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銑流
摘要:在當前的小學《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中,老師對于品德課中設計到的歷史題材的教學總歸是不盡人意的,究其原因就是老師對于在品德課堂中的歷史題材沒有合理掌握,同時不知道在課堂中該如何插入適當的題材,如何跟學生說一定的歷史事件,這都是導致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對于學生的歷史知識素養沒有培養的原因。本文就談一談該如何在品德課中培養學生的歷史知識素養。
關鍵詞:小學品德;歷史知識素養;策略
引言:
歷史是讓學生知道國家的榮辱并且以史為鏡,樹立正確的三觀,從歷史事件中學習到經驗,積極吸取教訓,不斷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素養,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所以說在品德課中就要實行學科融合,培養學生一定的歷史知識素養,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老師要改進教學方式,深入挖掘書本材料做到完美融合,其次是利用多媒體教學,利用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給學生組織觀看,加深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的理解。豐富課堂教學氛圍。
一、深入挖掘教材版本
老師要想讓在品德與社會課堂中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歷史知識素養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自己的教材內容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深入挖掘材料才能完美的學科融合在一起。所以說老師對于自己的教材內容就要有一個全局的認識,特別是針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不再是僅僅的簡單的理論知識,而要是要在無形之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國家情感等,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內涵,同時培養了一定的文化素養。要想在小學高年級中的品德與社會中完美穿插歷史知識,首先就要老師要對書本上涉及到的歷史知識有一個了解,通過讀解課文了解所要教育的知識點,然后通過找尋課外資料給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拓展,同時在找一定的相關歷史事件的同時要注意敘述的趣味性,這樣才能讓學生的上課興趣被提起來,才能全神貫注的聽老師講課,這樣對于品德課的課堂效率起到提高。所以說老師就要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提高自己對于歷史事件的了解和應用,這樣才能更好的給學生講課。所以老師可以舉行教研小組,幾個品德課的老師聚集在一起進行課程的研究,制定自己的教學計劃以便更好的給學生進行講課。在調研中對于別的老師提出的先進教學經驗要積極吸取,只有虛心接受他人意見才能更好的教書育人。同時老師還要有一個正確的教學觀念,就是敘述正確的歷史事件,不能因為個人喜好的原因就誤解歷史,對某個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有偏見,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正確歷史素養的培育。
二、利用多媒體靈活教學,創造教學情境
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下,多媒體教學正在不斷被引進小學教育里。多媒體教學由于它自身豐富的教學形式,利用視頻、圖片等教學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一經引用就被廣大的教師所喜愛。所以說老師在品德與社會教學課堂中要靈活應用多媒體教學,通過深入了解教材版本利用多媒體使學生更加輕易的理解歷史內容,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以人教版為例,在學生《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這一章節時,老師在講授我國的國寶這一教學內容時,可以在網上尋找相關的視頻資料,組織學生觀看《圓明園在哭泣》等教育片,通過觀看可以重現當初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對圓明園做出的殘酷行為,不僅搶掠珠寶,名人字畫,同時還對圓明園進行燒毀,據說火燒了三天三夜還沒熄滅在,這樣無形之中學生的同仇敵愾之情就被激發,指責做出的滅絕人性的行為。同時老師可以給學生觀看《圓明園》再現當初的輝煌與壯麗。給學生觀看紀錄片的形式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夠理解書本所教的內容,從而對其加深。老師利用多媒體可以使學生很好的帶入當初的情境,例如在學習《不屈的中國人》這一章節時,學生由于沒有經歷過當初的戰爭,很難對前輩的遭遇感同身受,老師可以給學生觀看《南京!南京》這一紀錄片,他記錄的日本人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們要銘記歷史,以史為鏡,奮發努力。
三、聯系生活實際教學
每一個教學都離不開生活實際,因為只有學生能夠親身感受才能對于身邊的事更有說服力,才更有話語權。對于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來說也是一樣的,老師可以利用身邊的品德教材聯系生活實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歷史知識素養的目的。在學習到第三單元《騰飛的祖國》這一章節時,說的內容就是從建國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狀況,從一開始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狀態到如今的小康水平生活,從一開始的國防力量薄弱,受他國欺負到如今的國防力量強大,在國際上有很大的話語權。所以說老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最近幾年來生活上的變化,父母的工資是不是越來越高,物質條件是不是越來越好,出行是不是更加方便。學生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回想到自己現在出門都是用支付寶、微信等付款,交通也越發的便利,老師可以告訴學生這是由于在78年的改革開放造成的,國家經濟在飛速的發展,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通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了解一定的歷史事件,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
四、走出課外尋找歷史
每一個地方都有歷史,每一個地方都有歷史遺跡,所以說老師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可以跟學校申請去帶領學生去參觀歷史博物館。每一個地區的歷史博物館都是記錄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事件,老師在帶領學生參觀的過程中可以請講解者替學生清晰的講解歷史事件,加深理解。或者在平時的假期時間讓學生自由的去走街串巷去尋找歷史的遺跡。學生可以通過訪問了解到身邊息息相關的歷史發生事件,生活中有歷史的影子,或者可以邀請社區里的老人講述歷史,邀請參加過戰爭的老兵來為學生講述親身經歷過得歷史事件,通過情境再現,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歷史,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一定的歷史知識素養。
結束語:
學科融合是當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不能局限于一門理論知識,而是通過知識的玩么融合在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中穿插這一定的歷史事件講解,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素養。同時老師要改變教學方式,深入挖掘教材版本,通過多媒體教學、聯系生活實際教學加深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汪瑞林,杜悅.凝練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負責人答記者問[N].中國教育報,2016(9):14.
[2]趙明熙.淺析如何將核心素養運用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J].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