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 楊
關鍵字:國際工程 保函 風險防范
銀行保函是目前國際工程領域風險轉移的一種常見且關鍵方式,高效的確保工程建設內容的正常完成。所謂保函又叫做保證書,具體是指銀行等金融組織應勞務方和承包方(申請人)的請求,銀行金融機構向工程的業主方(受益人)做出的一種履約保證承諾。如果勞務方和承包方日后未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其所承建的工程,則銀行將在相應規定時間內向受益者執行相應資金的支出責任以及經濟補償責任。
1.加強受益者與開立人的全面調研。在基本協議簽訂前承包方要進行業主也就是保函受益者的相關調研,涵蓋運營生產狀況、財務情況、信用狀況還有以前法律瓜葛等等,對業主情況盡量詳細掌握,對保函欺詐風險予以全面評判。盡職調查要事先進行,比如業主需要上交單獨保函時再開展盡職調查,因為呈交的保函需求時間少,便無法確保盡職調查的效率與品質,從而導致結果不夠完備且不能全面的評判風險。
2.積極探究保函屬性。保函不但是國際工程項目業主的重要效益所在,同時還是業主制約承包方的準繩。在項目投標時期,檢查項目協議條例過程中,率先要探究保函的屬性,是全部On demand屬性還是僅有在承包方On default時能夠索賠。和業主溝通過程中,盡可能維持在保函項目的基礎上添加索賠要求,也就是僅有在承包方發生嚴重違約情況下,業主憑有效證據證明承包方存在違約行為時,才可以進行索兌。反之要在投標價格、執行進程中加強風險防范,且要和業主維持有效的交流。
3.確認清晰的預付款保函減額方法。預付款保函盡可能明確具體金額減少計算方法。并在協議中要清晰明確保函減額的發生條件,也就是處于何種轉折點處,保函便要遞減相應的金額。[1]
4.挑選正確的保函提供形式。通常來講,保函的提供形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轉開,另一種是直開。所謂保函直開具體是說金融組織徑直出具的保函。而保函轉開則是由我國金融組織向項目所在地金融組織提供反保證,相關金融組織依據反保證項目為受益者提供保函,這種方式的保函要肩負反保證與保函保證責任同時反復計費。承包方要盡可能優選、盡量利用我國金融組織直開保函的形式,這樣能有效簡化其中的步驟,同時還能降低由于這些不必要的步驟所造成的風險。若業主清晰規定要轉開的形式,承包方則要盡可能降低轉開的中間步驟,減少其中有可能出現的風險。
1.知曉保函收益者。率先要清晰保函的受益者,杜絕由于疏忽而發生基本協議當事者和保函受益者有出入的狀況。致使發生不良賠償狀況,加劇保函潛在危機。
2.認定生效條例。現階段,保函的生效周期通常是保函自開具時開始,然而通常受益者在獲得保函后而且認定無錯之后才能付給承包者一定的錢款。由于中間具備的時間間隔,非常容易導致承包方在還沒有獲得項目資金時便開始承擔受益者索賠的威脅。所以,保函涵蓋的多方理應要在簽署保函的過程中認定保函的有效時期和與之相對應的賠償時期。
3.規定保函的有效期。承包方要清晰保函有效期,要杜絕有效期期開口危機,比如不存在鮮明的無效日期認定,保函有效期限可通過受益者一方進行擴展等狀況,均會導致承包方存在相應的風險。
4.保函幣種的選用。在正式簽署保函前,承包商與業主要針對保函幣種展開商榷,要保證保函幣種和正規協議中的幣種完全一樣。針對受益者來講,要充分掌握現階段世界幣種方式,優選世界市場可靠的幣種提供保函,這樣一來,能高效預防保函匯率方面出現的危機。
5.認定保函轉讓條例。一般狀況下,涵蓋保函的轉讓條例均會在各種不同程度上引發法律糾紛乃至欺詐的行為發生,這樣便提高了總體進程的繁雜程度,并且在一定范圍內加劇了保函的風險禍患。鑒于此,在保函的簽署進程中,承包方要積極清晰認定不能轉讓的條例。
6.索賠條款的明確。索賠作為一個保函的重點環節,索賠條款是保函檢查進程中最為關鍵的一大內容。針對索賠條款的明確。業主與承包方均要就此展開進一步的交際與聯系,制定出各自均比較認同的條款[2]。
另外,要加強保函執行進程的監管工作。身為承包方,要依據協議需求落實責任,加強項目監管,有效確保工程質量,強化有關的項目監管與掌控作業,保障工程可順利進行。在項目落實進程中要加強保函減額環節。在項目落實剛開始時,和用戶明確保函減額的條件與步驟,而且能及時上交減額材料,同時加強保函減額糾正工作。一旦業主在協議有效期間內發生失信狀況,要在第一時間內記載并搜集有關憑證,加強相應的工期和資金索賠記錄的整理,特別是要根據協議規定業主因素致使相應工期拖延的賠償。另外,在面對業主要求轉開的保函時,必須要知曉業主銀行方面的聯絡人,以此確保在展開保函止付時,能實時告知銀行,杜絕銀行發起付款行為。
綜上,對我國相關企業來說,研究國際工程保函風險防范措施是確保其長足發展的必要手段,要時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原則,全面推動我國國際工程承包行業迅速、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