。如,電力企業進行績效管理體系運用時,就綜合以上這些特征,適當進行結構內部管理要素調節。
隨著社會資源應用形式,逐步向著清潔型、綠色化趨向轉變,電力企業經營市場也在逐步擴大,企業內部結構調整,為適應逐步拓寬的經營市場,需形成企業戰略目標,加強企業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施。例如,K地區電力企業開展內部績效管理體系構建時,企業管理人員,首先進行電力經營市場情況分析,又對企業內現有人員、管理部門進行情況調研;然后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確定電力企業當前階段的經營目標。同時,為確保新的績效管理方法,能夠適應當前企業人員安排需求,企業先以銷售部門為代表進行整改實驗,經過為期1個月的實踐后,發現新的績效管理目標指導方法可行性較高,才開展企業內大面積推廣。案例中提到的,K地區電力企業績效管理工作目標引導法,就是新型企業績效管理體系構建與實施的體現。
構建以“績效”為核心的管理結構,就是將企業制定的績效管理目標,分散為多個小的績效管理部分。同時,以“績效”為核心的管理結構,要求電力企業內部各個環節工作開展,需按照考核步驟,有序進行績效考核要點的調節。
舉例來說,K地區電力企業進行內部績效考核體系構建過程中,企業為確??冃Ч芾砉ぷ黜樌_展。按照初期計劃目標,將本次績效管理實踐步驟分為:初步探索階段,中間調節,以及后期整合三個階段。初步探索階段,主要是按照該企業本階段收益目標600萬元,開展人員、市場、電力運維、傳輸、安全監控等部門的目標設定,初步進行電力市場未來開發趨向分析。中期調節部分,是將部門績效管理標準,逐步落實到個人頭上。工作分配到當前階段,企業已逐步形成了“散點狀”績效管理結構,該環節是電力企業內部績效管理的重點部分。后期整合,是將前兩個階段績效實踐結果進行回歸整合,并適當的進行局部績效管理問題環節調整,按績效管理規則,給予員工獎勵與懲罰[2]。
案例中提到的,關于K地區電力企業績效管理結構調節,能夠在電力企業管理的每一個部分,均借助“績效標準”進行管理要素調節,達到引領企業內部資源管理體系化、科學化的分配目的。
扁平式管理管理制度調整,是指電力企業績效管理,是在原有制度基礎上,增加制度的靈活度。如,績效管理標準,是企業員工未來工作的引導,但它有時也需依據員工個人能力,適當進行績效考核標準人性化調節。同時,績效管理的目的,是促進企業內部員工創新能力,潛在動力的激發,而不是為了將員工“圈套”在某一框架下,績效制度需適當進行整改,為企業員工獲得更大的自我創新空間提供保障。
舉例來說,A城市內供電企業開展績效管理體系應用時,采取階梯式績效管理制度。即,只要員工在達到能力范圍內的績效管理目標,就可以自由利用工作時間,進行其他電力科研項目研究。若員工自主研發技術被企業采納,企業也會為員工提供相應的獎勵。同時,若企業員工在個人能力績效目標范圍內,未按時完成任務,員工需接受企業績效不達標懲罰,但若員工在企業發展的某一領域具有突出性成績,依舊可以獲得相應獎勵,兩者互不干擾。從案例中提到的,企業依據員工績效管理達標情況,適當進行績效管理標準調節,就是扁平化績效管理的體現。
“新”平臺開發與運用,是指電力企業績效管理實踐策略,可以充分利用電力平臺,建立電力供應、電力運維、電力費用管理、電力供應渠道開發等,多個部門相互關聯的績效管理工作,運用動態數字管理方法,替代傳統的靜態管理模式,提升電力企業績效管理,在員工實際操作環節中的監管作用。
綜上所述,電力企業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實施,是我國資源供應產業開發中歸納的理論代表,在未來資源開發中發揮著引導作用。在此基礎上,結合績效管理的特征,通過形成企業戰略目標、構建以“績效”為核心的管理結構、扁平式管理制度的調整、“新”平臺開發與運用,探究電力企業績效管理體系實踐要點。因此,淺析電力企業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要點,為促進國內電力行業改革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