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錢敏
近年來,保險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服務經濟社會大局,在助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在西部地區,普惠保險事業依然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難。

圖 /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羅玉平
發展普惠金融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2016年1月,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我國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為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
在我國,保險作為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滲入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名副其實的“助推器”“減震器”“穩定器”,發展普惠保險也是發展普惠金融的題中應有之義。
近年來,保險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服務經濟社會大局,在助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在西部地區,普惠保險事業依然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難。
為此,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貴州省委副主委、中天金融集團董事長羅玉平專門帶來了相關提案。據介紹,目前西部地區的普惠保險事業在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涉農保險介入淺、供給弱,保險資金涉農的參與深度及廣度不夠強。
長期以來,保險資金支持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式主要停留在以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為主,供給結構和供給層次還有待改善。而實際上,保險理應更加惠農。
同時,風險防范管控體系構筑尚不夠完備,大病保險制度也不夠完善,大病保險承辦質量和統籌層次都有待提升。
第二,涉及農業、惠及農村、普及農戶的特色化、精準化普惠保險產品品類不多,普惠保險難以真正普惠。
一方面,以小額保險為主的民生保險、扶貧保險品種不夠豐富,比如缺乏針對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失獨老人、殘疾人等人群的保險產品。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服務當地的普惠保險產品供給質量參差不齊,加之鄉村基層服務網點不完善,協保員制度不健全,承保機構查勘、理賠不及時、不科學,影響了貧困群眾對保險的認可程度和接受程度。
第三,農業產業經營主體與個體抗風險能力薄弱,承保防險意識淡薄。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部地區的一些地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參保率不足10%,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抵御風險的能力嚴重不足。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經營主體分散,規模化程度不高,利用保險分散生產、經營及投資風險的意識相對較差。貧困群體保險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風險意識。
在羅玉平看來,提速發展普惠保險事業,對助推西部地區脫貧攻堅具有重要意義。西部地區應把全面服務“三農”、切實保障“三農”作為保險助推脫貧攻堅的突破口,充分發揮好普惠金融特別是普惠保險“助推器”“減震器”“穩定器”的作用,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大病保險,讓貧困群體實實在在享受到普惠保險的福祉。
首先,完善省級涉農保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強化縣鄉兩級普惠保險工作協同聯動機制,深化保險資金專項審計。
西部地區省級層面成立保險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將保險扶貧作為民生工程、重點事項層層狠抓落實,將普惠保險事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工作逐級分解夯實,制定針對普惠保險事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和激勵機制。形成省級普惠保險資金專項審計的常態化、長期化機制,重點檢查專項資金是否及時、足額撥付到位。
其次,加強政策引導扶持作用,鼓勵有實力、有擔當、負責任的民營企業在西部地區大力發展普惠保險事業,有效提升保險資金助推脫貧攻堅的成效。
保險法人機構準入方面,秉持向西部地區合理傾斜、全力支持的原則,通過培育、新設和引入,在西部地區發展、壯大合格的保險經營主體。依照“政策引領、市場運作、風險管控”原則,切實提升保險業產業扶貧投資基金的投放力度,在西部地區推行“涉農保險+保險資金支農支小融資業務”先行先試。
再次,提高西部地區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降低貧困群體投保成本,增加貧困群體參保品種。
針對西部深度貧困地區,提高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從而進一步減緩地方各級財政負擔,特別是貧困群體的投保成本。建議將種植業中央財政補貼比例從40%提高至50%,養殖業中央財政補貼比例提高至60%,公益林中央財政補貼比例提高至60%,商品林中央財政補貼比例提高至40%。
最后,突出保險姓保、保障民生原則,下大力氣創新惠農險種,積極探索多元化、多渠道保費補貼模式和機制。
推動大病保險政策向西部地區傾斜,同時下大力氣創新以產量保險、產值保險、收入保險為代表的新型涉農保險。立足西部地區大力推廣涉農小額保險,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和自身財力,對適應當地“三農”發展需求的特色農業保險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通過設立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發展專項資金,擴大西部地區特色農產品保險的品類和范圍。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全面部署。而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大前提。立足西部,羅玉平希望盡快克服各種短板,加速發展普惠保險事業,使之惠及廣大貧困群體,更好助推西部脫貧攻堅。
相關鏈接 >>>
何謂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英文對應術語為“inclusive finance”,直譯為“包容性金融”。該術語源自2005年5月國際勞工組織的“建設包容性金融部門”全球會議。
普惠金融事關所有人,包括一些邊遠地區、分散農戶、小微企業和社會低收入群體。普惠金融的第一層含義是,一個金融體系應該滿足所有需求者的有效金融服務需求,無論他們是屬于高收入者還是低收入者,城里人還是鄉下人,大企業還是微型企業,無論他們是處在中心地帶還是邊遠地區。普惠金融的第二層含義是,應該“接納”和“包容”邊遠地區、分散農戶、小微企業和社會低收入群體,向這些地區和群體提供金融服務,以快捷便利、價格可承受的方式滿足其有效金融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