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機電工程學校 顧明明
新技術革命的到來,世界開始進入信息時代。在利用信息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獲取準確可靠的信息,而傳感器是獲取自然和生產領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徑與手段。現今,傳感器更是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之一而逐漸被人們認可。在國外傳感器技術大力發展、種類繁多,在國內也被認為是最具發展前途的技術產業之一。所以傳感器技術課程的重要性逐漸突出,不僅在各大高校的電子技術應用等專業大力發展,更是成為很多工科類專業跨學科的選修課。所以我們中職學校也緊跟時代步伐,開設了傳感器技術類的相關課程。但是傳統的理論教學都是先講原理再涉及傳感器結構最后才是應用,這種教學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針對學科發展的難易程度以及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便適應中職學生的發展。
中職教育肩負著“為生產、為建設、為管理、為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使命,基于中職教育及中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其教學模式必須有自己的體系與特色。中職教育注重培養的是技術性人才,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采用“引入任務—分析任務—設計任務—制作并調試”的工作流程,增強學生在校實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突顯課程的特色。并且運用項目式教學法,使學生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理解和把握知識與技能,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可以將課程的所有相關資料放到網上,可以方便學生隨時查閱補充學習,同時利用網絡課程、微課視頻等資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傳感器技術是多學科的交叉課程,知識點難度高,針對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并且根據職業崗位和技術領域的任職需求,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與優化。針對教學目標,將基礎知識與技能實訓融合在一起,結合傳感器的種類進行統一劃分,涵蓋常見傳感器及其領域的相關知識。教學內容以傳感器為中心設計電路,力求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了解簡單的傳感器原理及電路的設計,最終完成傳感器電路的制作與調試,以實現傳感器的功能。并且在原有電路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分析設計電路的能力,進行電路擴展來實現其他輔助功能。
成績評定方式對教學非常重要,也是教學改革實施的重要過程。合理并適當的考核方案既能達到考察的目的又能促進學生的發展。針對中職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與情感目標,考核過程應該貫穿整個項目的始終。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完成資料的收集、簡單的電路設計、分組進行討論 、演示任務實施過程、完成電路焊接、測試并調試電路到完成傳感器的應用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三方面的考核。每個項目完成后,教師需要進行及時的總結,針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都要給出合理的評判,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鼓勵學生在其他項目中有更好的表現。
以上是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對傳感器技術課程進行的教學改革。傳感器技術是一門比較復雜、抽象的學科,只有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該拓展新思路、開辟新方法,側重學生動手與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促進傳感器的教學研究。同時教學改革應該是現今教師工作的重點,作為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提升教學質量,將新成果、新理念逐漸轉入教學當中,以順應時代與科技的發展需求。
[1]張娜.基于項目化《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教學的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