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術民
(作者單位:安徽太湖百里鎮財政所)
近年來,在新時期的改革浪潮中,鄉鎮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處理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出臺了新的《會計法》《預算法》《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等財務管理和核算制度。以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公務卡等為核心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位的各項經濟業務事項日趨復雜,對財務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鄉鎮在有限的財力下,保障了各項事業的發展,但鄉鎮在財政財務管理中仍存在一些普遍性和傾向性的問題。
缺少開源節流思想,預算管理執行不嚴
從目前鄉鎮的財政財務現狀來看,雖說各級各部門三令五聲,明令禁止。但在實際的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擠占挪用各類專項資金問題;存在“三公”經費超限額支出問題;存在違規發放獎金補貼的問題等等。這些突出問題,都是部分主要領導缺少“過緊日子”的思想,對預算約束、財務管理執行不嚴,財務人員為了順從領導意思,不能堅持原則,按章辦事。
內控制度不健全,基礎管理工作薄弱
去年,各級各部門都要求建立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但在鄉鎮,雖說建立了卻是有其名無其實,財務管理混亂,有些崗位之間缺少相互制約機制,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沒有得到落實,如票據和印章由一人保管等。有的鄉鎮對所屬部門未能實行全面有效的監督管理,資金使用隨意性大,部分財務收支事前無人審核,事后無人復核,票據使用不規范、坐支等問題時有發生。
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
部分鄉鎮未設置固定資產明細賬、卡,對近幾年新購建部分固定資產未通過政府采購中心采購,基本上都是“先斬后湊”購置了再說。在財務處理過程中,有些固定資產未入賬,管理、使用單位及人員職責不明、責任不清。
會計基礎較差,財會人員更換頻繁
有的地方由于鄉鎮人事管理體制的問題,幾乎沒有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大多沒有受過系統的會計理論知識的正規訓練,不少是“半路出家”,無論是會計職業道德或是會計業務素質普遍不高,有的會計人員連基本的會計知識都不懂,甚至搞不清會計科目的含義,存在亂記賬,把賬簿和會計報表之間的對應關系搞得面目全非;也有的會計人員雖然有一定的業務水平,但受基層環境的限制和影響,缺乏學習的自覺性,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的業務知識和會計法規,使其業務素質停滯不前甚至更差;有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不認真執行會計法規與會計制度,弄虛作假。
鄉鎮可用財力不足,收支缺口大
目前我們貧困地區的鄉鎮可用財力,主要是依靠上級轉移支付來維持正常運轉所需的經費,而當下一些剛性支出增長過快,防汛防火、應急處突、原則內的職工福利支出不斷上升,可用財力缺口較大。同時近年來,相關部門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例如報刊雜志的訂閱、外出招商引資、綜治維穩、信訪接待等工作任務,使鄉鎮經費更加緊張。特別是在公益事業的發展、部分應急的工程項目,無任何項目資金來源,但為了滿足百姓需求,部分鄉鎮領導冒著違規、追責的處分,不得不新增債務或是擠占挪用其他項目資金。
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由于存在“重錢輕物”的認識,放松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部分資產不清、家底不明、存在賬外資產,造成固定資產賬實不符,會計賬目不能及時反映資產的增減變化,賬外固定資產的存在極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固定資產的折舊、報廢處置等任其自然,不做相關賬務處理,嚴重造成賬面資產凈值與實際不符。
部分領導理財觀念淡薄,財經紀律意識不強,財務監督不到位
現在鄉鎮實行任期制,一些領導注重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忽視鄉鎮政府內部的財政財務管理,支出管理相當隨意,大手大腳;違規使用或套取專項資金,部分鄉鎮財務人員獨立性不高,原則性不強,監督職能未能發揮。
綜上所述,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必須從政府部門、職能部門做起,我們要以上率下,建立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讓有限的財政資金發揮其最大效益。所以建議從以下四方面來加強鄉鎮財政財務管理。
建立和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
通過建章立制從嚴控制“三公”經費、職工福利等支出,規范職工出差、租車和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對不真實、不合理、不合法的票據,不予報銷入帳,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嚴格支出報賬的時效性,要使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進一步加強固定資產管理
首先組織人員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清理,核實資產的真實狀況,確保固定資產賬實相符。其次,對無論是何種渠道取得的固定資產,都由財政所統一管理、統一核算,建立固定資產總賬和明細賬,建立健全實物賬卡,并與使用部門進行核對,保證賬賬、賬實相符,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加強基礎管理,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強化基礎管理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意識,結合鄉鎮經濟發展水平和現狀,針對性地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會計機構盡量配備合格的會計人員,并保持財務人員的相對穩定,提高財務人員的政治待遇。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建立固定資產、債權債務管控制度,對審核、審批、報賬、記賬要層層把關,保證經濟事項的真實、合法。
切實加強對財政財務工作的領導和監督
鄉鎮要建立民主理財制度,充分發揮自身單位理財小組職能,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財政的核算和監督職能,定期對鄉鎮的財務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規范其財務行為,提高核算水平,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審計部門要進一步強化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不能走過場。積極推行任中審計,嚴格實行“先審后離,先審后用”,并充分運用審計成果,強化經濟責任追究和過錯責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