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繼東
品質建設是學校的辦學態度、信念、決心,更是標準,“童心教育”管理的秘籍全在品質建設當中,而品質必須依靠規范化的管理得以實現。
規范管理需管好文化
好的規范管理要站在“學校、教師、學生”三方主體的角度進行系統思考。我們建立了“學校整體治理、師生共同治理、家長參與治理”的管理體系。
1.宏觀的規范——童心文化
童心教育提出“必須保衛童年”的初衷就是對于所有可能對童年造成傷害的因素采取積極的防御措施,并且建立有效的成長框架,葆童真、激童趣,依天性、塑人性,在學生成長最寶貴的童年時期保護學生的樂趣與純真,保護人最根本、最美麗的屬性,讓孩子成為孩子。
童心文化是全校師生的共同信仰、共同堅守的價值觀,是全體師生約束自己的行為規范。所有的師生都會受到學校童心文化的影響和熏陶。那么,如何規范文化的行動體現呢?
干部的移動式管理——關愛模式的建構。粗放的管理不管過程只管結果,但是,守住過程才是最基本的要求。規范化管理必須關注過程,沒有過程就沒有品質。學校通過移動式服務管理,一方面將學校計劃所確立的目標和好的想法,細化到達成目標、實施設想的具體措施上來;另一方面通過指導,幫助教師采取正確有效的方法積極地做好工作。
先行者科研管理——求索精神的體現。名師成長計劃給先行者提供平臺。其核心理念就是讓優秀的教師更加優秀。在開學初,學校在教師自愿申報的基礎上,經校務會討論簽訂“牛人計劃”,給他們空間和時間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先行者取得成績之后,在學校內形成一定的聲望,學校再幫助他們成立工作室,讓其他教師在團隊中、在名師的帶領下也成為名師。目前,學校已經成立了五個名師工作室,培養出了幾十名優秀的教師。
2.微觀的規范——童心制度
童心制度全面而具有指導性,但不是強調控制,而是強調合作和依靠。學校的制度除了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以外,更多來自于學校學生豐富多彩的制度設計。除了上一級科研部門的帶領以外,學校的很多改革也是自發秩序的成長。
品質第一,必須告訴教師正確做事的標準:真美課堂、完美教室、優美師德。
真美課堂的評價標準是真教、真學、真會,重在給學生機會,通過自問、訪問、互問、師問四個步驟,允許學生發現,允許學生探索,允許學生質疑,允許學生傾聽。學生只有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優勢,才能真正實現素養的提升。知美、行美、人美,重在精湛的教學技藝,在面對學生的時候,教師能有更多的機會和手段發現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更好地完成育人任務。真美課堂重在40分鐘的教育而不是40分鐘的教學;提倡“優美師德”——從童心關懷到習慣養成育出學生品格,把愛灌溉下去,教育就好做了;締造“完美教室”——從生活空間到生命成長,育出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展童心教育伙伴,摒棄傳統的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使家長也成為教育中的一部分。
品質第一,必須告訴教師正確做事的方法:從言行舉止開始。
以往的制度更多的是禁止、要求,但我們發現禁止、要求作用不大,于是我們取消了禁止和要求,通過一個新的“政策”——教師自己制定制度要求,基于關愛、人性,設計一個替代方案,更好地規范、明確工作的各項要求。
規范管理需要“理行校園 ”
1.規范管理的意識
“強勢”文化推動學校持續穩定發展。童心教育的發展是兩校三址辦學共同的發展目標,是在校長引領下共同完成的目標。當然,在統一目標的基礎上,我們也給予更多的空間,保持發展上的自動性,表現上的藝術性,提出“智慧童心、活力童心、厚重童心”。
組織架構的管控。童心教育組織架構的管控,明確相關的職責,把責任細分到不同的部門和負責人,一方面強化職能部門,另一方面又通過交叉分工形成一個整體的制衡機制,形成低重心、扁平化、分布式的“三中心兩部分”整體管理機制。“三中心兩部分”,是指由“學術研究中心、人力資源中心、后勤服務中心”三個中心和“課程部、學生部”兩個部門,統籌服務和保障九個年級的各項工作。整體管理機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發揮協調作用,使校內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低重心下移管理,即將課程管理、學生管理、人事管理、財務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權力分別下放給各管理部門,使其真正發揮專業引領及服務保障作用。平行化推進組織運行,主要是學校根據學生成長及學科特點實施“年段、學科”管理模式,在課程部統一管理的基礎上,以年段為基本單位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中層各職能部門對年段、學科工作不享有獨立指揮權,各項工作通過校務會整合協商后集體推進。分布式的“年段共同體”管理模式,是指根據學校發展,“年段、學科”管理模式適時可發展為“年段共同體”管理模式并集教育、教學、科研、人事等管理于一身。共同體強調合作式、集體式、協同式的分布領導,每一個崗位的責任人就是所負責領域的最高責任人,在這一領域任何人無論職位高低都應該接受其相應領導。
規定計劃管理,明確求變方向。如果計劃制定不完善,開展過程中就會遇到問題,只有周密謀劃,制定完善的計劃,才能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順暢進行。計劃布置分為:立足長遠定規劃、明確行動定計劃。制定每學期工作計劃、每周的周計劃、每項工作的實施計劃,既實現當下發展又保障未來發展。定好規劃不僅僅是明確做什么、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將管理納入其中,體現的是學校發展的不斷追求。
2.規范管理的習慣養成
只有不斷地追問,不斷地回顧,定期總結,才能達到規范管理的目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個層次,修身是基礎。學校連續3年開展“藍絲帶提名”,對教師角色實施管理,幫助大家固化好習慣。
3.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
程序管理,分級協調。學校工作中必定會出現正常規范、正常管理之外的突發事件,對此,學校采取分級協調的方式:組長協調、段長協調、校區負責人協調、校務會協調。這種程序管理的方式,既鍛煉了隊伍又確保了有效決策。
民主監督制度的建立。學校支持家長參與學校的工作,采取各種方法增加家長參與的機會,發揮家長的力量,共同支持學生在學校的生活。
管理規范需要升級
1.開展內控建設,讓發展更得力
對于一所“大”學校而言,最好的狀態是各司其職,每一項工作都有具體的人來負責,而不是依循于一個個體的命令,這就需要一個完善的內控管理。2015年,學校編寫了《學校內控流程》手冊,完善了學校內控建設。
2.保持規范管理的活躍度
掌握了不同需求,就掌握了規范管理的主動權。70后、80后、90后教師在專業發展上有著不同的需求,把握不同年齡段教師不同的優勢,采取不同的引導,可以保持各個年齡群體的活躍度。
特色活動設計也是一種很好的管理方式,學校針對教師的不同需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知識產權拍賣”“怪咖小青年看校園”“一天旅行”“100小時培訓”“教師開學典禮”等。
3.規范管理出新——技術管理
我們開通了微信企業號,定制開發了信息化移動報修系統,安裝了可以隨時隨地監控校園安全的移動終端,完善了視頻會議系統和電腦聽課平臺……下一步,我們將搭建H5移動聽課平臺,讓三校區教師可以利用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聽三校區任何一個可以轉播的課程,甚至教師外出時也可以利用手機進行聽課學習或是收看會議。
學校發展的關鍵是規范,規范不是不要特色,而是堅定辦學信念,更好地落實學校的辦學理念,更好地發揮學校改革的牽引作用,進一步提升學校發展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