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
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目前,語文學科實踐活動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亟待澄清與深入研究。
1.開展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的誤區
誤區之一:活動表面熱鬧,內在價值缺失
提到“實踐活動”,一些教師就容易陷入“課外活動”的誤區,盲目地認為開展學科實踐活動就是要搞課外活動,把語文學科實踐活動等同于走出學校搞語文活動。但這樣熱熱鬧鬧的活動,只是停留在表面,不是真正的學科實踐活動,沒有領會學科實踐活動的實質,沒有認識到活動內在的價值,沒有給語文學習注入新的素養和內涵。
誤區之二:多個學科拼湊,語文本質缺失
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更強調實踐性和綜合性。但是,有的實踐活動只是將多種教學目標簡單相加,將多種學科知識簡單累加。不同學科知識的“雜燴”和“拼盤”能否體現出語文學科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實踐活動的歸宿到底在哪里?母語教育的特點是否應該貫穿于實踐活動的始終?這些問題都缺乏專業思考。
誤區之三:角色定位不明,教師作用缺失
在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中,一些教師不清楚教師的角色定位。有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踐活動時,不愿放手讓學生實踐,或包辦代替或干預過多,也有的教師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放任學生自由活動,沒有做出及時的指導、巧妙的點撥、適時的鼓勵,忽視了教師的作用。
2.開展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的關鍵問題
首先,要了解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的內涵。
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要以課程目標為核心,基于學生的經驗,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教育資源,為學生營造真實有意義的語文學習環境和實踐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綜合性語文學科實踐活動,在學語文、用語文中逐漸習得語文學習規律,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其次,要遵循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的原則。
弘揚正能量,堅持立德樹人。語文學科實踐活動不能一味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化,不能讓學生“活動熱熱鬧鬧,回家很快忘掉”。活動要承載育人的功能,挖掘教育的價值,引導學生追求積極、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加強言語實踐,凸顯學科本質。語文學科實踐活動不是語文課、音樂課、美術課、活動課等多學科的簡單拼接,而應該用語文手段完成各種任務,在完成任務中學習語文。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把課內文本的學習和課外生活中的學習緊密聯系起來,讓語文學科實踐活動和各學科的知識滲透交融,讓口語交際、閱讀和習作相互融合促進。
遵循成長規律,促進學生發展。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的開展,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遵從學生的客觀實際,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的年級應該安排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語文學科實踐活動。教師要在活動過程中始終關注學生的興趣、價值觀和世界觀,著眼于“人”的和諧發展和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改進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的策略
策略一:根植課堂,實現教材資源的挖掘與整合
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不能一味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不能脫離語文教學的需要,要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選取有價值的語文資源。要以教材為基礎,樹立整體教學觀,通盤考慮,整體設計。可以改造教材內容;重新組合教材;引入更多資料,作為有益的補充和延伸;以單元主題為拓展點,設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策略二:有效聯通,實現課堂內外的融入與延展
要實現課內外主題實踐活動的有效聯通。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根據活動的地域可以大致分為課堂實踐和課外實踐。要以課堂實踐活動為主陣地,以課外實踐活動為延伸,讓學生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開展實踐體驗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繼而再次回歸課堂進行語言建構和運用的深度學習。
要實現課內外經典閱讀的有效聯通。要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讀書方法進行廣泛閱讀,使課內課外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擴展閱讀倡導閱讀中華文化經典,如傳統文化、經典名著、名家名篇等,同時,還倡導學生吸取國外優秀文化,打開國際視野。
要實現課內外信息資源的有效聯通。大數據時代,教師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學方式更加多樣。例如,《奇觀》這一單元,有的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我身邊的自然之美”實踐活動,讓學生收集自己旅行的照片、視頻等,配以生動的講解,在博客、微信、班級平臺、學校網頁等多渠道發布,全面鍛煉了語文綜合能力。
策略三:找準支點,實現多學科的整合
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體現學科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同時,語文學科又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因此,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要找準支點,實現多學科整合。整合并不是板塊與板塊之間的拼裝,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堆砌。既要“合”得自然,融匯音樂、科學、美術、信息技術等多個學科的內容和教學方法;又要“整”得有效,把有利于學生語言文字學習的不同學科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分析、選擇、修改、調整等,使不同學科從分散的、孤立的形態走向綜合、聯通。
策略四:走向社會,實現生活實踐的開發與體驗
校園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陣地。不同的校園文化營造了不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氛圍;語文社團將語文學習與社團活動相結合,既保證了語文能力的提升,又具有趣味性、實踐性。
從校園走向家庭。應充分利用家庭資源,讓家長成為語文學科實踐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指導者。如開展親子共讀圖書、父母帶孩子一日工作體驗等活動。也可以讓家長走進校園,向學生傳授直接經驗。
從家庭走向社區。如開展社會調查、義務宣傳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用好語文。
地域文化也蘊藏著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在了解地域文化的過程中為學生搭建語文實踐平臺,加強學生對家鄉文化特色的認同與熱愛。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