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1971年,退休教師舒成勛回到了北京香山正白旗39號的老宅居住。有一天,他愛人在收拾屋子的時候,意外發現墻壁里層寫滿了詩詞和對聯。舒成勛感覺到這些字和曹雪芹有關,據此推測,房子很可能是曹雪芹故居。
有關部門得到這個消息后非常重視,中國社會科學院專門派紅學研究家吳世昌前往考察。吳世昌認真、仔細地考察了一番,最后給出的結論是:這個老屋和曹雪芹沒有關系。也就是說,排除了這個老屋是曹雪芹故居的可能性。吳世昌的這個結論,得到了大多數學者的認同,但也有少數學者對此持不同觀點,認為“正白旗39號老屋是曹雪芹故居”的說法是成立的。
雖然爭議尚無最后結果,但在各方努力下,1984年,有關部門將正白旗39號老宅整修了一遍,準備掛上“曹雪芹故居”的牌子供人們參觀。有一個叫白明的工作人員,跟著名書法家溥杰很熟,大家就委托白明去找溥杰題字。白明找到溥杰說明了來意,溥杰便擺好了筆墨紙硯,開始寫。他寫完了“曹雪芹”三個字后,卻不再寫了。
白明問他:“二爺,您怎么不寫了?”
溥杰若有所思地說:“歇會兒。”
過了一會兒,溥杰站起身來,把先前寫的“曹雪芹”三個字團了扔掉,重新鋪開紙,寫下了“曹雪芹紀念館”幾個字。白明一看,跟溥杰說:“大家讓我來求的是‘曹雪芹故居,這怎么變成‘曹雪芹紀念館了?二爺,我回去沒法和大家交代啊!”
但是,溥杰也不解釋。白明只好拿著“曹雪芹紀念館”幾個字回去復命。果然,如白明所料,有幾個人一看“曹雪芹紀念館”的字樣,就不干了,說“故居”和“紀念館”意義相差太大了。白明感覺自己沒完成任務,就再次去找溥杰,想讓他重寫,但溥杰沒有再重寫。他解釋道:“我不是紅學家,我沒有權力寫‘故居,請體諒我。”
其實,在這件事上,溥杰的任務就是把字寫好,寫得美觀、漂亮一些,就完成任務了。至于那所老屋是不是曹雪芹故居,和他沒有半點關系,他既沒有考察的義務,也不必負失察的責任。可是,溥杰在這件事上沒有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堅持實事求是,不瞎寫、亂寫。這是對文化的一種敬畏,是一種可貴的擔當,是一種對歷史高度負責任的情懷。
(責任編校/楊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