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同建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
1.對特種作業培訓持證上崗認識上的偏差。特種作業人員作為安全生產事故的高發人群,雖然對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的必要性、重要性逐漸得到大部分單位的認同,但事實上,還有不少單位在這方面認識不足,舍不得投入。認為對新入廠的員工進行的“三級教育”已包括了對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再組織特種崗位個人參加特種作業培訓是重復培訓,存在抵觸情緒。
2.工學矛盾依然突出,仍需探索新的培訓方法。工學矛盾一直是制約我們實施安全培訓工作的主要矛盾之一。油田參加培訓學員大多數都來自于生產一線單位,有時受工作任務、人員輪休等因素影響,不能按時參加培訓;或者部分單位領導安全意識不強,不重視安全培訓,導致某些培訓班不能按期開班,既是勉強開班后仍然存在缺員現象,工學矛盾較為突出,影響了安全技術培訓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3.員工培訓需求計劃不夠科學,與實際需要差別較大。有的單位列入計劃的培訓項目沒有完成,有的單位培訓前沒有計劃,計劃外培訓量較大,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培訓質量。另外計劃培訓時間與實際培訓時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
4.用工形式的多元化,給安全培訓工作帶來了挑戰。近年來,油田公司用工制度發生了很大變化,基層單位以市場為導向的多種用工形式并存的局面已經形成,由于無政策支持,臨時工、季節工等培訓經費無來源,員工特種作業培訓工作面臨較大的壓力。
5.特種作業人員復證管理仍需加強。有些受訓單位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書復審沒有按期進行,證件過期,按照《安全生產法》規定,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書沒有按期復證或證件過期,應視為無證操作。有些單位不重視特種作業人員復審工作,認為取到證后就一勞永逸了,沒有定期復審,每年實際復審的人數占應復審人數的比例較低。
1.做好培訓需求調查。根據需求調查反饋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培訓項目的設計;對培訓項目設計要層層把關。并在培訓需求調查的基礎上,依據其結果的綜合分析,對培訓項目的設計進行微調和修正,確定詳細的培訓教學計劃和運行大表。做到培訓內容與學員需求一致,培訓重點和學員實際工作一致,收到工學結合的效果。
2.培訓內容應豐富多樣。培訓內容應從狹隘的崗位培訓轉向豐富多彩的全方位安全技能培訓。使油田安全培訓進入更深層次,對員工進行全面的安全素質、素養和技能的培訓。培訓內容要有針對性、實用性、前瞻性。企業培訓時,要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員工多元化需求來設計合適的培訓內容。
3.培訓對象應全員化。學習是一種全員性的活動,而企業培訓就是有組織有計劃的企業全員的學習,不論管理者或者員工,都需要不斷地學習。“木桶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企業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位員工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不僅僅要考察企業里是否有一小部分優秀人群,更要考察企業的整體人力資源狀況,以及企業是否存在某些薄弱環節。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這些薄弱環節的瓶頸作用就會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只對中高層管理者進行培訓而忽視對基層員工培訓的做法不可取,只對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員工進行培訓而忽視對資深老員工培訓的做法也不可取,因為只針對部分人員進行培訓的情況會使得被忽視的個人或群體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企業大木桶上最短的木板,從而制約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因此,企業員工培訓對象應該全員化,要按職務、崗位、文化程度分類、分層次對員工進行持續培訓。
4.師資力量的選擇。毋庸置疑,師資力量的雄厚與否對油田安全培訓效果的好壞有著直接的影響。提高培訓滿意度,培訓教師必須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高超的授課水平和掌控課堂氣氛的能力。但是,選擇師資,不一定要選擇大牌名師,對企業而言,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改進培訓方法。從單一化、傳統化到科學化、多樣化。現行的企業員工培訓,多是課堂講授為主,往往是教師在上面侃侃而談,學員在下面昏昏欲睡。培訓方法單調枯燥,員工抵觸情緒較高。應采用靈活多樣的講授、游戲、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方法,盡量地讓員工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訓手段現代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培訓手段不斷更新,現代教育培訓的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因特網、多媒體等的出現,打破了時空的限制,節省了員工異地培訓的差旅費用、時間,大大地減少了培訓費用。因此,企業要根據對知識、技能的需求量、緩急程度及培訓的內容、人員、時間、地點、施訓單位等選擇不同的培訓方式。一定要注意利用最新的培訓技術來為培訓服務。
6.培訓效果評估。如何認定一個培訓是否有效,必須接受培訓效果評估,否則培訓將流于形式。培訓效果評估是培訓管理流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評估,企業可以對當年培訓投資的效益有一個粗略的估算,對下一年度的培訓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為了避免培訓的盲目性,應該對每次培訓進行科學的效果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