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曉嘉

圖 / 2017年7月9日,張家界市永定區委書記祝云武(左一)與永定區王家坪鎮馬頭溪村黨總支書記鄭明華(左二)夜訪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娜 攝)
“今日走進馬頭溪,風雨橋上盤歌起,文化保護碩果累,鄉村休閑游人迷……”馬頭溪村的風雨橋上不時飄來陣陣土家山歌聲。
陽春三月,春光蕩漾、草長鶯飛,穿過10多公里風景如畫的水杉長廊,湖南張家界市永定區王家坪鎮馬頭溪村的春光撲面而至,儼然一幅生機盎然的水墨山水畫卷。一條清幽小溪潺潺而下,兩岸嫩綠的河柳隨風飄逸。沿溪而下,兩里一碾坊,三里一油坊,一座座古樸的風雨橋霞映溪上,一處處層巒疊嶂的吊腳樓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徜徉其間,美不勝收,流連忘返。
馬頭溪村是千年古村,因馬頭溪而得名,位于王家坪鎮西南部,歷有“湘西門戶,沅澧咽喉”之稱,距市區55公里。該村有25個村民小組625戶2348人,面積23.6平方公里。如今的馬頭溪村是2016年6月由原馬頭溪、關水坪、兩河口三村合并而來,沿用原馬頭溪村名。
鄭明華出生于原關水坪村一個普通農家,家有三兄弟,迫于家境貧寒,中學畢業后就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年幼的弟弟。鄭明華曾任王家坪鎮原糧店負責人,帶頭響應國家政策下崗干上了個體。
看到村里人守著“金飯碗討飯吃”,鄭明華心有不甘。2011年初,47歲的鄭明華主動放棄鎮上紅紅火火的糧油生意,自告奮勇回村主持工作。4月,他高票當選為關水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上任伊始,村里沒有基礎,沒有產業,更沒有現成的路子。身為一村之長,如何不負眾望帶領鄉親拔出窮根、摘掉窮帽、脫貧致富退出后進村,讓鄭明華陷入了沉思。
從搭班子、想法子,到找路子。從小養成的霸蠻較勁、顧全大局的性格,練就了他敢打敢拼、從不認慫、勇往直前的魄力。上任不到半年,鄭明華受馬頭溪吟唱了千年的土家山歌啟發,從弘揚土家農耕文化凝心聚力著手,勾勒出“土家文化搭臺,特色經濟唱戲”發展藍圖。
摸底子、搞評估、定方案,一撥撥民間老藝人被鼓動、被激發,紛紛不計報酬踴躍參與,“關水坪油菜花土家民俗文化藝術團”油然而生。短短一年,一臺臺自編自導自演、生動鮮活的《采茶歌》《放排歌》等鄉土戲曲相繼上演,古老的原生態民俗文化在新時代的呼喚中開始蘇醒,迸發活力。同年,一首以關水坪為題材的中國風MV歌曲《水墨關水坪》問世。讓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關水坪漸漸顯山露水,名聲大噪。
結合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優勢,如何借力國家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東風,走出特色的發展路子,鄭明華獨辟蹊徑將關水坪定位于“土家山歌第一村”來傾力“烹調”。積淀豐厚的歷史文化、風情濃郁的農耕文化、原汁原味的山歌民調,成為他上層的“菜料”。
截至2015年,鄭明華組織修建風雨橋2座、攔水壩4座,修復油榨坊、水碾坊各1座,修繕加固明清以來的民居吊腳樓98棟。
鄭明華回村任職不到兩年,“全國示范農家書屋”“全國第四批人口計生基層自治示范村”兩塊國家級牌子如約而至。
游客來了、媒體來了,徒步休閑、鄉土采風、拍照寫生、專題攝制,曾經寂靜偏僻的土家山寨一下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原生態旅游”鄉村熱點,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山村一度成為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鄭明華運籌帷幄,帶領村班子順勢而為,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大做文章。“老百姓的產業發展到哪里,村里一定會把水、電、路送到哪里!”這是他為實施產業強村立下的錚錚誓言。
2014年,山羊、水產養殖,楊梅、野葛種植等農業專業合作社相繼成立。2015年,關水坪村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呱呱墜地。土家織繡手工藝、谷物油料加工等原生態產業遍地開花,多位一體的鄉村發展產業鏈逐漸成型,土地流轉、集約生產、集中務工、按股分紅的新農村產業發展模式初建成效,實現了“幫、扶、帶”和均衡發展。
“我要讓關水坪所有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信心滿滿的回鄉創業!”鄭明華把目光投向了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組建“外出務工微信群”,征集社情民意。利用返鄉過節間隙,召開外出務工青年座談交流會,共謀發展大計。
眾望所歸,2016年6月,鄭明華再一次高票當選新馬頭溪村黨總支書記。11.7公里環村旅游公路,11公里沿溪河堤游道,4座跨溪大橋,2座鋼索橋,1個多功能村級旅游接待中心,6家農家客棧,1個村級文化廣場和1個大型停車場……一幅幅美輪美奐的鄉村振興藍圖呼之欲出、冉冉升騰。
“種田吃飽飯,旅游吃好飯。”老屋坪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慶根在自家開起了“馬頭溪農家樂”,地道的“土家味”吸引著海內外游客,一年收入10多萬元,三年時間,還清了搞車輛運輸出車禍欠下的20萬元舊債。在他帶領下,村里8家農家樂爭相營業,直接帶動當地貧困群眾近50人在家門口就業,月掙1500元。
楊家灣組貧困戶龔安平,利用鄉村旅游契機,發展土雞養殖。2016年出欄土雞7000只,收入15萬元,還清了養殖場借款和父母治病、孩子上學欠下的多年債務。2017年,出欄土雞10000只,產出土雞蛋40萬個,龔安平主動向扶貧工作隊申請摘掉“貧困帽”,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2017年,馬頭溪村入境游客達32萬人,旅游收入30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底的1680元增加到4830元。借力文化搭臺,依托鄉村旅游,全村建檔立卡176戶567人,已脫貧166戶541人。今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將全部脫貧、整村將出列。
今年3月19日CCTV-7《農廣天地》欄目,聚集30分鐘以“田園鄉村——來張家界‘游’馬頭溪”為題專題報道了馬頭溪“原生態旅游”,反響強烈。
任村黨支書8年來,鄭明華頻頻收獲了老百姓發自肺腑的點贊。“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特色民俗村”“全國美麗宜居村莊示范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名村志文化工程馬頭溪村”“湖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美麗鄉村先進村”……一項項沉甸甸的國家、省級榮譽紛至沓來,張家界“蘇木綽”主要核心地之一的土家山寨馬頭溪村,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鄉村原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
“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馬頭溪村已形成一樓、一歌、一舞、一花、一漁的‘五有’(以土家吊腳樓為主的寫生繪畫、影視拍攝的文化產業,以土家歌舞表演、民間體育競技的文化娛樂產業,以千畝油菜花生態觀光、沿溪垂釣、楊梅采摘戶外徒步騎行的農業休閑產業)土家農耕生態文化產業,湖南衛視‘新春走基層·直播蘇木綽’年味兒活動和央視的‘來張家界游馬頭溪’專題報道,讓馬頭溪的鄉村旅游日益火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未來的馬頭溪村一定會成為一個文化古村、產業強村、生態美村、旅游名村!”永定區委書記祝云武對馬頭溪村的發展前景信心十足。