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蘇敏
數學教學最重要的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如何在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是新課改的重中之重。
1.開展學科綜合實踐活動,提高思維的廣闊性
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帶著數學問題去面對自己熟悉的大千世界。如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時,我讓學生利用周末進行社會調查。當學生帶著寫得密密麻麻的任務單回到教室匯報的時候,小組之間充滿著思維的碰撞。原本有難度的分段計費等問題都在綜合實踐的過程中解決了。
2.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提高思維的發散性
探究式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運用探究性學習方法能讓學生從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教學“有理數加法”的時候,教師不直接引導學生去分析具體的計算方法,而是設計三個探究活動讓學生完成。一是探索有理數加法可能有哪些類別;二是對這些類別進行再歸類;三是探索已有經驗不能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探究活動中,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了培養,感悟到解決新問題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將其轉化為學過的知識,充分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3.強化語言表達,提高思維的邏輯性
數學語言的特點決定了它對思維品質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我充分利用了微信的語音功能和電子書包的錄音功能,讓學生把自己的分析思路錄下來在班級里交流。這樣,學生的語言表達得到了鍛煉,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4.樹立問題意識,提高思維的深刻性
教師要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時,給學生提供一些已知條件,讓學生編題,每人編一道題,然后所有同學集中解答。同時,在每星期固定的時間里,讓學生對上一周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討論,選出一些問題讓全班學生共同探討解決,讓學生養成“提出問題”的習慣。
5.進行自我糾錯,提高思維的批判性
有研究認為,學生的錯誤不可能單獨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復的練習得以糾正,必須經歷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而“自我否定”的過程就是批判性思維養成的過程。讓學生建立一個數學錯題集,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錯誤畫出思維導圖,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思考問題的方式變得多樣化而且具有深刻性。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